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咨询对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针对宿舍人际关系不良的9名大学生,根据团体咨询的理论设计了6个单元的团体咨询。实验前后测分别使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3个表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通过团体满意度评定量表共同判断团体咨询的效果。团辅结束1个月后对被试予以追踪调查。结果①经过6次的团体咨询后,各量表项目表现为明显改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在总分、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交谈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47,2.64,4.38,2.15;P均<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分、待人接物和交际与交友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36,-5.52,-2.73;P均<0.05);②PRCA-24量表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在总恐惧、两人间交谈和公众演讲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2.70,2.97,2.84;P均<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恐惧、两人间交谈和公众演讲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2.83,-2.88,-3.04;P均<0.01);③SCL-90量表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在人际敏感、恐怖、焦虑和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86,3.48,2.46,2.65;P均<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际敏感、恐怖和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52,-8.97,-2.85;P均<0.05)。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咨询结束1月后效果依然存在。结论团体咨询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团体辅导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交往焦虑和交流恐惧的影响.方法 对10名学生进行6次团体辅导.用交往焦虑量表、交流恐惧量表进行前后测,并在结束后让成员填写团体成员评价表.结果 ①团体辅导后,成员交往焦虑量表(IAS)得分显著降低(t=2.902,P<0.05);②交流恐惧量表(PRCA)总分显著降低(t=2.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将入组的3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3小时的团体心理咨询;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团体咨询前、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学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帕多瓦量表和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咨询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内三时间段在SCL-90量表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强迫症状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信心团体治疗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与惧怕否定评价的效果。方法将7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自信心团体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评定,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患者焦虑症状和惧怕否定评价的改善状况。结果 1在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症状、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显著低于对照组(t=-2.89,6.06;P0.01);2在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的焦虑症状、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显著低于对照组(t=-10.92,6.32;P0.01);3实验组干预后的焦虑症状、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焦虑症状、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显著低于干预前,存在显著差异(F=43.704,49.102;P0.001);4对照组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3个测查点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自信心团体治疗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及克服对否定评价的恐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降低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学生92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48人接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4个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协方差分析对比实验效果。结果27.2%的大学生被试处于高交往焦虑,18.5%的被试非常羞怯,14.1%存在高度交流恐惧,最困扰大学生的主要是小组讨论、会议交流和2人交谈。接受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实验组被试IAS分、ShyS、PRCA总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其中小组讨论恐惧、会议交流恐惧也显著下降,另女生EPQ-E分数较实验前明显上升。但本实验中,2人交谈恐惧和公开演讲恐惧方面没有显著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比心理卫生讲座更能有效地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和羞怯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初步修订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简本 ,并探讨中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 2 0 0名初中生为被试 ,施测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简本 (FNE)和考试焦虑量表 (TAS)。结果 :(1)负面评价恐惧量表 (简本 )信度较高 ,同质信度α =0 85 ,折半信度为 0 82 ,与国外样本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负面评价恐惧量表 (简本 )与考试焦虑量表有显著的正相关 (r =0 45 ,P <0 0 1)。结论 :中学生的考试焦虑与负面评价恐惧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交流恐惧量表在208名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交流恐惧量表在大学生中使用的信、效度,为大学生交流状况的研究和诊断提供工具.方法:翻译回译交流恐惧量表,对德州学院208名大学生施测,并于2周后再测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为效标施测标本中的58人.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结果:大学生交流恐惧量表包含心理状态、行为表现、参与三个维度.因素分析表明,三个维度解释总方差的53.822%,各维度的项目负荷在0.444-0.820之间.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767,各分量表及总测验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657、0.73、0.785、0.851(P<0.01).效度分析显示,各分测验与社交回避、焦虑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490-0.733之间,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各分测验与总测验间的相关系数在0.692-0.956之间.结论:大学生交流恐惧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归因训练的团体职业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效果。方法:选取职业成熟度发展不良且自愿参与研究的大学生191名[职业成熟度量表(CMS)总分145分为职业成熟度发展不良者],将其随机分为系统咨询组(n=61)、常规咨询组(n=65)和对照组(n=65),进行为期8周的实验(每周1次,每次120 min)。系统咨询组接受基于归因训练的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常规咨询组接受常规的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心理咨询。基线、8周咨询结束和6个月后随访时分别用CM S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 M CS)对3组学生进行评定。结果:185名大学生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系统咨询组60名、常规咨询组62名、对照组63名)。基线时,3组CMS和MMC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相比,8周咨询结束和6个月后随访时,系统咨询组和常规咨询组的CMS总分上升,MMCS总分、职业成熟度发展不良者的百分比均下降(均P0.001),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周咨询结束和6个月后随访时,系统咨询组的CMS总分均高于常规咨询组,MMCS总分和职业成熟度发展不良者的百分比均低于常规咨询组(均P0.001)。结论:基于归因训练的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和常规的团体职业心理咨询都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而前者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班级团体生涯辅导活动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交流恐惧的影响.方法 根据交流恐惧量表总分将实验组92位大学生分为高、中、低度交流恐惧组,采用双盲设计方法 ,由任课老师实施8个周班级团体生涯辅导活动干预,与对照组76人进行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择业价值观问卷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前后侧.结果 ①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与...  相似文献   

10.
高三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与高考焦虑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中生的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 2 0 0名高三学生为被试 ,施测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简本 ( FNE)和考试焦虑量表 ( TAS)。结果 评价恐惧量表 (简本 )与考试焦虑量表有显著的正相关 ( r=0 .46,P<0 .0 1 )。结论 高三学生的高考焦虑与负面评价恐惧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交流恐惧与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某所综合性大学随机抽取两个班学生,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及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对其进行测评,有效参与者共71名,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交流恐惧程度与心理适应性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交流恐惧与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和谐水平。方法采用心理和谐问卷对7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及团体辅导。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无显著差异(t=0.75,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t=5.53,P<0.001);团体辅导1月后追踪调查显示,实验组心理和谐水平依然显著高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t=4.53,P<0.001)。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显著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效果。方法依据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对招募的7名大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辅导。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团体辅导后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辅导之前(19.91±3.07/18.67±3.33,P〈0.001),3个月后追踪结果显著高于辅导之前(19.63±2.44/18.67±3.33,P〈0.05),追踪结果与辅导后没有显著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心理弹性下的掌控感以及情绪反应维度均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但是对于关系感的干预效果不明显。结论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感平衡、领悟社会支持与交流恐惧的关系。方法采用情感平衡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对17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情感平衡与交流恐惧得分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着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情感平衡对大学生交流焦虑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大学生情感、领悟社会支持与其交流恐惧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元认知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元认知团体辅导的方法对72名大学生进行干预,使用元认知问卷与心理和谐问卷进行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1个月后的追踪测量,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加追踪研究的实验设计,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无显著差异;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t=3.84,2.43,2.33,3.01,3.83,3.84,2.22,4.22;P0.05或0.01);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t=3.19,2.20,2.15,2.46,3.84,4.43,2.19,4.27;P0.05或0.01)。结论元认知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高校团体辅导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把24名被试分成3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实验1组接受卡尔·罗杰斯的“会心团体”辅导方案;实验2组接受森田疗法取向的“生活发现会”团体辅导方案,各进行8次,每次2小时,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结果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在SCL一90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上的后测有显著差异(F=22.73,P〈0.001)。结论以卡尔·罗杰斯的“会心团体”和森田疗法取向的“生活发现会”为指导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团体咨询改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初中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 ,对于以后适应成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而不良的同伴关系不仅增加辍学、犯罪的可能性[1] ,而且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消极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 ] 。本研究使用团体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大、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人际关系训练 ,以改善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 研究对象1.1 对象在昆明市三所大学张贴广告招募被试 ,经面谈和SAD量表筛选 (SAD得分介于 12~ 2 0分 ) ,抽取32名大学生 ,其中实验组 16人 (男 10人 ,女 6人 ) ,对照组 16人 (男 9人 ,女 7人 )。昆明市第三十中初二年…  相似文献   

18.
高一学生交流恐惧调查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中生交流恐惧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以及采取针对性对策。方法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对江西某市重点中学高一年级622名学生的交流恐惧程度进行调查。结果高一学生中高交流恐惧者占13.5%,不存在性别差异.城市子女比农村子女在交流恐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一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恐惧,应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