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效果,以降低危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65例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相同的肠内营养液,输注方式不同,其中30名患者采用连续性经泵输注(对照组),35名采用间歇性重力输注法(观察组),间歇性重力输注组采用一次性输血器连接鼻饲管利用重力输注肠内营养液;持续微泵组利用肠内营养泵匀速泵入肠内营养液均持续2周肠内营养.观察并记录两组危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代谢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鼻饲使用间歇性重力输注的方法可以减少胃内残留量,减少误吸,从而减少胃潴留、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冯爱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598-599
目的 探讨采用营养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的疗效,降低患者鼻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60例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用营养输注泵泵入15-50 mL/h;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鼻饲管,调节滴速为30滴/min,24 h更换1次输液器.均采用恒温器加热及温开水冲管,比较2组鼻饲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呛咳、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营养输注泵滴入营养液可降低鼻饲所致不良反应,且安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
张玉兰 《安徽医学》2009,30(9):1105-1106
目的 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比较观察.方法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46例予肠内营养泵胃管恒温匀速泵人营养液,对照组43例予一次性针管定时经胃管推注营养液,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腹泻、高血糖、误吸、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肠内营养泵泵入营养液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较一次性针管推注有较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泵持续鼻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6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输入同样营养液,A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持鼻饲续,B组采用50ml注射器间隔时间一次性推注方式,连续进行观察.结果 A、B两组方式比较,在胃肠道情况及并发症的的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泵持续鼻饲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较理想的鼻饲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次性肠内营养鼻饲袋推广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50例采用一次性肠内营养鼻饲袋,对照组采用传统空针灌注法,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反流、呕吐、腹胀、腹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一次性肠内营养鼻饲袋管饲输注法对改善喉切除后患者顺应性、提升肠内营养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液三通管在鼻饲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352例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76例,观察组采用输液三通管与胃管末端衔接再接输液器持续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将胃管末端直接与输液器连接持续输注肠内营养液.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渗漏液仅1例,占0.57%,输液管脱出4例,占2.27%.对照组渗漏液22例,占12.50%.输液管脱出28例,占15.91%,两组经过检验,P<0.01.结论三通管在肠内营养输注中的应用避免了营养液的漏出,同时明显降低了管道滑脱的现象,保证了鼻饲流质顺畅流入胃内,减少了污染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肠内营养鼻饲袋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50例采用一次性肠内营养鼻饲袋,对照组采用传统空针灌注法,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反流、呕吐、腹胀、腹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肠内营养鼻饲袋管饲输注法对改善喉切除后患者顺应性、提升肠内营养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伤患者两种不同管饲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伤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管饲方法的效果。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输入营养液时采用胃肠营养输注泵每日连续16小时输注,同时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7℃ ̄40℃;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缓慢注入营养液的方法。两组均连续行肠内营养15天。结果观察组的呕吐、返流、误吸、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肠内营养时采用营养泵持续泵入并配合使用加温器保温的方法能有效降低颅脑伤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伤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管饲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7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输入营养液时采用胃肠营养输注泵每日连续16小时输注,同时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7℃-40℃;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缓慢注入营养液的方法。两组均连续行肠内营养15天。结果观察组的呕吐、返流、误吸、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肠内营养时采用营养泵持续泵入并配合使用加温器保温的方法能有效降低颅脑伤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合适恰当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进行肠内营养超过5 d的78例危重病人,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胃管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分次定量鼻饲方法,比较两组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可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合理使用营养泵及加温器输注营养液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6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0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营养泵、加温器给予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重力滴入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过程中,对照组中10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5例出现营养管堵管,经处理后再通;8例出现血糖代谢紊乱,经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营养泵及加温器经营养管持续泵入恒温的营养液较重力滴入营养液可减少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的发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将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对照组25例采用鼻胃管。两组的营养液均使用Nutricia产品能全力或百普力,营养液均应用喂养泵或输液泵持续匀速输注。观察两组营养指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ICU时间。结果两组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胃潴留、呕吐、返流、误吸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危重患者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持续加温滴入营养液预防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启清  黎远清 《中外医疗》2010,29(22):39-39
目的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将110例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鼻饲管,在距离鼻孔15cm处远端胃管上安上温度调节器,输液泵设滴速为100mL/h,持续滴入;对照组不采用加温其他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持续滴入营养液可降低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梁炜 《广西医学》2009,31(5):682-684
目的探讨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将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对照组25例采用鼻胃管。两组的营养液均使用Nutricia产品能全力或百普力,营养液均应用喂养泵或输液泵持续匀速输注。观察两组营养指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ICU时间。结果两组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胃潴留、呕吐、返流、误吸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危重患者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两种肠内营养的支持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共计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鼻饲肠内营养,两者使用的肠内营养物存在区别,对照组采用的是米汤、菜汤以及肉汤进行鼻饲,观察组则采用配方营养液进行鼻饲作为肠内营养支持,在经过肠内营养一个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身体营养指标进行比对.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基本一致,其TP、ALB、GLO、AC等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进行肠内营养后对照组的效果明显对于观察组,其各项影响指标均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配方营养液鼻饲的方式对神经内科重病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米汤、菜汤等鼻饲的肠内营养效果,其可以较为迅速地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改善从而减轻长时间的治疗对于患者营养状况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这种方式应当被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6.
洪玲  武琦 《吉林医学》2011,(35):7593-759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液输注时保温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因创伤致颅脑损伤需应用肠内营养液患者100例按照随机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肠内营养液保温与传统输注肠内营养液在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及护士省时省力方面的差异,观察肠内营养液输注时保温的临床价值。结果:肠内营养液输注时保温在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较应用传统输注肠内营养的方法降低,护士较传统方法省时省力,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内营养液输注时保温降低了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护士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老年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07名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相同的肠内营养制剂但不同的输注方式,其中51名患者采用连续性输液泵泵入(对照组),56名采用间歇式重力滴注(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在鼻饲期间胃潴留情况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间歇式重力滴注组胃潴留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鼻饲使用间歇性重力滴注的方法可以减少胃内残留量,减少误吸,从而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辉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80-138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输注泵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胸中段食管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分别采用输注泵及输液增温器输注肠内营养液与不应用输注泵,依靠重力法和输液增温器行肠内营养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胃肠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应用输注泵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在恢复期脑卒中伴有意识和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80例合并吞咽困难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液鼻饲(40例)和对照组采用自制流质饮食营养支持方法(40例).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和营养支持治疗21天后,分别进行营养指标的比较,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21天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好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恢复期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液(能全力)支持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姜华  赵军  阚陈茹 《安徽医学》2021,42(9):1064-1066
目的 比较空肠内营养液间歇输注及持续输注两种方式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收治的88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术后空肠内给予营养泵间歇泵入肠内营养液直至拔管,对照组给予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直至拔管.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反流、瘘口感染、堵管、腹泻、腹胀、呕吐)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腹泻、腹胀、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7.543、5.437,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1、-12.310,P<0.05).结论 肠内营养泵间歇输注肠内营养液可以加快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