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酰唑胺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军 《淮海医药》2006,24(6):457-458
目的 观察乙酰唑胺对脑血管病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43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3例(男10例,女13例)采取乙酰唑胺治疗,0.25~0.5 g,口服3次/d,疗程3~5 d.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采用氯丙嗪25 mg,口服3次/d,辅以针灸治疗,疗程3~7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0%(P<0.01),治疗组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结论 乙酰唑胺是治疗顽固性呃逆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李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40-241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的124例儿童注意力缺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应用黄连温胆汤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62例,应用利地林哌醋甲酯治疗,治疗10d并观察6个月,比较注意力、情绪、学习成绩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8.5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乙哌立松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6例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6例(男性36例,女性30例)采用乙哌立松治疗。最小剂量50mg, tid,最大剂量100mg,tid。对照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采用甲氧氯普胺、硝苯地平、东莨菪碱、氯丙嗪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 %,对照组总有效率67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治疗组服药d1起效率53 %,对照组为32% (P<0. 05)。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小。结论:乙哌立松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巴氯芬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80例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 2组 ,其中治疗组42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4例 ,年龄 48a±s 8a)采用巴氯芬治疗。最小剂量是 10mg ,bid。最大剂量为 15mg ,tid。小剂量开始 ,逐步递增。疗程 4d。3 8例对照组 (男性 2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44a± 11a)采用氯丙嗪、苯妥英、硝苯地平、东莨菪碱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8% (P <0 .0 5 ) ,治疗组服药d 1起效率 86% ,对照组服药d 1起效率 2 1% (P <0 .0 1) ,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 (P <0 .0 1) ,不良反应少。结论 :巴氯芬是治疗顽固性呃逆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辅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病因治疗,对照组在病因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辅治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多塞平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814-815
目的观察盐酸多塞平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患者口服多塞平片25—50mg,每日3次,口服2—8d;对照组30例患者口服阿普唑仑0.4mg,每日3次,121服2~8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多塞平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疗效确切,方法简单,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胃复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瓜蒂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蒂汤加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6例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6例(男性36例,女性30例)采用乙哌立松治疗。最小剂量50mg,tid,最大剂量100mg,tid。对照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采用甲氧氯普胺、硝苯地平、东莨菪碱、氯丙嗪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服药d1起效率53%,对照组为32%(P<0.05)。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小。结论:乙哌立松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郝新芳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3):52-52,54
目的探讨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治疗瘀胆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瘀胆型肝炎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每次1g,3次/d,对照组30例用肝泰乐,10mg/次,3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花清肝十三味丸治疗瘀胆型肝炎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减口服及针刺,对照组采用利他林10 mg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配合针刺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顽...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6,(5):1097-1099
目的:评价中药生柿楴汤与维生素B_1(VB_1)内关穴穴位注射对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肿瘤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中药生柿楴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VB_1内关穴位注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首次呃逆消失时间和再发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为85.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首次呃逆消失时间为(0.386±0.023)h短于对照组为(0.523±0.052)h(P<0.05),呃逆中止首次再发作时间为(6.31±1.39)h优于对照组为(4.38±1.34)h(P<0.05)。结论:采用中药生柿楴汤与穴位注射VB_1治疗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的疗效与单用中药生柿楴汤的疗效相当,但联合治疗起效更快,药效长。  相似文献   

12.
刘莹 《中国实用医药》2014,(17):121-122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前期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脱水利尿剂、电解质、维生素等,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d,疗程为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按照制定的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20日~2014年1月20日本科室收治的失眠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黄连组和安定组,黄连组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安定组采用单独使用安定片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共40例患者经过两周的坚持治疗后,黄连组总有效率95.0%,安定组为80.0%,将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黄连组疗效显著高于安定组的疗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GE-1)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奥扎格雷8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联合前列地尔10u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对照组予丹参3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联合脉络宁3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治疗标准按痊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划分;治疗组分别为15,13,9,3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分别为9,7,15,9例;总有效率为76.5%(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丹参联合脉络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血流诊断系统(TCD),随机选择72例脑血流速度加快的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应用己酮可可碱针3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用14d后改用片剂400mg/片,每次1片,2次/d,治疗14d。对照组36例,应用尼莫地平针8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用14d后改用片剂30mg/片,每次1片,2次/d,治疗14d。1个月后统计疗效、测定TCD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TCD有明显改善,半年内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己酮可可碱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近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西药组给予胃复安10 mg肌内注射,针刺组实施针刺治疗。结果针刺组患者治疗顽固性呃逆病程时间短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患者治疗顽固性呃逆病程短、疗效高。  相似文献   

17.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为此类疾病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9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半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45例,对照组(穴位注射组)4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经统计学分析,(χ2=7·78,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简便、有效、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邓放 《中国药业》2012,(22):108-108
目的探讨丁香柿蒂汤加针刺治疗胃寒型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用丁香柿蒂汤加针刺治疗,对照组24例用针刺治疗,均治疗5 d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3.08%,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79.17%。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香柿蒂汤加针刺是治疗胃寒型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巴氯芬治疗神经外科疾患并发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巴氯芬对神经外科病人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对 2 7例神经外科病人 (男性 16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7a±s 13a)发生的顽固性呃逆 ,在常规治疗 (口服甲氧氯普胺或含服硝苯地平 10mg ,tid ,1~ 2d。严重病人给氯丙嗪 2 5mg ,im)无效情况下 ,服巴氯芬 5~ 10mg ,tid ,1~ 3d停药观察疗效。结果 :治愈 2 3例 ,好转 4例 ,总有效率 10 0 %。结论 :巴氯芬对神经外科疾患合并顽固性呃逆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胆心综合征25例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胆心综合征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SPSS18.0软件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右协胀痛、胸闷心悸、口干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58.3%(7/12),观察组总有效率84.6%(11/1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