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创锁定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骨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创内固定组和切开内固定组各3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利用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视觉模拟量表(VAS法)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9%明显低于切口内固定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跟骨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内固定技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微创内固定技术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3例作为微创组,抽取同期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33例胫骨远端骨折作为切开组,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微创组和切开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微创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切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微创内固定技术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韦玉洁 《河北医学》2013,19(2):188-190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在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63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措施;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给予颌间牵引治疗,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显示:B组(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组)明显优于A组(单独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总有效率分别为84.4%及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显示:A组(单独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有l例出现移位现象,给予相应的固定矫正后恢复正常,B组(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问牵引组)患者及其他A组患者均无排异反应、移位、断裂,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等现象,亦未出现术后感染、牙齿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对治疗颌骨骨折有比较好的疗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颌骨的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观察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接待的颌骨骨折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坚固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5.00%(38/40),对照组则为84.62%(33/39),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坚固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患者颌骨骨折复位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钢板固定术,对两组的手术过程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组与传统切开组比较,手术时间微创组1.5 h,传统组1.2 h,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微创组212 ml,传统组415 ml,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吸收热时间微创组3.3 d,传统组5.3 d,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微创组10.1周,传统组13.2周,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组无延迟愈合病例,传统组有5例延迟愈合,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愈合病例。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不进一步加重骨膜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快、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病例,符合微创生物学内固定观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60例颌骨骨折行坚固内固定术,观察组30例术后辅助颌间牵引复位固定。结果: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组治疗效果优于不加颌间牵引的对照组。结论:坚固内固定术后加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的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4例颌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行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牙周情况相关指标[菌斑指数(PI)、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评分。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74%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I、DI、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I、DI、GI均有所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牙周组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间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50例患者为微创组,以我院同期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固定的例患者为传统组,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显著少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应用于胫骨骨折治疗中,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1±0.3)周,低于对照组的(3.4±0.9)周(P<0.01);对照组术后炎症出现率为30.0%,高于观察组的8.3%(P<0.01)。结论颌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成功率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中口内切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内切口手术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至2007年间在云南省宣威市人民医院五官科治疗的87例颌骨闭合性骨折患者,经口内切口进行手术复位并行坚固内固定,术后3~6月临床复查.结果大多数患者创口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骨折线对位愈合.结论口内切口是治疗颌骨骨折的一种理想径路.  相似文献   

11.
李德胜  杨明贵  马健  李光旭 《重庆医学》2012,41(21):2164-2165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2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4例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微创组),28例行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传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微创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符合生物及力学原则,术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治疗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治疗组)以及同期收治的40例患者采取开放治疗的患者(传统治疗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相关的影像学指标以及围术期指标的改变,比较2种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结果:微创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治疗组(P〈0.05);而2种方法均可以改善患者手术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上椎椎体前缘高度等影像学指标,但是2种治疗方法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微创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83例,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5~14个月),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经过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后,骨折愈合早,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总优良率达87.9%。结论:微创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167例(传统手术治疗组)及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367例(微创手术治疗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精索阴囊肿胀及有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及精索阴囊肿胀等有关并发症较传统手术明显减少(P〈0.05),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早、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杨介平  刘伟  杨显方 《西部医学》2004,16(4):329-330
目的 面骨骨折的治疗旨在恢复面骨的解剖形态 ,重建咬牙合功能 ,矫正面部畸形。方法 将骨折端复位后 ,用钛板骨间内固定 ,并用颌间牵引固定 3- 14天。结果  5 6例面骨骨折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用钛板内固定治疗面骨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优劣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均分成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患者22例。开放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微创组实施Sextant系统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胸腰椎术后矫正情况,并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椎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28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2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VAS疼痛评分相比,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中X线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年,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人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角区骨折术后患者面部瘢痕、术后暂时性面瘫、咬合、感染等情况和手术操作时间。方法选择68例下颌角区骨折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口内人路组33例和口外入路组35例。比较两组病例手术后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面部瘢痕、术后面瘫发生和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内组效果优于口外组。两组病例术后都未出现感染,咬合关系亦恢复正常。结论口内入路内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又可避免口外切口引起的手术瘢痕影响美观,可取代口外人路,成为治疗下颌角区骨折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对比,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2例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采取对应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移植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愈合时间。结果微创手术组的手术时间[(91.7±9.4)min]及住院时间[(14.7±5.5)d]短于传统手术组[(114.5±13.9)min、(19.5±5.9)d];微创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88.5±18.6)mL]较传统手术组[(270.7±52.6)mL]少,并且其术后骨移植例数(1例)少于传统手术组(7例),微创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5%)低于传统手术组(16.07%);骨愈合时间微创手术组[(14.3±4.2)d]短于传统手术组[(23.5±5.1)d],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推荐采用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经皮肾穿刺建立F16-20通道、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6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糖尿病患者中1例因穿刺后出血留置肾造瘘管,夹闭后观察均无明显出血,1周后碎石取石成功;2例患者术中穿刺后流出浑浊尿液,肾造瘘引流2周后碎石取石成功;1例术后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痊愈;其他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顺利碎石取石.3例手术当天发热超过38.5℃,无胸膜损伤、气胸、腹腔脏器损伤、术中大出血、术后迟发性大出血、造瘘管滑脱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