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峰 《家庭医学》2006,(21):35-35
健康包括个人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健康。家庭健康不仅是个人身心安宁、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源泉,而且还是社会健康的基石和保证。一个不大健康的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健康家庭里,他(她)的健康状况可望逐步改善;相反,一个健康者若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里,则他(她)的健康状况会每况愈下,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健康分3个层次,个人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健康,因为家庭健康承上启下,关系重大。家庭健康不仅是个人身心安宁、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源泉,而且还是社会健康的基石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谷峰 《家庭医学》2008,(2):36-36
健康包括个人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健康。因为家庭健康不仅是个人身心安宁、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源泉,还是社会健康的基石。一个不大健康的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健康家庭里,他(她)的健康状况可望逐步改善。相反,一个健康者若长期生活在不健康的家庭里,则他(她)的健康状况会每况愈下。WHO最近公布的一项预测性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比例已占到75%,真正健康的只有5%。北京1182名记者参加体检,真正健康的只有28人;  相似文献   

4.
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是健康的3个层次,家庭健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庭健康的核心是女性健康。家庭健康取决于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又取决于女主人,因为妇女是家庭的核心,是一家人健康的关键因素,女主人懂保健,全家更健康。  相似文献   

5.
单运务  童慧玲 《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2):754-754,760
当今 ,儿童保健模式受到了现代社会儿童状况的挑战 ,依据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和现代健康观念 ,现代儿童的健康状况应取决于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多种水平对儿童实施的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综合保健 ,其中以家庭为中心的保健是促进儿童健康的关键 ,而家庭的健康观念和行为则是家庭保健的根本。笔者通过对芜湖市新建居民生活小区青山小区的 2 0 3户 0~ 1 0岁儿童家庭的调查发现 ,当今城市儿童家庭在健康意识和行为方面主要存在下列问题。健康观念模糊不清 调查表明 ,大多数家庭对现代健康观念认识模糊不清 ,32 3%的家庭仍是…  相似文献   

6.
《家庭健康》2005,(12):F0004-F0004
为庆祝《家庭健康》杂志创刊25周年,激励更多家庭走进文明行列,使更多人们关注家庭健康,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本刊2005年金秋举办“健康家庭”全国家庭摄影大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 ,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她们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担负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管理的主要成员。因而 ,加强妇女健康教育工作 ,不仅能促进全民健康 ,而且是改变家庭和社会面貌的基础环节之一。本文就妇女健康教育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1 妇女健康教育的内容一名称职的家庭主妇必须具备合理膳食、科学育儿、家庭防病、自我保健、劳动防护、生活卫生常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 .1 合理膳食 妇女应学习一些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 ,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 ,根据每个家庭成员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生活与健康》2006,(6):28-29
健康按社会单位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如果家庭不健康、不和谐,那社会也和谐不了,因此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单元,是三个健康层次当中的一个决定因素。现在很多家庭也有亚健康状态,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但家庭矛盾非常多,就是凑合过日子,真正幸福的并不多。到底什么样的家庭算是幸福家庭呢?要我说,家庭里面一定有分工、有合作,男人是中心、女人是核心。中心得保护核心、核心要支持中心。中心是本体,核心是灵魂。这两个“心”一定要心心相印、相濡以沫,不能同床异梦、貌合神离。那么两个“心”哪个比较重要呢…  相似文献   

9.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若干社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环境等,对健康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就老年人来说,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居住环境和居家养老、社会交往等社会因素,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疾病转归和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10.
吕斌 《保健医苑》2006,(2):37-37
人的一生约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审视影响健康因素的今天,人们特别关注家庭与健康的关系。人们可以从家庭中得到健康,也可以因家庭失去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