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眼底血管造影依从性影响因素以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眼底血管造影患者130例(男64例,女66例,年龄41~65岁),基于一般资料量表调查患者基础信息,评价患者检查依从性,经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对策。结果 检查依从性较差患者34例,检查依从性良好患者96例。经单因素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χ2=12.835,P<0.001)、文化水平(χ2=12.168,P<0.001)、药物过敏史(χ2=16.660,P<0.001)、瞬目运动(χ2=22.178,P<0.001)、首次检查(χ2=21.957,P<0.001)、检查操作(χ2=44.502,P<0.001)、检查焦虑(χ2=55.472,P<0.001)、检查系统教育(χ2=38.810,P<0.001)、检查不良反应(χ2=33.8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发生瞬目运动(P<0.001)、首次检查(P<0.001)、检查操作不规范(P=0.029)、伴有检查焦虑(P=0.012)、缺乏检查系统教育(P<0.001)、伴有检查不良反应(P=0.004)。结论 影响眼底血管造影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瞬目运动、首次检查、检查操作不规范、伴有检查焦虑、缺乏检查系统教育、伴有检查不良反应等,根据以上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额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60例(包括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等患者),并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6.64±5.89)岁]和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6.85±5.79)岁],各30例。对照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中做额颞叶部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2 5,P>0.05);治疗后7、14、28 d时,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925 1、5.823 4、7.601 7,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 8,P>0.05);治疗后7、14、28d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5.824 6、13.716 9、15.082 6,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8 1,P>0.05),治疗后28 d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t=14.309 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χ2=4.320 0,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χ2=6.666 7,P<0.05),而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3%(7/30)比6.67%(2/30),χ2=3.268 0,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额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率,且大大改善患者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连云港市中医院经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167例,随访并整理患者病例资料,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评价生物学预后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评价体系Neo-bioscore相关性的研究;总生存期、生存分析观察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开展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排除混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标本167例,其患者平均年龄为46.4岁。(1)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子分型与Ki-67、EGF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3、P<0.001,χ2=25.652、P<0.001);Ki-67与EGFR,EGFR与E-cad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67、P=0.007,χ2=18.576、P<0.001)。(2)EGFR与Ki-67的表达水平有紧密的正相关性(r=0.207,P=0.007),与E-cad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325,P<0.001);乳腺癌Neo-bioscore评分体系分值高低与Ki-67、EGFR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324、P<0.001,r=0.176、P=0.023),与E-cad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162,P=0.037)。(3)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和Neo-bioscore评分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χ2=3.950、P=0.047,χ2=13.372,P=0.004),且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Ki-67、EGFR及E-cad表达对增殖活性分子表达等产生了辅助判断作用,使得个性化、靶向治疗成为可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动态监测肿瘤靶向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采用单双号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实施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2~72(50.17±6.15)岁;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33~71(50.23±6.10)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心境状态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连续性校正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28、8.779、8.187,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4.34±4.32)分、(45.22±4.4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22±4.45)分、(53.67±4.56)分(t=7.686、9.158,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48),相比较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95,P=0.014);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5.699、5.368、5.608、4.996,均P<0.05)。结论 对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后,不仅能加快其康复进度,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以降低,还能改善其心境状态,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同侧游离腕横纹穿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收治的同侧游离腕横纹穿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24例,女7例,年龄(32.98±6.02)岁,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男25例,女6例,年龄(33.97±5.83)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皮瓣成活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后干预1、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549 2、8.678 1,均P<0.05);观察组治愈率80.65%(25/31),对照组64.52%(2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6 1,P=0.085 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30/31),对照组74.19%(23/31)(χ2=6.369 0,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同侧游离腕横纹穿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患者VAS疼痛评分,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促进皮瓣迅速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希浦系统起搏(HPCSP)对心力衰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40例)和HPCSP组(40例)。参考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5.31±5.62)岁,给予双心室起搏;HPCSP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4.78±5.57)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PCSP。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起搏参数(阻抗、阈值、感知),QRS时限,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术后LVEDD[(59.45±6.01)mm、(64.37±6.52)mm]、HR[(75.42±7.61)次/min、(80.64±8.15)次/min]均明显低于术前[(70.23±7.26)mm、(69.58±7.21)mm、(90.45±9.31)次/min、(89.38±9.14)次/min](均P<0.05);HPCSP组术后阻抗[(510.79±51.26)Ω]明显低于术前[(541.37±55.23)Ω](P<0.05),且与参考组比较,HPCSP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LVEF、LVESD、DBP、SBP及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与参考组比较,HPCSP组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阈值、感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QRS时限明显缩短(均P<0.05),且与参考组比较,HPCSP组明显缩短(P<0.05)。HPCS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参考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39)。结论 HPCSP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保证心室同步收缩,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女22例,男25例,年龄(60.02±8.52)岁;研究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61.02±8.68)岁。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高压氧。比较2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训练前F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P=0.128),训练后2组FMAS评分高于训练前(均P<0.05),且研究组FMAS评分高于对照组[(28.36±4.82)分比(24.96±3.52)分](t=4.522,P=0.001)。2组患者训练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4,P=0.232),训练后2组MMSE评分高于训练前(均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4.25±2.85)分比(19.56±2.56)分](t=8.393,P<0.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38%(3/47)比23.40%(11/47)](χ2=5.371,P=0.020)。结论 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在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改善精神状态,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清除肺曲霉菌球治疗患者特点及对策。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经支气管镜清除肺曲霉菌球治疗患者52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46例、女6例,年龄(47.00±13.48)岁;另选取同期支气管镜普通诊疗操作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男44例、女8例,年龄(48.00±16.28)岁。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操作时间以及出血差异。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组心率、操作时间分别为(112.0±6.46)次/min、(39.95±8.32)min,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9.11)次/min、(8.83±2.46)min,血氧饱和度为(96.0±0.69)%,低于对照组(98.0±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气管镜操作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镜检出血发生率为48.08%(25/52),高于对照组0.00%(0/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11,P<0.001)。结论 经支气管镜清除肺曲霉菌球治疗的患者更加紧张,发生低氧血症、出血的风险高;采用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策,控制高危因素,把握治疗时机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先天性耳前瘘管(CPF)反复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CPF反复感染症状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28.08±5.81)岁,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43例,男16例,女27例,年龄(28.84±5.73)岁,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运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χ2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 4,P=0.001 2)。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评分为(8.71±1.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1 3,P=0.004 3);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6.13±1.28)d,明显低于对照组(11.57±1.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7 4,P=0.001 6);观察组接受手术率为86.05%(3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9%(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8 0,P=0.001 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42/43),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4 7,P=0.001 7)。结论 对CPF反复感染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QOL,有效提高患者接受手术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降低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田志霞  李恒  韦丽  于雪芳  贾俊亚  闫铁昆  李栋 《天津医药》2022,50(12):1292-129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原发性膜性肾病(PMN)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确诊PMN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既往病史及入院血糖水平分为PMN合并T2DM组和PMN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2组患者的累积完全缓解率和累积肾功能恶化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PMN合并T2DM组未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246例纳入研究中,PMN合并T2DM组(61例)的血糖、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PMN组(185例)升高(均P<0.05),24 h尿蛋白定量较PMN组降低(P<0.05)。病理资料显示,PMN合并T2DM组的Ⅲ+Ⅳ期比例较高(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PMN合并T2DM组累积完全缓解率较低(Log-rank χ2=4.391,P<0.05);肾功能恶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0.899,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T2DM(HR=1.792,95%CI:1.166~2.753,P=0.008)和24 h尿蛋白定量增加(HR=1.002,95%CI:1.000~1.003,P=0.013)是影响PMN患者未完全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尽管对肾功能恶化风险无特殊意义,但对此类患者临床转归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富于淋巴细胞型乳腺癌(lymphocyte-predominant breast cancer,LP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和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在肿瘤中不同部位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LPBC 60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1岁,肿块中位直径为2.5 cm,淋巴结转移率40.0%,组织学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D-L1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的表达以及CD8在间质(stromal,s)和瘤内(intratumoral,i)TILs中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LPBC中PD-L1阳性表达率为81.7%(49/60),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41),PD-L1在免疫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Ki-67有关(P=0.004、0.001)。CD8+sTILs高密度组与更好的无瘤生存期(DFS)显著相关(P=0.037),CD8+iTILs高密度组与更差的DFS显著相关(P=0.042),CD8+sTILs和CD8+iTILs的表达与总生存期(OS)均无显著相关性(P=0.084、0.076)。CD8+iTILs表达与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呈正相关(rs=0.301,P=0.019)。结论 CD8+iTILs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而CD8+sTILs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好,CD8+iTILs表达与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呈正相关,CD8+iTILs高表达患者预后差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PD-L1抑制了CD8+iTILs的肿瘤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疾病进展与血管基础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进展性ACI患者62例(进展组),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58.69±4.61)岁;选取同期非进展ACI患者68例(非进展组),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57.48±5.01)岁。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血压变异性(BPV)情况,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情况,测量内膜中层厚度值(IMT)、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Grouse积分)和评估斑块指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BPV、IMT、Grouse积分与ACI疾病进展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ACI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进展组患者糖尿病、吸烟构成比、BPV(SBP)、BPV(DBP)、IMT≥1.3 mm构成比、Grouse积分、斑块指数高于非进展组(均P<0.05)。BPV(SBP)、BPV(DBP)、IMT、Grouse积分、斑块指数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51、0.504、0.569、0.711、0.698,均P<0.001)。糖尿病、吸烟、BPV(SBP)>0.12、BPV(DBP)>0.17、Grouse积分>5.68分是ACI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ACI患者疾病进展与患者自身血管基础情况存在关系,且合并糖尿病、吸烟、BPV以及Grouse积分会增加ACI疾病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LINC01836和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研究。在TCGA数据库下载2020年4月7日发布的V23.0版本的结直肠癌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检验和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癌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癌症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20年7月至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2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出院准备度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于患者出院当天进行调查,并分析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冰盐水喷洒口腔黏膜缓解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口渴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试验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冰盐水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68.11±10.16)岁;冰盐水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7.69±13.54)岁。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即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湿润口唇及舌面,冰盐水组将2~6 ℃的冰盐水装入象鼻喷壶,直喷喷洒口腔黏膜。采用口渴主观评价指标和客观评价指标对患者口渴程度、口腔唾液pH值等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缓解患者的口渴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口渴程度与口腔唾液pH值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口渴数字等级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为(8.51±0.85)分,冰盐水组NRS为(1.26±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87,P<0.001);对照组口腔唾液pH值为(6.01±0.19),冰盐水组口腔唾液pH值为(6.9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90,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RS与口腔唾液pH值之间为负相关(rs<0,P<0.05)。结论 冰盐水喷洒口腔黏膜可以缓解患者口渴的程度,患者的口渴程度与口腔唾液pH值之间呈中度负相关,口渴程度越严重,口腔唾液pH值越小,通过口腔唾液pH值可以判断患者口渴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SF)评分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16例60周岁以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时的MNA-SF评分,以及第1、3天的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84.02±6.86)岁]和普通肺炎组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81.89±8.92)岁],根据28 d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85.64±6.18)岁]和存活组94例[男56例、女38例,年龄(81.99±8.54)岁]。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结果 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Charlson合并症指数[(3.47±1.14)分比(2.19±1.15)分]、MNA-SF评分[(6.33±2.00)分比(8.74±2.87)分]及入院第1天和第3天的白细胞计数(WBC)[(13.64±5.89)×109/L比(9.67±4.08)×109/L、(11.91±5.76)×109/L比(7.98±2.38)×109/L]、CRP[107.14(72.06,165.27)mg/L比50.87(22.98,91.13)mg/L、67.93(36.99,111.20)mg/L比16.80(11.40,26.06)mg/L]和CD64指数[3.11(1.78,5.40)比1.27(1.14,2.33)、1.80(1.14,3.15)比1.03(0.69,1.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16例病例中共有22例死亡,病死率为18.97%;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更高,而MNA-SF评分更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之间入院第1、3天的WBC、CRP和CD64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指标CRP、CD64指数及WBC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第3天大于第1天;其中CRP d1+CD64指数d1+WBC d1+MNA-SF评分预测预后的AUC为0.909,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72.9%;CRP d3+CD64指数d3+WBC d3+MNA-SF评分的AUC为0.963,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85.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CRP d3和CD64指数d1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生存曲线(K-M曲线)分析显示,CD64指数d1 <1.55者28 d存活率显著高于CD64指数d1≥1.55者,两组28 d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55%比65.52%,χ2=18.027,P<0.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MNA-SF评分可指导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简易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80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58.63±7.62)岁。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CD-RISC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CD-RISC评分的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赋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CD-RISC评分为(63.52±5.95)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术后并发症、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积极应对SCSQ评分、消极应对SCSQ评分的患者CD-RI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并发症(β=-2.983,P<0.05)、心理护理(β=3.427,P<0.05)、社会支持(β=4.251,P<0.05)、积极应对SCSQ评分(β=2.154,P<0.05)、消极应对SCSQ评分(β=-2.476,P<0.05)均为CD-RISC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术后并发症、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积极应对SCSQ评分、消极应对SCSQ评分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CD-RISC评分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