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1981年实行铁矿石价格年度谈判,特别是2002年中国作为亚洲钢铁业界代表之一加入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就呈年年上涨、涨幅不断扩大、谈判时间越拖越长、谈判难度越来越大的态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2008年铁矿石进口量4.4亿吨,预计今年进口量将达到5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50%以上,但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却不具备举足轻重的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2.
备受关注的2008年度全球铁矿石谈判就要启幕了。据了解,宝钢、武钢、鞍钢等钢企都将派员参加。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中国钢企希望能维持现有的铁矿石价格不变,并表示10%-30%的涨幅是中国钢铁行业可以接受的底线;而各国际巨头却认定来年中国铁矿石需求不会下降,且中国钢企利润依然巨大,铁矿石价格上涨理所当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国钢企深陷铁矿石困局——铁矿石又要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随着印度政府提出对出口铁矿石征收300卢比/吨关税,国际铁矿石市场再现激烈的博弈局面。 中国,作为连续8年钢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需求国,因为国际价格“话语权”的缺失,倍感无奈。[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31日】中国与全球几大采矿公司久拖不决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凸显出中国欲利用原材料大买家的优势来稳定价格的意图。中国企业能否如愿以偿对全球经济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全球大型钢铁厂商和铁矿石供应企业正围绕铁矿石的价格涨跌与否激战正酣。日前全球三大铁矿石企业明确要求铁矿石价格应在今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到20%,而钢铁商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明年铁矿石的价格应该下调。其实早在10月份召开的2005年第五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供需双方就展开了初步交涉。按国际惯例,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会从今年10月持续至明年3月底,明年4月1日将宣布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明年铁矿石价格涨跌还难以成为定论。但尽管如此,业界专家忠告国内钢铁企业,不管铁矿石的价格涨跌与否,国内钢铁企业都应该转变观念,从以往的暴利状态转而向追求合理利润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买家”、“中国因素”、“国际定价权”等概念越来越成为经济界关注的话题。按理说,大买主或者大卖主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左右价格走势,但是,一个与国际惯例相悖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我国的小麦、玉米、棉花、稀土、大豆等大宗原料在全球的生产均是名列前茅,石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原料的进口量也是举足轻重,但由于缺乏期货交易手段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事实上,近几年以来,中国钢铁企业在面对铁矿石原料涨价的时候,总是比较被动。”业内人士表示。据了解,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铁矿石最高产的地区,同时会有多家铁矿开采项目进行招标,由于中国近年铁矿石需求的快速增长,不仅带动全球铁矿石价格上  相似文献   

8.
徐斌 《西部论丛》2007,(12):20-23
2001年以来,一路飙升不喘气的中国经济,拉动了全球大宗商品牛市。钢铁的旺盛需求也带动了钢铁厂家对铁矿石的饕餮无厌,从而让铁矿石价格坐起直升机。中国钢铁协会每年联合旗下钢铁企业,打算抱团压下国际铁矿石巨头的报价,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去年6月,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20日已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BHP)公司达成价格协议,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宝钢与另外两家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下属哈默斯利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已达成同样的价格协议。随着19%这一铁矿石价格涨幅的落棰敲定,宣布了中国2007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9.
张锐 《环球财经》2005,(5):46-46
背景新闻 在中国钢铁企业无奈接受了国际两在铁矿石供应商71.5%的涨价现实之后,另一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再次向中国企业开出涨幅为103%-114%“天价”。尽管中国企业的联手作战使BHP最终回归到国际基准价的轨道上,但由此引发的价格原罪追问却不应停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如外汇交易、石油和铜等期货交易,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中国已经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轨道。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的石油、铜、铁矿石等能源类和金属类商品的价格变动激烈,“中国因素”被认为是国际金融市场变动的重要因素,而中国作为需求大国,也开始正面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一轮又一轮的飚升.中国钢铁企业正在不断承受着成本剧增和利润挤压的残酷煎熬.特别是在国内铁矿石供给短缺且增量有限的市场环境中.无数中国企业正陷入为国外铁矿石供应商凶残绑架并可能窒息而死的窘境。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受入操控与宰割的痛苦生存状态,已经觉醒的中国企业开始走上了在全球搜寻和围猎铁矿石资源的投资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钢铁企业连续三年吞下全球铁矿石价格分别上涨71.5%、19%和9.5%的苦果之后,2008年度国际铁矿石新一轮价格谈判于上海再次紧急启动。这场必将影响未来一年中国市场铁矿石价格走向的公开博弈,既决定着谈判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也牵动着整个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月27日,钢材期货(螺纹和一线材)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而彼时恰在金融危机爆发半年之后,可见国家对钢材期货的厚望:一方面,希望为钢材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和消费企业提供一种规避钢材价格风险的工具,可以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价格变动;另一方面,钢材是至今惟一还未形成国际定价中心的大宗基础商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钢材生产国和消费国,至今在国际钢材市场上还没有“价格话语权”,国内许多钢材企业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只能无奈地听之任之,屡次被迫接受铁矿石涨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铁矿石进口价上涨,对中小型钢企来说是灾难,而对大型钢企来说却是压力与机会并存。下游行业虽然总体来说受到一定影响,但程度却有很大不同。 日本新日铁公司与巴西CVRD公司达成了2005年度铁矿石涨幅71.5%后,韩国浦项公司首先接受了这一结果。尽管宝钢认为这一涨幅“超出了钢铁业能承受的范围,必将对全球钢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最终还是接受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要求。有分析师称,尽管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采购份额大幅提升,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格局在短期内还难有根本改变。按2004年进口数据推算,这一涨价将侵蚀中国钢铁行业三成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近日,随着印度政府提出对出口铁矿石征收300卢比/吨关税,国际铁矿石市场再现激烈的博弈局面。中国,作为连续8年钢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需求国,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对原油、铁矿石和大豆等国际大宗商品需求越来越多。2009年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已经商达70%,但在国际大豆定价权方面,充当“大买家”角色的我国,话语力量仍然十分微弱。我国对大豆生产和收购成本高,大豆产业链不合理,缺乏一个自己强有力的大豆国际定价中心等原因造成中国大豆产业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只有加大政府对国内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划整个产业链,建立完善的大豆期货市场,加强大豆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才能增强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和在国际大豆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邵珠超 《北方经济》2012,(20):33-33
铁矿石是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矿产品之一,几乎每年都需要和三大矿山企业进行铁矿石的价格谈判,但几乎每次都已提价告终,不断挤压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稀土是我国大量出口的矿产品之一,虽供应了世界的绝大部分需求,但我国依然没有取得国际稀土市场的定价权。这篇论文就从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出发来解释这个矛盾现象,并且根据级差地租理论的条件、前提来找出我国应对铁矿石和稀土定价方面的不利地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就在人们还在猜测2007年度铁矿石价格走向时,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桌上终于出现了"中国价格"。在新一轮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上海宝山钢铁集团12月22日晚宣布,继21日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2007年度长期合同铁矿石首发价格之后,22日又先后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所属哈默斯利公司及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了新一年度的首发价格,价格涨幅都是9.5%。此举标志着中国率先完成了新一轮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为全球铁矿石定下了基准价。人们不难看出,从新一年度谈判的"低调揭幕"到9.5%的价格涨幅基点,意味着更为理性的态度正在回到铁矿石价格的谈判桌上。  相似文献   

19.
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扩散。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步人衰退,实体经济受到波及.我国的出口增长持续下滑。一方面是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增长乏力;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买家拖欠、拒收和破产的风险明显加大,出口收汇风险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对的最大外部风险,出口收汇安全成为出口企业普遍担心的问题。出口企业纷纷拿起信用保险这一国际通行的金融武器规避外贸风险,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促进和保障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它所具备的强大的保障功能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20.
潘万柱 《魅力中国》2013,(26):69-70
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本该最有发言权,但在铁矿石定价问题上连续多年痛失“话语权”,令国内钢铁业损失惨重。过去8年中。我国因进口铁矿石价格太高,损失高达7000亿元。随着铁矿石定价长协机制的终结、季度定价的兴起以及曼为灵活的短期定价的试行,全球三大矿商所期待的指数定价机制将开始实行。中国如何应对新的定价机制。并从新的机制中重拾失去多年的定价权,将深深影响我国整个钢铁工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