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e,CE)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小肠疾病疑似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组57例、腹痛组17例、腹泻组15例,腹痛伴腹泻组11例、腹痛伴腹胀组10例,其他症状5例。观察病变检出阳性率及并发症,然后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总阳性率为75.7%,其中OGIB阳性率为87.7%,常见病变为炎性病变、血管病变、小肠肿瘤、克罗恩病(CD)及息肉等。3例发生小肠滞留,均经腹腔镜取出,术后诊断为小肠肿瘤及CD。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靠、方便,可作为小肠疾病特别是OGIB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中青年腹痛、腹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中青年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共检出小肠病变13例,小肠未见异常17例,阳性检出率为43.3%,其中以血管畸形及糜烂为主。胶囊内镜通过小肠平均时间为200min(91—358min),30例患者均能耐受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均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OMOM胶囊内镜对中青年患者腹痛、腹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胶囊内镜检查费用昂贵,不推荐作为一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小肠成像(CTE)和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方法 比较研究CTE和CE在40例OGIB患者中检查结果,并最终应用手术病理结果与之进行对照.结果 CTE的诊断阳性率为45.0%(18/40),而CE的诊断阳性率高达70.0%(28/40),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和CTE两者的联合诊断阳性率高达72.5%(29/40),与单纯进行C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单纯行CT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OGIB的诊断,单纯行CE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行CTE检查(P<0.05),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较CE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鉴于CE和CTE具有互补性,在临床实践中对OGIB同时进行CE和CTE检查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显示病变148例(82.7%),其中小肠血管畸形72例,克罗恩病12例,小肠良性狭窄3例,增生性病变6例,胃肠息肉31例,末端回肠炎10例,小肠肿瘤9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5例;31例无阳性发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胃及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长期腹泻、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5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行Given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受检者中发现小肠息肉3例,小肠血管畸形5例(其中并出血2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8例.回肠憩室1例,小肠钩虫病1例,阴性6例,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6%;同时检出胃溃疡1例,结肠溃疡1例.胶囊内镜平均检查时间为473 min,平均排出时间为2.3 d.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9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74例疑诊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任何痛苦和并发症。其中148例发现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5.1%,136例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故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为78.2%。所检出的病变包括糜烂、溃疡、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克罗恩病、息肉及肿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安全、有效,无任何并发症,诊断率较高,对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文生  汪胡根 《安徽医药》2011,15(11):1372-137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胃、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因的腹痛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均完成对全小肠的观察,除1例未排出体外,其他胶囊均在2~6 d排出。共检出小肠病变39例(检出率73.58%),其中血管病变10例,结节型病变10例,炎症性病变8例,小肠溃疡6例,克罗恩病3例,淋巴管扩张1例,钩虫病1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同原因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81例,按不同原因分组,比较各组间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结果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A组)检出率为66.7%,慢性腹痛者(B组)检出率为65.7%,腹胀、腹泻、消瘦等需排除小肠疾病或其他检查提示小肠疾病者(C组)检出率为54.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诊断率分别为43.6%、42.8%、36.4%,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同原因的小肠疾病均有较高检出率和诊断率,可作为线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侯晓婷  毛高平 《安徽医药》2018,22(10):1888-1891
目的 评价气囊辅助内镜(BAE)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 对168例临床疑似小肠肿瘤患者行BAE检查。其中100例和30例患者分别同时行腹部CT和胶囊内镜(CE)检查,最后进行汇总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168例患者最后经病理证实小肠肿瘤104例,其中BAE检出小肠肿瘤101例,BAE对小肠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2%、100.00%。100例腹部CT病变检出率为52%(52/100),确诊小肠肿瘤44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97%、78.95%。30例CE病变检出率为80%(24/30),确诊小肠肿瘤16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1%、27.27%。 结论 气囊辅助内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很好的安全性,可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8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分析其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及临床意义.结果 胶囊内镜的总阳性检出率为36.00%(46/128),A组和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8.62%(17/29)和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