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九江市某医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及相关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500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检出偶发NSSI 238例,反复NSSI 346例,检出NSSI共计584例,检出率为38.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影响因素有母亲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412)、童年虐待(OR=2.897)、童年家庭功能不全(OR=2.398)、所患疾病为抑郁障碍(OR=1.876)或双相障碍(OR=2.222)、孤独感强烈(OR=1.892)。结论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NSSI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母亲教育程度高、童年虐待、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所患疾病为抑郁障碍或双相障碍、孤独感强烈的患者更易出现NSSI。故应对上述患者予以重点关注,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以降低NSS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诊断NSSI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环境信息、抑郁程度、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情况等,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NSS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795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男性275例,平均年龄(14.97±1.72)岁,共有287例(36.10%)伴有NSSI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遭受过校园暴力(OR=1.874)、童年家庭功能不全(OR=3.740)、目睹家庭暴力(OR=5.618)、与酗酒或物质滥用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OR=4.702)、存在冲动感(OR=2.575)、存在负性生活事件(OR=6.080)和童年创伤(OR=8.482)、情感虐待(OR=7.272)均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NSSI有关。结论 上海地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发生与个人经历、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等有关,应针对性采取心理治疗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和家庭功能特征,为NSSI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情绪调节策略量表(ERQ)、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2)以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于2021年1月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12 所中学的7 86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筛选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中学生,并对其情绪调节策略和家庭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中学生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更低(χ2=176.637、194.786、202.284,P<0.05),更倾向于采用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t=9.620,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认知重评得分高和家庭亲密度高是非自杀性自伤的保护因素(OR=0.55、0.65、0.98),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和抑郁得分高是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OR=1.27、1.08,P<0.05)。结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与情绪调节策略和家庭功能密切相关,对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可能让更多的患者和家庭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HDL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中山市公立精神专科医院诊治的79例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采用DSM-5中关于NSSI建议的诊断标准界定)分为不伴NSSI组40例和伴NSSI组39例,采用NSSI行为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患者进行测评,同时测定入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自伤行为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DL水平与自伤行为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高HDL有正相关,提示临床精神科医师应重点关注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况;探讨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所学校6 252名中小学生,使用蓄意自伤量表和中国家庭评估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NSSI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为30.74%,在中小学生中,家庭相互交流(小学生:OR = 1.041,95%CI:1.028~1.055;中学生:OR = 1.036,95%CI:1.011~1.060)、家庭冲突(小学生 :OR = 1.060,95%CI:1.044~1.077;中学生 :OR = 1.045,95%CI:1.013~1.079)和父母控制(小学生:OR = 1.033,95%CI:1.012~1.055;中学生 :OR = 1.057,95%CI:1.014~1.103)均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改善和提高家庭环境功能水平,有助于预防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有非自杀性自伤 (NSSI) 的行为情况,并探讨音乐疗法对其 NSSI行为及焦 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3例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 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2) 和研究组 (n=31)。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 4 周的音乐疗法。入组前采用渥太华自伤量表 (OSI) 评估两组患者的NSSI行为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周 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 的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1、2、4 周时 NSSI 行为发生 率。结果:两组患者中最常见的自伤方式是刀割 (72.1%),伤害部位最多的是手 (47.6%)。采取一种自伤方式的患者最多 (52.5%),过去 1个月至少有 1次自伤行为的占 52.4%。治疗 1、2、4周时,两组患者 HAMA、HAMD-17评分较治疗前均降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NSSI行为发生频次均明显降低,特别是在治疗 2、4周时,研究组患者NSSI行为发生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音乐疗法能够有效缓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抑 郁情绪,并降低NSSI行为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一、什么是非自杀性自伤?非自杀性自伤指的是不以自杀为目的,采取直接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一系列行为,且这些行为不被社会所接纳。常见的有割伤、抓伤、咬伤自己或撞桌子、撞墙等等。二、哪些人群容易发生非自杀性自伤?非自杀性自伤在青少年中多发,但自伤者主动寻求救助的比例很小。自伤者日后发生自杀的风险亦较高。非自杀性自伤不仅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非自杀性自伤存在于多种精神障碍中,包括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其中抑郁是非自杀性自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贵州省初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380名贵州省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初中版)》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不同组别初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报告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时点前12个月里,贵州省初中生NSSI行为的报告率为13.8%,发生1次的报告率为7.7%,男生14.3%、女生13.3%,初一14.3%、初二11.5%、初三16.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二(OR=0.662)、核心家庭(OR=0.752)与NSSI行为发生存在负相关;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技校/中专(OR=1.813)、被打/踢/推/挤或关在屋里(OR=1.544)、被开色情玩笑(OR=1.598)、参与打架(OR=2.368)、感到孤独(OR=2.074)、因学习压力不愉快(OR=1.626)、伤心绝望(OR=2.126)、自杀意念(OR=4.047)与NSSI行为存在正相关。结论 家庭方面要注重家庭环境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家庭氛围,以减少其出现NSSI行为。学校方面要研究贴合初中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健康教育内容及心理健康课程,以便学生能更好的自我排解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针对性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昆明4座城市选择共8 102名12~17岁青少年,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调查被试者的抑郁症状以及NSSI行为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NSSI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NSSI总体检出率为24.6%,其中男生(23.1%)检出率低于女生(26.2%)(χ2=10.97,P<0.05),初中和高中总体检出率分别为24.7%和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伴NSSI组青少年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49.7%,不伴NSSI组的检出率为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80,P<0.01)。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中,伴NSSI组(男生:44.0%,女生:5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山东省青少年阈下抑郁和精神病性体验(PLEs)及其交互作用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联,为青少年NSSI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3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沿海和内陆分别各抽取2座城市中6 090名13~22岁大中学生施测。使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阈下抑郁和PLEs及其交互作用与NSSI的关联。结果 青少年NSSI检出率为21.3%,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在13~15岁青少年NSSI报告率最高(27.9%),有阈下抑郁和PLEs者NSSI报告率分别为49.9%,30.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阈下抑郁青少年发生NSSI的风险是无抑郁青少年的3.47倍[OR值(95%CI)=3.47(2.68~4.50)];有PLEs者发生NSSI的风险是未检出者的5.32倍[OR值(95%CI)=5.32(4.10~6.89)],阈下抑郁与PLEs同时存在时发生NSSI的风险是均未检出者的18.47倍[O...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在母亲教养方式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渥太华自伤量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中的自伤判断条目、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EMBU)对4 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NSSI的检出率为10.20%。母亲教养方式、心理病理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相关因素影响后,不良母亲教养方式(OR=3.56,95%CI:2.71~4.67,P<0.001)、心理病理症状(OR=1.71,95%CI:1.56~1.88,P<0.001)能正向预测NSSI行为发生。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心理病理症状在母亲教养方式与NSSI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75%。结论 不良的母亲教养方式可能通过心理病理症状影响NSSI行为的发生,帮助该群体正确对待心理病理问题可能有利于其NSSI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使用切割工具自伤时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为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5月对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的19例使用切割工具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诠释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转录资料。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体验和感受可归纳为5个主题:外界干扰下滋生的自伤意念;思绪万千中的自伤行为;痛并快乐着的自伤体验;万里挑一的自伤工具;有爱、有责任,自伤行为有所减少。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根据此类患者特点提供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指导患者签署NSSI承诺书、教会患者掌握NSSI行为替代技巧、联合患者家属构建多维度社会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MDD)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因素,以预防青少年MDD患者发生NSSI。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就诊的90例青少年MD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NSSI分为观察组(出现NSSI,63例)和对照组(未出现NSS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苏州高新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2017—2018年在苏州高新区某医院长期治疗的苏州学府社区年龄≥40岁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本研究共对780例苏州市高新区年龄≥40岁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以男性为主,497例(占63.7%),60~75岁429例(占55.0%),已婚498例(占63.8%),家庭月收入<3000元426例(占54.6%),高中及中专356例(占45.6%)。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1.0%。家庭月收入≥3 000元(OR=0.088)、家庭关系好(OR=0.106、0.080)、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医保/商业保险(OR=0.010)、服用降压药(OR=0.598)的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较小,有高血压并发症(OR=1.774)发生抑郁的风险较大。结论 苏州市高新区中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经济因素、情绪因素和疾病因素是导致该社区高血压中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4—2019年首次在沧州市某医院诊治的TN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疼痛程度、抑郁状态、睡眠情况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抑郁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对519例TN患者进行调查,TN患者平均年龄(51.19 ± 7.32)岁,男性306例(占58.96%),女性213例(占41.04%)。519例TN患者HAMD评分平均为(18.67 ± 5.22)分,147例得分>20分,抑郁发生率为28.32%。年龄<45岁(OR=4.162)、男性(OR=1.307)、病程(OR=3.923)、VAS评分≥7分(OR=5.058)、睡眠障碍(OR=12.949)的TN患者抑郁发生风险较高。 结论 TN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青中年、男性、病程较长、中重度疼痛及睡眠障碍者更易发生抑郁,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干预,疏导心理,缓解负性情绪,减低抑郁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伤行为量表对2 178名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9.37%(442名),女生(22.87%)高于男生(1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01);不同年级、学业成绩、朋友个数、父母婚姻状况以及家庭收入之间自伤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99,24.57,22.43,28.70,11.03,P值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二年级(OR=1.49)、女生(OR=1.60)、没有朋友(OR=2.61)、学业成绩较差(OR=1.89)、父母离异(OR=2.20)、父母再婚(OR=1.59)是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情况不乐观,人际、学业、家庭等都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提升青少年健康,预防不良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黑龙江、湖北、安徽、广东、云南5个省15 538名初中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行为、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及心理状况等.结果 调查前1年,被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可疑网络成瘾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28.7%,3.3%和29.9%.有无自伤行为组间孤独感和情绪管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5,25.62,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有相关性(P<0.05);在控制性别、民族、年级、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管教方式、情绪管理、孤独感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各类型与网络成瘾各类型仍有相关性(OR=1.30~2.79),且网络成瘾者发生各类型NSSI风险均高于可疑网络成瘾者.结论 网络成瘾和可疑网络成瘾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子.加强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可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了解农村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及累积效应,为农村学校开展预防伤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问卷来源于美国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YRBSS),按中国现况修订为中文问卷,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婺源县某高中1 810名学生进行无记名式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高中生NSSI检出率为6.80%,吸烟(0R=2.51)、饮酒(OR=2.33)、遭遇校园欺凌行为(OR=2.55)、性取向为同性恋或双性恋者(OR=3.38)、学习压力大(OR=1.76)与高中生NSSI的发生呈正性相关(P值均<0.05).危险因素有2和3个及以上者发生NSSI的风险分别为无危险因素者的4.77,12.60倍(P值均<0.01).结论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高中生NSSI检出率较低,吸烟、饮酒、遭遇校园欺凌行为、同性恋或双性恋者和学习压力大为高中生NSSI危险因素.随着调查对象危险因素个数增多,发生NSSI风险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9.
曹斌  马晓婷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797-1801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农村中学生饮酒行为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为本地区农村中学生预防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19年4—6月在河南、湖南、湖北三省农村地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 462名中学生进行饮酒行为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饮酒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结果 华中地区农村中学生过去有过饮酒行为者54.25%,首次饮酒年龄<15岁者占30.03%,近12个月存在醉酒行为者占14.41%,近1个月饮酒次数≥3次的学生占12.16%。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47.70%,男生(44.89%)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低于女生(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581,P<0.001)。男生在扯伤自己、撞伤自己、烫伤自己方面的比例高于女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 17.482、4.991、8.51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首次饮酒年龄<15岁(OR = 1.512,95%CI:1.280~1.792)、近12个月存在饮酒行为(OR = 1.342,95%CI:1.040~1.750)、近1个月饮酒次数≥3次(OR = 1.535,95%CI:1.152~2.021)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风险较高(P<0.05);女生首次饮酒年龄<15岁(OR = 1.682,95%CI:1.431~2.012)、近12个月存在饮酒行为(OR = 1.811,95%CI:1.312~2.521)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风险较高(P<0.01)。结论 华中地区农村中学生饮酒行为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较高,饮酒行为年龄越小、饮酒次数越多,增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饮酒行为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及其交互作用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关联,为农村中学生NSSI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徐州市随机抽取4所农村中学,按照学校年级分层、班级随机选取的原则对1 72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使用纸质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因素、自伤行为评估简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村中学生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及其交互作用与NSSI的关联。结果 30.5%的中学生存在NSSI行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NSSI报告率(33.0%)比男生(27.3%)高,有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者NSSI报告率更高,分别为46.8%和4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的学生发生NSSI的风险是无睡眠障碍者的1.80倍(OR值95%CI=1.42~2.28,P<0.01);存在抑郁症状的学生发生NSSI的风险是无抑郁症状者的3.32倍(OR值95%CI=2.60~4.24,P<0.01)。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