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老年人帕金森病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计算2005—2015年广东省不同性别、年龄别帕金森病的粗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60岁老年人帕金森粗死亡率为40.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75/10万。老年人帕金森粗死亡率(APC=3.25%)、标化死亡率(APC=2.94%)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老年人总体、男性、女性DALY分别为702β274人年、313β224人年和389β050人年,DALY率分别为659.66/10万、601.95/10万、714.82/10万,标化DALY率分别为626.41/10万、620.28/10万、630.71/10万,女性DALYDALY率分别为男性1.24、1.19倍。老年人总体DALY率(APC=1.61%)、女性DALY率(APC=4.60%)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男性DALY率呈下降趋势(APC=-1.88%,P<0.01);老年人总体标化DALY率(APC=1.71%)、女性标化DALY率(APC =5.13%)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男性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APC=-1.88%,P<0.01)。60~64岁组老年人DALY率呈下降趋势(APC=-1.39%,P<0.01),65~69岁组DALY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70~74岁组(APC=2.02%)、75~79岁组(APC=2.63%)、80岁及以上组(APC=2.53%)老年人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广东省帕金森病标化DALY率较高的地市有深圳、广州、佛山、珠海、肇庆市;较低的地市有潮州、湛江、汕头、汕尾、梅州市。结论 广东省老年人帕金森病疾病负担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且女性疾病负担高于男性,不同地区的疾病负担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消化系统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标化率等指标,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描述。结果 2005—2015年间广东省共报告79 243例患者死于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分性别情况均呈下降趋势(均APC<0%,均P<0.01)。标化死亡率由2005年的11.36/10万降至2015年的7.58/10万,下降了33.27%。广东省21个地市2005—2015年消化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APC<0%,均P<0.05)。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和标化YLD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15%、-5.82%和-0.30%(均P<0.01)。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的消化系统疾病负担越来越重。结论 2005—2015年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防治任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东省糖尿病的整体死亡情况和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糖尿病死亡情况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广东省死因监测系统,计算糖尿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采用χ2检验用于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用于趋势变化APC的判别。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因糖尿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从1.40%下降到1.30%(APC=-1.09%,P<0.01);糖尿病死亡率由7.13/10万下降到6.26/10万(APC=-1.69%,P<0.01);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从10.37/10万下降到7.79/10万(APC= -3.15%,P<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47%下降到0.32%(APC=-4.11%,P<0.01);广东省21个地市的糖尿病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均P<0.01)。结论 广东省糖尿病总体死亡情况虽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须进一步持续实施全民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2012—2019年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2型糖尿病病例数据,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发病变化趋势,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2020—2022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9年梁溪区2型糖尿病年均粗发病率为157.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3.32/10万,粗发病率由103.99/10万上升至205.97/10万,APC为8.78%(P<0.01);标化发病率由72.64/10万上升至132.43/10万,APC为7.76%(P<0.01),历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1)。全人群各年龄段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 <0.01),其中<40岁组上升趋势较快(APC=14.39%,P<0.01);GM(1,1)预测模型C=0.238,P=1.000,预测精度较好,2020—2022年发病率依然呈现升高趋势。结论 梁溪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风险高于女性,低年龄段发病率快速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2—2018年重庆市脑出血与脑梗死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建议。方法 2012—2018年重庆市脑卒中个案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计算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早逝所致寿命损失年(YLL)和伤残所致寿命损失年(YLD)。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对APC进行t检验。结果 重庆市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YLD率分别由2012年的3.37‰、0.91‰、2.46‰上升至2018年的4.03‰、1.01‰、2.64‰,APC分别为3.67%、4.39%、1.61%,脑卒中YLD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YLL率分别由2012年的18.38‰、11.61‰、3.29‰上升至2018年的20.10‰、12.01‰、5.40‰,APC分别为1.01%、0.40%、7.68%,脑梗死YLL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DALY率分别由2012年的21.75‰、12.52‰、5.75‰上升至2018年的24.13‰、13.02‰、8.04‰,APC分别为1.51%、0.70%、5.34%,脑梗死DALY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市脑卒中DALY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脑出血DALY率贡献率超过50%,脑梗死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应重视脑卒中防治,预防脑梗死发病率的快速上升,提高脑出血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4类慢性病死亡情况及早死概率趋势,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的死因资料,分析4类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户籍人口4类慢性病合计标化死亡率由2012年260.54/10万下降到2018年227.98/10万(APC=-1.19%,P>0.05)。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粗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67%、3.25%和6.82%(均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5.92%和-9.52%(均P<0.05)。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4类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为13.05%~14.87%(APC=-0.4%,P>0.05)。按疾病类别分类,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09%、-8.15%(均P>0.05);恶性肿瘤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70%、4.92%(均P>0.05)。女性、农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20.47%、 -11.57%(均P<0.05)。结论 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居民4类慢性病合计的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波动变化。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肾脏病(CKD)疾病负担特点,为CK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广东省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数据,利用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描述2005—2015年广东省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CKD疾病负担。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肾脏病所致死亡率为8.39/10万~9.49/10万,平均9.02/10万;男性为9.68/10万~10.54/10万,平均9.99/10万;女性在7.00/10万~8.33/10万,平均7.94/10万。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因CKD死亡所致平均YLL分别为 42.86万人年、26.41万人年和16.45万人年,平均YLD依次为15.17万人年、8.04万人年和7.13万人年。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平均DALY分别为58.03万人年、34.45万人年和23.58万人年,DALY强度分别为2.74‰、3.10‰和2.35‰。CKD年龄别死亡率和年龄别DALY强度在2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后快速上升。结论 广东省慢性肾脏病所致疾病负担较重,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性疾病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5年(GBD2015)研究结果,选用YLL(早死损失寿命年)数及率、YLD(伤残损失寿命年)数及率、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数及率,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5年广东省传染性疾病DALYYLLYLD分别为2 509 686人年、1 404 007人年和1 105 679人年,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0.14%、增加0.62%、降低1.11%。2015年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和标化YLD率分别为2 219.27/10万人年、1 245.66/10万人年和973.61/10万人年,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14.02%、15.79%、11.64%。男性传染病疾病负担前5位分别为食源性吸虫病、下呼吸道感染、结核病、艾滋病、腹泻性疾病;女性传染病疾病负担前5位分别食源性吸虫病、下呼吸道感染、结核病、腹泻性疾病、脑膜炎。0岁组疾病负担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广东省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吸虫病、下呼吸道感染、结核病、艾滋病、腹泻性疾病是2005—2015年广东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在防制策略上应更重视男性和0岁年龄组人群的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 方法 根据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其发病与死亡率、顺位和构成比等指标,并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10—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结果 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86.41/10万,中标发病率为222.69/10万,主要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依次为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宫颈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72.75%。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16.16/10万,中标死亡率为88.83/10万,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胃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80.27%。2010—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率APC为3.27%(P<0.05),死亡率APC为3.03%(P<0.01)。 结论 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呈上升趋势,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宫颈癌是珠海市需重点防治的癌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接触性皮炎的疾病负担,以便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2019)中获取接触性皮炎病例的相关数据,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和年龄标化患病率(/10万)来描述疾病负担,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EAPC)(%)来评估1990—2019年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亚洲48个国家和地区接触性皮炎DALY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均EAPC>0、95%UI>0),中国大陆DALY率和患病率均逐年增加(均EAPC>0、95%UI>0)。亚洲DALY率和患病率较全球高,中国大陆DALY率和患病率较亚洲高。女性DALY率和患病率均高于男性。2019年DALY率和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70~74岁, DALY率最高的国家是菲律宾(34.94/10万)、最低的是以色列(7.28/10万),患病率最高的国家是菲律宾(1 406.92/10万)、最低的是以色列(289.63/10万)。结论 亚洲接触性皮炎的疾病负担呈增长趋势,各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人们对接触性皮炎的认识,预防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深圳市罗湖区常住居民肺癌的发病趋势,为肺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深圳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2008—2017年罗湖区常住居民的肺癌发病资料计算肺癌发病率,并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发病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8—2017年罗湖区肺癌平均发病率29.67/10万,中标率54.75/10万,世标率55.05/10万,0~74岁累计率6.29/10万,35~64岁截缩率67.29/10万;肺癌发病率占发病顺位第1 位。男性肺癌发病率、中标率分别为女性的1.86倍和2.14倍,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均逐年上升,肺癌发病趋势男性(APC=10.01)高于女性(APC=8.55)(均P<0.01)。 50岁及以上年龄人群肺癌发病率以年均5.88%~14.57%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 罗湖区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2012—2017年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为制定相关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越秀区2012—2017年所有户籍人口伤害死亡个案信息,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潜在减寿率(PYLLR)等指标分析伤害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结果 越秀区2012—2017年伤害总死亡人数为1 788例,伤害粗死亡率为22.03/10万~28.01/10万,年均粗死亡率为25.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38/10万~18.17/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6.31/10万。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为5.45/10万)和自杀(标化死亡率为3.56/10万)是伤害死亡主要原因。男性伤害死亡率(19.70/10万)高于女性(12.99/10万)。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越秀区2012—2017年伤害年均PYLL为4 488.28人年,AYLL为15.19年,PYLLR为3.82‰,男性伤害死亡导致寿命损失高于女性。自杀是伤害死亡中造成潜在寿命损失最严重的原因,年均PYLL为1 428.41人年,AYLL为27.12年,PYLLR为1.22‰。结论 伤害已成为危害越秀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不同人群伤害死亡特点制定不同干预措施,重点防范意外跌落和自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方法 以2021年1—12月某医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7例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1∶1比例匹配同期医院进行体检健康者61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生活行为习惯包括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FGB)G(-455)A、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ELAM)ser128arg、细胞黏附分子-1(ICAM1)gly214ar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thr26asn结果 病例组患者617例中男性396例,女性221例;年龄37~64岁。健康对照组617人中男性396人,女性221人;年龄37~64岁。2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TNFβ thr26asn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NFβ thr26asn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遗传因素,与TNFβ thr26asn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寻求遗传病因学证据及建立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等,有利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海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某试点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实施“计划”的重点监测县抽取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检测及问卷调查。多组均值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贫血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2014—2017年共抽取学生2 590人,各年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38.1±12.0)、(136.4±13.4)、(138.1±12.4)、(138.1±15.4)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来各年贫血率分别为5.4%、5.4%、4.5%、6.7%,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初中生贫血率高于小学生(P<0.05),其余年度小学、初中生间,男、女生间贫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学生(OR=6.947)和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缺乏学生(OR=2.030)发生贫血的风险更高。结论 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改善不明显,少数民族和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缺乏学生是需改善贫血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05—2019年报告的戊型肝炎(戊肝)发病情况,探讨影响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戊型肝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模块,按发病日期导出2005—2019年戊肝报告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戊肝发病特征进行分析,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对戊肝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戊肝病例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1),报告发病率波动于1.27/10万~5.69/10万。60~69岁是发病高峰,发病例数占比最高的职业是农民,占35.98%;农村报告发病率高于城市(P<0.0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用海鲜类(OR=1.794)、食用河鲜类(OR=1.826)、喝生水(OR=1.798)、经常外出就餐(OR=1.774)和传染源接触史(OR=11.807)是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人、男性、农民是戊肝的主要发病人群。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食用海鲜、河鲜、喝生水、经常外出就餐以及传染源接触史。  相似文献   

16.
王荣  杨晨  苗瑞芬  许可  丁松宁  李晨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470-1473
目的 分析南京市≥65岁老年人肺结核病例特征,为制定老年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1—2019年登记的现住址为南京市的≥65岁老年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南京市老年活动性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76.61/10万,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30.05%,但老年病例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老年肺结核男女比例3.12∶1,病例数以65~69岁年龄组最多,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以80~84岁组(164.88/10万)最高,女性以85岁及以上组(40.88/10万)最高。农民(40.36%)和离退休人员(39.85%)位居老年患者职业前2位,老年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地区分布上,高淳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54.87/10万),中心城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病原学阳性率、就诊延迟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 南京市老年结核病防控应关注老年男性及老龄化程度高的农村地区,加强主动筛查、治疗管理和医疗保障,加大健康宣教,减少就诊延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广州市急性心肌梗死(AMI)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广州市2级以上具有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定期报告全市户籍人口AMI新发病例数据,不同率、构成比以及趋势分析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3—2017年广州市AMI监测新发病例24 467例,其中死亡1 673例。标化发病率41.83/10万~48.55/10万,并有上升趋势(P<0.01)。标化死亡率2.42/10万~3.14/10万,并有下降趋势(P<0.05)。男性发病(16 933例,占69.21%)明显多于女性(7 534例,占30.79%),城镇居民发病(19 162例,占78.32%)明显多于农村居民(5 305例,占21.68%);男性标化发病率59.99/10万~70.02/10万,并有上升趋势(P<0.01);女性标化发病率23.77/10万~27.31/10万,变化趋势不明显(P>0.05)。男性标化死亡率2.99/10万~3.7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2.02/10万~2.60/10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P>0.05)。AMI发病平均年龄(68.60 ± 13.37)岁,发病例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在75~79、80~84岁组达到峰值后下降,发病时间集中在冬、春季;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AMI发病例数占57.05%(13 959/24 467),且逐年升高。结论 广州市AMI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并探讨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20年1—12月岳池县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骨密度、血清中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骨质情况进行分析,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骨代谢指标水平对骨质疏松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124名中老年女性进行调查,年龄45~78岁,平均(61.4±5.8)岁。共检出骨质疏松558例,发生率为49.6%。不同年龄、BMI的中老年女性骨量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居住地、年龄、BMI、绝经情况和骨量情况的中老年女性骨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年龄增长,25-(OH)D水平呈下降趋势,OC、BALP水平在55~64岁明显升高后呈逐渐下降趋势,βCTX呈升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OR=0.537)、BALP(OR=0.791)、25-(OH)D(OR=0.674)水平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低;βCTX水平越高(OR=1.919),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岳池县≥45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代谢指标OC、βCTX、BALP、25-(OH)D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且与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密切相关,监测骨代谢指标可以及早发现骨代谢异常,有利于及早预防和发现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巴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及其变化趋势,为巴中市恶性肿瘤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Excel 2010和SPSS 17.0对2015—2019年巴中市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汇总分析,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指标对巴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巴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共报告22 136例,年均死亡率为117.60/10万,男性报告13 950例,年均死亡率为141.96/10万,标化死亡率144.76/10万,女性报告8 186例,年均死亡率为90.99/10万,标化死亡率89.11/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χ2=519.300,P<0.01);巴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5位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在0~14岁和15~39岁人群中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最高,分别为40.66%、19.42%;肺癌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最高,为25.48%。结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巴中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 应根据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恶性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共纳入148 127人进行分析,分娩年龄为(28.50±4.55)岁,孕周为(38.85±1.4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53±481)g。高龄、经产妇及剖宫产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均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9.6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前5位分别是:妊娠合并贫血(36.44%)、妊娠合并糖尿病(5.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0%)、产后出血(0.93%)、感染(0.51%),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营养宣教,早期识别及干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