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GCr15轴承钢大圆材球化合格率低和沿钢材横截面球化不均等问题,进行了快速和等温球化退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并适当减少奥氏体化保温时间至14 h,降低球化珠光体转变温度至680 ℃、延长保温时间至25 h,能够显著提高轴承钢大圆材球化合格率,同时可以获得从钢材中心到边缘较为均匀细小弥散分布的球化组织。  相似文献   

2.
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镜等检测分析手段以及JMatPro热力学软件,研究了等温球化退火的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GCr15SiMo轴承钢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GCr15SiMo轴承钢中碳化物趋于均匀化、细小化,且有利于GCr15SiMo轴承钢退火过程碳化物球化效果。在奥氏体化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30 min的等温球化退火工艺下,GCr15SiMo轴承钢中碳化物数量多、尺寸小、弥散分布度高,且组织最为均匀致密,硬度较低,球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冷、水冷方式对轧后的GCr15实验钢试样分别冷却至不同温度(756、680℃)。对3种不同原始组织的GCr15钢试样进行了等温球化退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对等温球化效果的影响,观察了金相显微组织,测定了硬度,分析了实验结果和碳化物球化机理。结果表明:高温终轧后水冷至680℃的试样球化效果较好,试样经退火后碳化物球状特征明显,尺寸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4.
GCr15棒材的轧后控冷及球化退火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应用805-1型湍流式高效率水冷装置进行GCr15轴承钢棒材轧后控制冷却工艺试验,研究了控冷温度,水冷时间及终轧温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球化退火前的显微组织的影响。探讨了轧后控制冷却钢材的球化机理。结果表明:φ32mm GCr15轴承钢棒材合适的控制冷却工艺为终轧温度900~950℃,轧后水冷时间3.2秒,控冷温度600~700℃,该工艺能获得较理想的索氏体预备组织,组织的均匀性良好。轧后控制冷却棒材的球化退火时间可以缩短1/4,碳化物的大小分布和形态亦得到了改善。钢材的接触疲劳寿命、静弯强度、冲击和耐磨性能以及切削加工性能均较热轧钢材有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快速球化退火的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双相区冷却速度对GCr15钢残留碳化物粒子的数量和分布形态的影响。根据"离异共析"的原理和奥氏体状态对残留碳化物粒子影响的研究结果,制定了GCr15钢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试验表明,GCr15钢经790℃×10 min奥氏体化,炉冷至720℃等温60 min炉冷快速球化退火后,其球化组织为2.5级,总退火时间为3.5 h,明显优于传统球化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6.
对GCr15轴承钢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球化退火,测定了所获得的组织和硬度,以探索能取代传统球化退火工艺的新工艺。结果表明,GCr15钢经760℃保温2 h后炉冷至500℃空冷,其球状珠光体为2~4级,硬度为188 HB,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且缩短了工艺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EDAX9100型能谱分析仪,研究了GCr15轴承钢合金元素的溶解与析出规律,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周期球化退火工艺,并将该工艺与传统的等温球化退火、周期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周期球化退火工艺后,GCr15轴承钢显微组织级别、碳化物网状级别、布氏硬度能更好地满足GB/T 18254—2002《高碳铬轴承钢》退火要求。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GCr15钢Ac1f透烧球化退火工艺,通过在奥氏体化时适当降低温度、延长保温时间,消除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组织,获得了均匀细小弥散分布的球化组织。文章认为透烧时间应当根据生产的现场条件来决定,透烧加热不利于等温过程消除成分不均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轴承钢球化退火转变机理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理想的大规格轴承钢GCr15连续炉球化退火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大规格轴承钢在连续炉球化退火时,选择等温球化退火工艺最为有效;退火炉保温区的温度分别制定为810、800℃,等温区的温度分别制定为735、730、720℃,辊速调整到1.5 m/h,准120 mm的GCr15轴承钢球化组织能达到2.2和3.0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低温轧制时变形温度对GCr15轴承钢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700 ℃、750 ℃变形时网状碳化物形貌为断续状,珠光体团尺寸较小、片层间距较小,有利于缩短球化退火时间和碳化物的溶解;800 ℃、850 ℃变形时网状碳化物为半断续状,珠光体团较为均匀、片层较细,有利于退火过程中的碳化物溶解;900 ℃变形时网状碳化物为全连续状,珠光体团均匀,但尺寸较大,需要快速冷却以抑制碳化物的析出。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球化退火实验,采用定量金相分析和显微硬度测定,研究了球化退火过程中微合金Nb对轴承钢GCr15碳化物析出和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800℃加热1 h后以15℃/h冷却球化退火过程中,添加0.018%和0.040%Nb虽然没有影响GCr15钢的碳化物析出和球化的温度,均为720~740℃,但是显著加快了GCr15钢碳化物析出和球化的速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球化温度、不同等温时间下,预冷球化退火以及常规球化退火后D2钢的组织性能变化,并对其组织中合金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冷球化退火在显著缩短球化退火时间的前提下,保证了退火工艺对组织性能及碳化物球化程度的要求;最优的预冷球化退火工艺为试样在860℃保温15 min,水冷至400℃,立即在730℃保温60~90 min,最后出炉空冷。  相似文献   

13.
根据热模拟试验测得42CrMoVNb高强度螺栓钢的Ac1、Ac3分别为773 ℃、811 ℃,并由此设计试验钢的球化退火工艺,通过改变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对其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维氏硬度以及冷镦试验,对不同球化退火工艺过程中碳化物的球化演变和硬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经Ac1以上780 ℃短暂保温0.5 h,缓冷至710 ℃保温6 h球化退火及Ac1以下750 ℃保温3 h,缓冷至710 ℃保温6 h球化退火后,均能得到良好的球化组织与较低的硬度,碳化物形态均趋于球状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冷镦性能。Ac1以下750 ℃球化时,保温时间越长碳化物球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工艺对GCr15钢碳化物球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琴  张崇才  陈庚  曾波 《热加工工艺》2012,41(12):159-162
分别采用常规球化退火、循环球化退火和1050℃高温固溶+700℃高温回火三种不同的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再用840℃淬火+150℃回火工艺处理了GCr15钢试样,研究了经上述三种工艺处理后GCr15钢试样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分析了实验结果和球化机理。结果表明:GCr15钢试样经1050℃高温固溶+700℃高温回火+840℃淬火+15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具有工艺过程简便、可操作性较强、生产周期较短、能耗较低和强韧性较好的特点,其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细小、圆整、比较均匀弥散分布的碳化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G8Cr15与GCr15两种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并对其进行了冷变形抗力试验和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G8Cr15轴承钢在770~790℃球化退火,得到的退火硬度和球化退火组织均检验合格。在830~840℃加热淬火,G8Cr15与GCr15两种轴承钢均得到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与高的硬度值。G8Cr15钢的淬硬性、抗回火性与GCr15钢相当。在相同试验条件下,G8Cr15钢比GCr15钢的平均压缩量大24%,冷变形抗力小9%,冲击韧度提高11.1%。  相似文献   

16.
对铸轧5052铝合金板坯进行了的均匀化退火、中间退火和成品退火处理,通过能谱分析、组织观察、维氏硬度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580℃保温20 h均匀化退火后合金板坯的中间偏析得到有效减轻,组织均匀度得到提高.经420℃保温0.5 h中间退火后,合金板材的塑性得到恢复,利于进一步冷轧加工.对于冷轧板材进行340℃退火,保温1 h后组织处于平衡稳定状态,抗拉强度达到280 MPa,伸长率达到9%.  相似文献   

17.
孟刚  郝小强  王鑫  曹开宸 《轧钢》2011,28(3):62-64
通过对经冲压成型后发生开裂的TQ295A钢板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及生产工艺的分析,得出其原因是退火温度过高及冷却速度过慢使罐体内部形成网状渗碳体组织,再加上冲裁坯料周边存在缺口及冲压过程中存在不均匀变形,导致冲压罐体开裂.将退火温度由780℃降至750℃,保温3h后立即出炉空冷,并严格控制TQ29...  相似文献   

18.
对Al含量分别为10%、11%、12%的Mg-Al-Zn合金进行均匀化退火处理,探讨均匀化退火温度及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均匀化退火处理后,合金中的β-Mg17Al12相均以层片状析出。同一温度下,随均匀化保温时间的延长,部分层片状组织熔断成球状、针状组织。在410 ℃和430 ℃均匀化退火处理后,合金硬度与铸态相比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传统退火和固溶+高温回火球化预热处理对GCr15轴承钢碳化物及最终淬火+低温回火态轴承钢屈服强度、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传统退火工艺处理的GCr15钢试样碳化物更为圆整,固溶+回火工艺处理的GCr15钢试样碳化物更为细小,随着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的增加,固溶+回火处理的GCr15钢试样组织中碳化物的尺寸逐渐增大,越来越均匀。经最终840℃×30 min油淬+180℃×2 h回火处理后,预处理工艺固溶+720℃×2 h回火的试样硬度为64.2 HRC,屈服强度为1843 MPa,与传统球化退火处理试样相比,分别提高了4.6%和11.8%。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了双相区和亚温球化退火工艺对SCM43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球化程度。结果表明,在双相区球化退火后,钢的组织含片状渗碳体,渗碳体颗粒呈聚集状态,断口形貌显示等轴状韧窝,大小均匀;亚温球化退火后,渗碳体颗粒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断口韧窝比两相区退火的大;片状渗碳体随亚温区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逐渐溶断球化,但超过最佳临界值时渗碳体颗粒将按Ostwald规律熟化,碳化物颗粒球化率与硬度具有负相关关系。在亚温球化退火工艺下,最佳保温工艺为720℃保温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