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自介素-1beta(IL-1β)和白介素-18(IL-18)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每组42只。脊髓损伤组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做全椎板切除。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1、IL-1β及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凶子阳性细胞有少量表达,而脊髓损伤组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Caspase-1及IL-18存脊髓损伤后3d表达达到峰值,而IL-1β于损伤后6h表达达到高峰。结论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SCI后的继发性损伤,并且可能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主要损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脊髓挫伤后,急性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在脊髓内的表达变化以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T12)损伤模型,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6)、SCI组(n=42)和DEX组(n=42,于SCI后15min尾静脉注射DEX30mg/kg),分别于损伤后1h、3h、6h、12h、24h、36h、48h取材,做常规HE染色和用抗TNF-α和抗IL-6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TNF-α和IL-6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不表达;TNF-α、IL-6在脊髓损伤后1h均有表达,于48小时回落到正常。TNF-α在24h达高峰;IL-6在12h达高峰。地塞米松干预后二者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对TNF-α、IL-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LA)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含水量以及脊髓IL-1β、IL-10、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功能。方法 2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SCI组,SCI+生理盐水组(saline组)、SCI+LA组(LA组)和SCI+甲强龙组(MP组),每组60只。每组含有时间点为1、3、6、12、24 h。LA组术后腹腔注射LA,4 mg/kg;saline组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g/kg;MP组术后立即按首次剂量30 mg/kg腹腔注射,1 h后按5.4 mg/(kg·h)给药,计23 h总量,分4次腹腔注射完毕。在各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脊髓含水量测定和脊髓IL-1β、IL-10、TNF-α水平检测。结果 SCI发生后各组各时间点的脊髓含水量明显增加,其中在术后24 h,LA组及MP组脊髓含水量与SC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CI后各组各时间点的脊髓IL-1β、IL-10、TNF-α水平明显增加;在术后3、6、12、24 h,MP组及LA组的脊髓TNF-α水平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6、12、24 h,MP组及LA组脊髓IL-10水平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时间点,LA组的脊髓IL-1β水平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12、24 h,MP组脊髓IL-1β水平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及MP可减轻SCI大鼠的脊髓水肿程度,降低脊髓IL-1β、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对SCI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樊涛  丁惠强  王拯  黑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295-298,305,F0002
目的 探讨Caspase-1及其激活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大鼠急性脊髓组织损伤(SCI)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每组24只.两组依据损伤后取材时间各再分4个亚组.脊髓损伤组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做T9全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6h、1d、3d、7d处死各组大鼠,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1、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少量细胞Caspase-1、IL-18表达阳性.脊髓损伤后6h,损伤组Caspase-1、IL-1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d继续增高,3d表达最多,7d略有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Caspase-1和IL-18表达阳性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正常大鼠脊髓组织内存在少量Caspase-1、IL-18的表达.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1和IL-18的表达迅速增强.Caspase-1和IL-18的表达增强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并可能是损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查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及CD95的表达,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大鼠SCI后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损伤组(n=30)、治疗组(n=12)。使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分别手术后4h、8h、24h、72h及7d处死并取材(每时间点n=6)。治疗组损伤后30min给予IL-10。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LINEL)对损伤脊髓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损伤后4h,损伤段灰质可见CD95及TUNEL阳性细胞。CD95阳性细胞表达于8h达高峰;TUNEL阳性细胞于24~72h达高峰。TUNEL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以胶质细胞为主。IL-10治疗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在8h、72h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CD95表达降低。正常组未见CD95及TUNEL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SCI后C1395的表达可能在SCI后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早期应用IL-10能干预SCI后的细胞凋亡,但不减少CD95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健、患侧白介素-1β(IL-1β)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变化趋势及电针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后各组又分为6个时程组(12h、24h、48h、72h、96h、144h),每个时程组10只大鼠。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健、患侧脑组织中IL-1β、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脑缺血大鼠患侧与健侧脑区,IL-1β和ICAM-1的表达均呈现典型的双峰模式。模型组患侧IL-1β在12h和48h到达峰值,健侧在12h和144h到达峰值。模型组患侧IL-1β表达在48h明显高于健测(P<0.05),在96h和144h又明显低于健侧(P<0.05); 电针组患侧IL-1β表达在24h、48h和144h均低于健侧(P<0.05)。 模型组患侧的ICAM-1在24h和72h达到峰值,健侧在24h和144h到达峰值;电针组患侧ICAM-1表达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健侧(P<0.05)。结论: 提示针刺可能通过降低大鼠患侧脑组织中IL-1β和ICAM-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创伤对照组及MP治疗组,各36只.以Allen′s法制作大鼠SCI模型.MP的给药方法为术后30 min内经鼠尾静脉给予MP 30 mg/kg;创伤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术后1 h、4 h、12 h、24 h、3 天、7 天处死动物,取出脊髓组织,TUNEL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cl-2、Bax mRNA.结果 SCI 24 h时,脊髓组织细胞凋亡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给予MP治疗后,与创伤对照组比较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Bcl-2、Bax mRNA结果显示,在SCI 4 h后各时间点MP组大鼠Bcl-2/Bax比值高于创伤对照组,24 h时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细胞凋亡是SCI早期主要的生物学事件;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家族Bcl-2/Bax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参与SCI的发生发展;MP可抑制大鼠SCI细胞的凋亡,从而实现对SCI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白介素-1beta(IL-1β)和白介素-18(IL-l8)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每组42只。脊髓损伤组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做全椎板切除。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1、IL-1β及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阳性细胞有少量表达,而脊髓损伤组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Caspase-1及IL-18在脊髓损伤后3d表达达到峰值,而IL-1β于损伤后6h表达达到高峰。结论 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SCI后的继发性损伤,并且可能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主要损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AM)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P干预组(MP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每组36只.假手术组只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MP组和SCI组采用Allen WD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于术后1 h经尾静脉分别给予50mg/kg MP和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2 h、8 h、1 d、2 d、3 d、6 d取骨髓组织(每个时点6只大鼠),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M的表达,并于术后1 d、3 d、6 d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HE染色,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异常,MP组病理变化轻于SCI组.免疫组化染色,假手术组中AM低表达,SCI组AM表达增高并于术后8 h达峰值,以后逐渐降低(P<0.01),MP组AM的表达在术后8 h、1 d、2 d、3 d均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评分:假手术组1 d、3 d、6 d均高于MP、SCI组,MP组在术后3 d、6 d高于SCI组,P均<0.01.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AM表达代偿性增高并存在动态变化,MP干预可上调AM的表达从而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损伤(SCI)早期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的抑制作用,探讨SA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一组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另三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SCI模型,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汗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5mg/kg、甲基强的松龙(MP)100mg/kg。于术后2、12、24h取SCI段标本,测定损伤段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活性氧水平(ROS)。结果SCI后伤段组织SOD显著减少(P〈0.01),MDA和ROS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A能显著提高伤段脊髓组织SOD水甲和抑制MDA产生,显著降低ROS水平。其作用和MP相当。结论SA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能有效抑制SCI早期受损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活性氧水平。对SCI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性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对损伤后脊髓组织中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ASCI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rHuEPO干预组、MP干预组,28d后测量大鼠斜板试验临界角度与运动诱发电位(MEP),并进行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与IL-1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rHuE-PO干预组、MP干预组大鼠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出现明显增加,MEP波幅变化率明显增加,脊髓组织病理损伤减轻、IL-10表达明显上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HuEPO干预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可上调脊髓组织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但与MP干预相比其结果仍有一定差距;二者对ASCI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早期神经细胞C-fos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脊髓损伤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寻求有效手段。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0只,制造脊髓压迫性损伤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大鼠脊髓损伤早期神经细胞C-fos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2h,损伤区胶质细胞中C-fos基因表达已明显,伤后6,8,24h更为显著。结论:脊髓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的情况可能与脊髓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与神经节苷脂(GM1)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bcl-2基因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将85只同龄Wistar大鼠,采用Allens的weight dropping(WD)法挫伤大鼠T11节段脊髓,于术后即刻、15 min,4 h、8 h、12 h、24 h、72 h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各注入MP与GM1,并与NaCl溶液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脊髓前角中未发现凋亡细胞,NS组于伤后4 h始出现凋亡神经元。MP与GM1组与NS组相比较,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bcl-2基因在正常脊髓组织中表达很弱,在NS组中表达随时间不同,MP与GM1组bcl-2基因表达较NS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增多和bcl-2基因表达显著增多,MP与GM1能抑制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上调bcl-2基因表达,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脊髓损伤早期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运用RT-PCR技术检测脊髓损伤后6 h的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后3、6、12 h和1、3、5、7 d各个时间段MCP-1阳性细胞与损伤局部单核/巨噬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MCP-1 mRNA水平明显升高,MCP-1阳性细胞高峰时间出现在脊髓损伤后12 h至3 d,同时,单核/巨噬细胞高峰时间出现在损伤后3~7 d.结论:MCP-1、单核/巨噬细胞均参与了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继发反应,单核/巨噬细胞出现的高峰时间滞后于MCP-1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5.
GDNF与甲泼尼龙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内游离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与甲泼尼龙(MP)对脊髓损伤组织细胞内游离钙及水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成对照组、GDNF组、MP一及GDNF+MF组,改良Allen法撞击致伤脊髓T13节段,蛛网膜下腔给予GDNF 20μl,尾静脉给予MP 30mg/kg,不同时间取伤段脊髓以Fura-2法测定细胞内钙[Ca^2 ]i及组织中水含量。结果:治疗组[Ca^2 ]i及组织中水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伤后24h[Ca^2 ]i及组织中水含量GDNF组>MP组及GDNF+MP组(P<0.01),MP组与GDNF+MP组无差异(P>0.05);伤后72h的[Ca^2 ]i水平,GDNF组>MP组>GDNF+MP组(P<0.05);组织中水含量GDNF组>MP组及MP+GDNF组(P<0.01);伤后7天[Ca^2 ]i的水平,GDNF组>MP组>GDNF+MP组(P<0.01);组织中水含量各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DNF、MP及其联合应用均能降低脊髓组织[Ca^2 ]i水平,减轻组织水肿,作用效果MP超过GDNF,MP联合GDNF治疗脊髓损伤能增强M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腰带和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
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2)脊髓挫伤组;(3)甲基强的松龙
治疗组(术后8 h内肌注50 mg/kg,此后每天甲基强的松龙肌注量减少10 mg/kg);(4)金腰带治疗组(50 mg/kg,每日1次灌胃);
(5)金腰带和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组(两种药物及给药方法相加)。采用BBB评分系统对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对大鼠脊髓损伤
术后4周的脊髓切片进行BDN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阳性细胞定位、分布以及数量变化。用方差分析进行多个样本间比较。结
果BDN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腹角和背角神经元。联合治疗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以及BBB评分分值
较假手术组、脊髓挫伤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金腰带治疗组均显著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
和金腰带联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纯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金腰带治疗组,其发挥疗效可能与上调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SCI后VEGF在脊髓神经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 32只随机分为椎板切除组和脊髓损伤组 ,采用Allen法从背侧致伤T10脊髓 ,于术后 8h ,1,2 ,3d ,1,2 ,3周切取脊髓 ,S -P法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VECGF的分布 ,对神经细胞的阳性表达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对照组脊髓中 ,无VEGP的表达 ,SCI后 8h出现VEGF强表达 ,1~ 3d达到高峰 ,并持续 1周。 2 ,3周后 ,VEGF表达率大幅度下降 (P<0 .0 1) ,前角大运动神经元较其他神经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P <0 .0 1) ,背侧白质中胶质细胞较灰质和腹侧白质胶质细胞阳性表达率高 (P <0 .0 1)。结论 大鼠SCI早期 ,脊髓损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见不同程度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2893对大鼠损伤脊髓血流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内皮素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5 g物体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5 min造成脊髓急性中度损伤。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对照组、损伤组及PD142893治疗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给药50 μg)大鼠局部脊髓血流的动态变化,并观察伤后一周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D142893蛛网膜下腔注射能明显改善脊髓压迫伤早期(30 min至8 h)的低血流灌注;且能部分恢复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结论:内皮素可能是脊髓继发性损伤的重要损害因子之一; 蛛网膜下腔注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2893能部分逆转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jun, HSP70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的干预作用. 方法: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ASCI)模型,观察MP组和NS组在伤后1, 3, 6 h, 1, 2, 3 d时间点组织中C-jun, HSP70阳性反应物的表达. 结果:MP组与NS组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jun, HSP70的阳性表达. ASCI后C-jun表达增加,3 h最为显著,MP组在伤后1, 3, 6 h时间点C-jun的表达明显少于NS组(P<0.05). ASCI后HSP70表达增加,1 d最为显著,MP组在伤后6 h, 1, 2 d时间点HSP70的表达明显多于NS组(P<0.05). C-jun, HSP70在对照组有少量表达. 结论: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jun, HSP70的动态阳性表达,MP可以抑制损伤性因素(C-jun蛋白)的表达,促进保护性因素(HSP70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