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从《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的规定来看,确认违法和确认无效判决有其各自的适用情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原则性以及个案的复杂性,适用何种判决形式而发生争议的情况时有发生。确认违法判决和确认无效判决都是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否定,且其确认标准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在适用时应极为慎重,应当综合考虑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法定无效的情形、判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关于修改《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 为建立资本市场违法失信信息互联网查询制度,并调整违法失信信息的效力期限,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现决定对《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改。修改内容如下: 一、第十三条修改为:“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违法失信信息,在诚信档案中的效力期限为3年,但因证券期货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处罚和判决承担较大侵权、违约民事赔偿责任的信息,其效力期限为5年。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其他规章对违法失信信息的效力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适度。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确立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蕴含的从宽理念一脉相承,为未成年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尚需明确适用主体、扩展适用对象、阐明法律内涵、解决效力冲突、完善封存模式、规范适用程序,并应通过检察监督权的依法行使保障该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合同的效力规则是合同自由的法律边界,电子商务给合同的效力规则带来了挑战,有关规定应予完善。应明确规定电子错误制度,以便在自动化交易中意思表示不真实时保护消费者利益,规定该制度适用于一切自动化交易,而不仅仅适用于计算机信息交易。通过网络订立合同时,应就合同条款提请对方注意、并应对方要求予以说明,并且明确规定其具体方式及其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5.
强制性侦查措施直接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违法适用或者不当适用强制性侦查措施,会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极大的损害。为了促进侦查机关正当适用强制性侦查措施,检察机关应强化对强制性侦查措施法律监督的职责。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对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权,但相关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新的监督方式,改变了检察机关以往单一的抗诉监督模式,形成了抗诉、纠正违法的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并重的多元化监督模式,同时也拓宽了民事检察监督范围,民事检察监督由审判监督拓展至民事诉讼监督。但民事检察建议仍存在法律规定模糊、刚性监督效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及运行程序混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充分发挥民事检察建议的制度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公务员违法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昕  向敏 《理论月刊》2007,(7):118-120
公务员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基于其身份,在代表国家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务员权利义务而必须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以武汉市为例,当前公务员违法行政仍然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必须严格界定公务员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外延和内涵,以“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程序严密、配置科学”为原则,构建公务员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8.
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是指依据某一特定法律认定仲裁协议的效力.研究仲裁协议法律适用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明确主张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理论和原则可以准用合同的法律适用理论和原则,系统论述了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统一论和分割论,并就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基本理论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的体现予以了深入诠释.  相似文献   

9.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具有合宪性和正当性,但具体的监督方式尚未完善实有必要予以改进。检察督促令方式是对行政执法监督方式的补充和创新,其理论的正当性来源于检察权对行政权的必要监督,督促令的内在优势、实践试点和学理分析以及监察和检察体制的改革,使其实施具有了可行性。在改进的方向上应以"检察督促令"为契点予以构建,其中检察建议可适用于一般轻微违法作为,纠正违法通知可适用于情节较重违法作为,检察督促令适用于不主动履职、不依法起诉、不落实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通知的行为。当上述监督方式均不奏效时,应适用检察公益诉讼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0.
法律漏洞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法律适用的个案之中,填补法律漏洞成为司法实务中重要的环节。目的性扩张是填补法律漏洞、实现个案实体正义的一种法律续造方法。由于目的性扩张效力的规定较为模糊,且与法安定性特征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导致其适用带来巨大的风险与挑战。以《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第十六条为例,通过司法案例进行正当性探源,促进适用程序的规范化和证成标准的统一化,并设定目的性扩张的适用限度。  相似文献   

11.
案例是司法活动的结晶和法律适用的生动载体,它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法律,更好地适用法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尚在起步阶段,许多实体与程序上的问题尚待解决。从实证角度分析,在我国建立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工程,应用法学教育由核心理念、目标设定及相关制度构成,且通过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而发挥其整体功效。我国应用法学教育在目标设定、教学方式、法律良知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偏差是导致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的重要原因。确立“教育服务市场”理念、加快应用法学理论研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队伍、实训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整合相关资源,是完善我国应用法学教育系统工程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程序主要涉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律适用包括管理、调查取证、行政强制措施等程序规定。在对流动人口的法律保障方面,我国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中仍然存在着立法上的空白和限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执法理念在于警察调查权与流动人口基本权益的平衡。因此,针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域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活动,对其基本理念、范畴和职能定位的系统梳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听证程序在我国还是一项崭新的法律制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文章在阐述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概念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阎磊 《桂海论丛》2012,28(2):102-106
契约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又是私法自治的工具。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法理学中有某种过度扩展法律行为概念含义的趋向。这不仅与民法学中法律行为本来的含义大相径庭,而且也有悖于英美法理学者的本意。法律行为是私法中独有的概念,只有私法中才有意思自治,才需要通过法律行为来表达。公法中,如行政法与刑法,根本不存在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余地,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法律行为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并规定了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取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技术侦查证据应用的具体规则和制度,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技术侦查证据的应用关系到技术侦查措施惩治犯罪功能的发挥,因此,立法应从证据收集、审查判断、应用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技术侦查证据应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军事程序法在军队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程序是世界各国法治实践的共同趋势。依法治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程序法治军,加强军队法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军事程序法。首先,完善的军事法体系是军队法制建设的前提,军事程序法则是构成这一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军事行政执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严格遵循军事程序法的各项规定是提高执法水平的关键。再次,军事司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军事程序法是实现军事诉讼过程公平和诉讼结果公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我国侦查程序的启动采取了一种比较慎重的程序型启动模式,但在侦查程序启动之前可以采取哪些调查手段,所采取的手段处于何种法律地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此莫衷一是。然而,我国现行的侦查程序启动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对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构成了障碍,因此应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9.
从立法沿革来看,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并不是一种新的强制措施,只是新刑诉法及刑诉规则对其适用做了细化和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实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定功能,怎样防止将其异化为羁押措施?当务之急就是要以新刑诉法修订实施为背景,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执行场所和执行方法、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保障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新刑事诉讼法的目的之一,新确立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既响应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又有利于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由于检察机关享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可能发生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情况,新刑事诉讼法需要从适当扩大适用范围与明确适用前提条件、建立听证程序明确听取意见的规则与效力、分情况决定犯罪嫌疑人行使异议权的后果、赋予犯罪嫌疑人对不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异议权和增加对最终处理结果的监督制约与权利救济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