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说起痛风,三十年前国人对此还是孤陋寡闻。尽管西方世界很常见,但国内大多数医生对此却是雾里看花,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书本,临床上很难见到一个活生生的病例。岂知如今,痛风竟然成了人群中大名鼎鼎的常见病。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考古发现7 000年前的古埃及就有痛风病人。古希腊人认为,"痛风女神"是酒神和维纳斯的女儿,因而痛风是"神的疾病",和上层人物骄奢淫逸的生活,尤其是和贪杯、美食有关。所以,痛风又有"帝王病""王者  相似文献   

2.
记得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在临床上真正见过痛风病人。有关痛风病的知识和见解,都来自大学时代的教科书。教科书上记载的历史上著名的痛风病人,都是西方国家的国王们,鲜见中国人。主要原因是东西方社会经济体制的区别。传统的中国属于"农耕社会",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土地上耕种农作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肉食很少。  相似文献   

3.
正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疾病,是医学史上记载的最古老的病种之一,以往常见于以蛋白质膳食为主的西方国家,亦被称为"富贵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疾病谱的变化.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过量饮酒、糖尿病、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导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病率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4.
正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病情反复发作是该病的一大特点。痛风不发作时,患者常常忘记它的存在;而一旦发作起来,马上令患者痛不欲生。控制痛风发作,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面对动辄不请自到的"痛风",难道我们就拿它没办法吗?显然不是这样。痛风虽然不能根治,但却完全可以控制,只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努力做好"三件事",完全可以把痛风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5.
正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古称"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贵病",因为此症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如当时圣罗马皇帝查尔斯五世,28岁时患痛风,后半生受尽痛风的折磨;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登上皇位时就患痛风,65岁已被痛风病致残,吃饭穿衣都不能自理;1328~1830年法国20位国王中的多数人都遭受了痛风病的摧残;英国都铎王朝亨利七世和八世都未躲过痛风的磨难。在我国,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在科学文化界,著名痛风患者的名单也可以开出一长串,如本雅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痛风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及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复发率居高不下的现状,运用社会医学防治慢性病的思想和方法 ,从"生物遗传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4方面对痛风病因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痛风的发生发展有广泛的社会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7.
<正>痛风是尿酸过高引起的疾病,又称"帝王病"、"富贵病"、"酒肉病"等。痛风的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  相似文献   

8.
"大夫,我脚脖子痛,是不是得痛风了啊?""大夫,我的膝盖痛,会不会得了痛风啊?""大夫,我的大脚骨痛,是不是痛风啊?"这些问题是痛风门诊最常遇到的。这些部位也确实是痛风常见的发病部位。然而不是所有这些部位的疼痛都要由痛风来背锅,其他疾病也会有与痛风类似的表现。因此,痛风的诊断不是简单的以疼痛的发作部位来确诊的。  相似文献   

9.
痛风成为"第四高","亚临床痛风"更值得警惕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在正常嘌呤饮食条件下,如果不在同一天检查,只要有两次血尿酸水平大于420微摩尔/升则为高尿酸血症,如果尿酸在关节等部位沉积则可能诱发痛风.为了让大家都能记得"尿酸大于420微摩尔/升就是高尿酸血症"这样一个诊断标准,医学界倡议将每年4月20日定为"全民关注痛风日".《2019年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逐步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痛风总体患病率为1.1%.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63岁的翁老师两年前患过痛风,因为及时接受治疗,且严格按照医嘱坚持低嘌呤饮食,尿酸控制得很好。但最近翁老师却不幸中招,痛风复发了。医生询问发现,原来翁老师的儿子从南方给他带回了不少龙眼、橙子等含糖量高的酸性水果,翁老师每天都吃不少,由此医生诊断,引起翁老师痛风复发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含高糖量的酸性水果。众所周知,痛风与高尿酸存在着密切联系,痛风患者不论是在发作期还是痊愈后,控制饮食、坚持低嘌呤饮食都是日常必修课。但是仍有很多患者被"不含嘌呤"的食物所迷惑,甚  相似文献   

11.
<正>痛风是一种与膳食有关的疾病,许多人都知道常吃大鱼大肉痛风容易发作。于是很多患者常年吃素,可是尿酸仍然没降下来,还时常发作,痛苦不堪。痛风患者不禁会问:"我天天吃素,怎么痛风还发作?"痛风为什么发作我们体内自始至终进行着新陈代谢,营养被吸收,废物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2.
上周惊闻一向身体不赖的姑父痛风,让我想起前年得了尿路结石的小 刘,以及前不久得了痔疮开始便血的阿 路。忽然发现很多事什都是一个分散的 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变成了 一张网。网的交叉点竟然是平时我们都离不开却总是容易忽略的"水"。 痛风的姑父 见到姑父的时候,他已经连床都不能下了,痛苦不堪。姑父的主治医生 说,姑父痛风都是因为他平时吃的食物 含盐量太高且很少喝水。  相似文献   

13.
赖蓓 《保健医苑》2014,(6):22-2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患者越来越多,并且出现年轻化趋势。作为代谢性疾病,痛风不但引发关节炎、尿路结石、肾脏损伤,还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因而合理治疗痛风,合理控制血尿酸水平,降低因"风"致畸,因"风"致死的风险,兼顾其他疾病的用药策略是改善痛风症状,提高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痛风,大家都不陌生,该病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发作时,痛像"风"来,又像"风"一样去,故名"痛风"。但有一种疾病,急性发作时酷似痛风,可血尿酸正常,它是由于焦磷酸钙双水化合物结晶沉积于关节所致的疾病。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65~75岁的患病率为10%~15%,80岁以上超过40%。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这种假性痛风不了解,很容易当成痛风病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陈顺德 《现代养生》2012,(16):54-55
"痛风,怎一个‘痛’字了得!浑身像千万条虫子在啃骨头,像万根钢针穿过,痛起来睡不着觉、走不了路,比裸坐针毡都煎熬难耐。有时,膝盖飕飕冒凉风,寒风钻心刺骨,有时又像个火盆在烧。"这是一个痛风患者的自述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与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痛风本来多见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白领阶层。近年已悄悄进入寻常百姓家。在以前患者多为干部、教师、医生、工程师等。  相似文献   

17.
正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台湾高雄大学、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东方痛风论坛"将于2014年8月30~31日在北京召开东方痛风论坛是痛风、高尿酸血症研究者的学术盛会,本次大会力邀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大会专题报告,内容涉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痛风与  相似文献   

18.
耿华峰 《职业与健康》2005,21(3):481-481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的病损及有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痛风"一症,中医经典中曾作了较详细的记载.<丹溪心法.痛风>描述痛风的症状为"四肢百节走痛是也,"还指出"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类证治载.痛风>则说痛风是"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证治准绳.痛风>认为痛风是由"风湿客于肾经,血瘀瘀滞"所致;<张氏医通.痛风>则指出"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痰饮流注"的见解.[1]笔者根据以上中医学理论,采用清痹汤加减治疗本病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最近,先后遇到两位进城务工工人,愁眉苦脸地问我:"痛风,有办法治好吗?"我细问才知道,他们正被痛风困扰,而且也为自己的身体和家庭的将来而担忧。痛风又称为"帝王病",由于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帝王将相均患有此病而得名。但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即对动物性蛋白、脂肪及酒的消费量大增),痛风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过去,痛风一直被称为是"帝王病"。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如今痛风的患病群体分布有了较大的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痛风主要流行于欧洲和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痛风患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一种遍布于世界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