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右股骨转子间脂肪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5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髋部胀痛,活动受限加重1周。无发热、外伤及手术史。查体右髋未见明显畸形,大转子部叩痛,无明显肿胀、皮温升高及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2.
复方柴胡擦剂有明显的解热、抗惊厥、抗炎抗菌、止疼的作用,无明显的局部吸收毒性,且无一死亡,亦无皮肤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侨阁 《中医正骨》2008,20(2):60-60
患者,男,15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腹股沟区疼痛,伴走路跛行,逐渐加重,无发热。抗炎治疗,无好转。现感疼痛明显加剧,不能行走收住院。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降糖乐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糖乐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能使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动物血糖明显下降,降低模型小鼠的尿糖,对模型兔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肝硬化、脾肿大伴双胁胀痛不适半个月入院。双胁胀痛不适无明显诱因,针刺样,无放射痛,与呼吸、体位变动无关。无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伴随症状。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尚可,无发热,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白鼠及家兔模型对红藤灌肠液的毒性及刺激性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红藤灌肠液无明显毒性,无明显刺激性。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8岁,因“阴道排液3月余”入院。患者33年前绝经。2004年10月曾不明原因发热(T38℃左右)1周,当时无小腹疼痛、无阴道排液等情况,未予诊治。2004年11月起阴道无明显诱因排出液体,开始液体呈白色,后渐渐变成淡黄色,无腹痛,无发热,近月来液体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但无发热,无腹痛、腹胀及阴道流血。在外院检查诊断为“宫腔积液”、“宫颈粘连?”患者发病以来饮食二便正常,无明显消瘦。经型18岁4~5天/30天,45岁绝经,孕3产3。  相似文献   

8.
养精种玉汤对KM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KM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对其遗传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对KM小鼠进行体内骨髓细胞染毒,观察其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完整性受损及染色体分离异常等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时间点取样,其骨髓细胞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相比无明显增加(P〉0.05),说明在时效关系上,不同时间点给药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无明显影响。采用不同剂量进一步染毒,其骨髓细胞微核率分别与正常对照相比也无明显增加(P〉0.05),说明在量效关系上,无明显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增加作用。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嗜多染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比值未见明显降低,表明该药对小鼠骨髓细胞也无明显毒性。结论:养精种玉汤药液100g/kg的剂量范围以内,初步认为无明显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完整性受损及染色体分离异常。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例一]朱某,男,30岁。2003年10月12日初诊。病人因小腹部跳动不适3年余来诊,患者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自觉小腹部跳动,时发时止,无其他不适。后渐渐发展为自觉腹部持续性跳动,无神志障碍,与情绪、劳累、受凉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在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按神经官能症治疗,无明显疗效,病人终日痛苦不堪。近半年来,患者除上症外,又出现眠差、乏力、自汗,察其面色苍白、身体瘦弱、舌质淡苔白微滑,脉沉细。触其不适处,实为腹主动脉跳动,因其瘦弱,感觉较常人跳动更为明显。药用茯苓30g,桂枝20g,炙甘草10g,大枣6枚,水煎服3剂。2月15日复诊,病情明显减轻,守方治疗15天而愈。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5岁。因“右侧鼻出血反复发作10余年”为主诉于2006年8月5日以鼻中隔肿物之诊断收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侧鼻出血,起初量较少,可自止,继之反复发作,近来肿物增大明显,无鼻塞,无头痛,体检:  相似文献   

11.
郭建辉 《河南中医》2006,26(7):76-76
1新加香薷饮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 患者,王某,男,诉于2001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40.1℃,急性热病面容,畏寒,胸闷,口干苦,无汗,头痛,剧烈呕吐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无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明显外感表证,查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无明显升高,拟诊为病毒性感冒。予以西药抗炎、补液及物理降温,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体温持续不降,患者烦躁不安。熊老仔细分析其病情,认为病虽数日,观其舌脉,舌淡红,苔黄白腻,脉滑有力,当属表证未解,外邪内陷之证。治宜清热利湿解表,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以上腹痛阵作5天于2005年11月9日入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皮疹,散在分布,粟粒样大小,略高于皮肤,色红,压之退色,无发痒及脱屑,1~2天可自行消退,同时有上腹痛阵作,为刺痛,疼痛无放散,夜间易作,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自行缓解,同时有恶心,反酸,纳著,偶有烧心,无呕吐,无腹泻。无发热寒战。查体:心肺阴性。腹平坦,末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  相似文献   

13.
无明显症状的乙型肝炎治疗较为困难,疗程亦长,部分病人发现亦难,其危害程度不可低估。八八乙肝泰合乙肝疫苗注射,口服“转阴汤”,取得与大剂量干扰素无明显差异的疗效与转阴率。其费用低,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归脾汤单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归脾汤单煎和合煎可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次数,延长小鼠睡眠时间,两种煎剂的作用比较单煎优于合煎;两种煎剂可明显抑制由大黄所致脾虚小鼠胃排空作用,表现为甲基橙残留率上升,合煎优于单煎;对失血性贫血小鼠,两种煎剂均明显提高Hb含量,单煎优于合煎;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两种煎剂均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肝阳上亢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实验动物耳静脉注射多巴胺模拟肝阳上亢证型.发现此证型动物其T淋巴细胞亚群中之T3、L4明显低于正常,T8无明显改变,红细胞免疫中之红细胞C3b受体活性明显下降,其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无明显变化,经中药镇肝熄风汤治疗后,其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家系1:患者.女,30岁,双手、足背多发白斑23a,于2002年4月在我院就诊。23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手足背部出现豆大色素脱失斑,无自觉症状,渐至满布双手、足背,发展缓慢,夏季皮损明显。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科情况:双手、足背侧对称性黄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类圆形色素脱失斑,边缘色素加深,皮肤无角化或萎缩,无毛细血管扩张。病理:表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咳喘宁胶囊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烟熏法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咳高组,咳低组,桂龙组,并设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咳喘宁和桂龙咳喘宁进行干预,取材后,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慢支模型细支气管管腔增大,管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增厚,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周围可见大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脱落,肺泡间隔明显增宽,伴有慢性炎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静脉有淤血现象,咳高组可见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完整,无明显细胞水肿,支气管管腔无明显扩张,管壁无明显增厚,伴见少量纤维组织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肺泡间隔稍填宽,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咳低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咳喘宁胶囊可改善支气管,肺组织损伤程度,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8岁,因双眼视力低下6个月于2007年3月3日入我院就诊。患儿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多次头颅CT及MRI检查和基因检测,后来京就诊为球后视神经炎,经激素大剂量冲击治疗,效果不明显。全身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家族中无遗传病史。眼科情况:无夜盲,无色觉异常。双眼视力0.1,矫正无提高。双眼位正,眼球各向运动无明显受限。双眼结膜无充血。双眼角膜清,前房中深,KP(-),Tyn(-)。  相似文献   

19.
周劲刚 《河北中医》2008,30(12):1242-1242
蒋某,女,39岁。2008—04—13初诊。患者自诉夜尿多3年余。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尿频频,每夜达8~10次,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睡眠,苦不堪言。伴有腰部坠胀痛。双肾B超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糖尿病各项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正常,尿常规无异常。经用补肾温阳、补肾固涩、滋阴补肾方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夜尿仍达8~10次。  相似文献   

20.
患者辛某,男性,68岁,于1995年6月15日入院。人院前1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耳鸣,时作时停,无规律性,7年前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等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后于6年前在省级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聋”,脑血管多普勒(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