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幸双  汪小海  徐鑫  陆利冲 《江苏医药》2013,39(12):1422-1424
目的 探讨视频喉镜行左侧气管导管置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气道正常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将气管导管从视频喉镜左侧(左侧组)或右侧(右侧组)置入气管,记录插管时间、声门暴露程度、插管一次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并记录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后4 min(T3)的BP、HR变化.结果 左侧组插管时间与右侧组相仿[(62.6±12.7)s vs.(61.2±10.7) s](P>0.05),两组声门暴露程度、插管一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视频喉镜左侧气管导管置入对于正常气道患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用于胸腔镜手术实现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肺通气行胸腔镜手术患者50例,完全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支气管阻塞导管组(B组)各25例.B组经单腔气管导管插入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实现单肺通气,A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记录指标:①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n、60 min的PaO2、PaCO2、pH、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AW)、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②插管和定位时间;③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暴露程度;④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 ①2组PaO2、PaCO2、pH、PET CO2、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60 min的PAW A组分别为(22.1±2.0)cm H2O(1 cm H2O =0.098 kPa)、(21.7±1.8)cm H2O,明显高于B组(18.1±2.1)cm H2O、(18.2 ±2.1)cm H2O(P <0.05);②A组的插管和定位时间分别为(2.8±0.7)min、(4.2±1.6) min,较B组[(1.0±0.3)min、(1.1 ±0.2)min]明显长(P<0.05);③单肺通气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率分别为44.0% (11/25)、48.0%(12/25),较B组[16.0%(4/25)、24.0%( 6/25)]明显升高(P<0.05).结论 双腔支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支气管阻塞导管插管和定位方便快捷,可降低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的胸腔镜手术中可以优先选用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Coon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一次成功率、术中肺萎陷及手术野暴露程度、单肺通气前和单肺通气30 min的PaO2、PaCO2、SpO2、气道阻力峰值(Paw)变化,评估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 A组插管时间及定位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Paw变化明显小于B组(P<0.05),A组单肺通气30min后PaO2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及气道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雾化吸入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胺酮雾化吸入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4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或Ⅲ级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随机分成麻醉诱导雾化吸入氯胺酮(K组)和非氯胺酮雾化吸入(NK组)两组,每组23例.两组均于行面罩通气前和面罩通气3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然后行麻醉诱导、插管,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5 min和30 min的气道压和术毕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与NK组比较,K组面罩通气30 min气道压降低(P<0.05),PaCO2降低,PaO2升高(P<0.01),SaO2也相应的升高(P<0.05).NK组拔管时间较K组较明显延长[(35.6±17.7)min vs.(23.6±10.1)min](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行氯胺酮雾化吸入可以改善气道高反应疾病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一次性双腔无囊喉罩I-gel与气管插管在成人烧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观察及优缺点比较.方法 选择50例择期手术成人烧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喉罩组采用I-gel喉罩行麻醉(n=25)、插管组采用气管插管行麻醉(n=25),麻醉方法均选用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剂量及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麻醉诱导后(T1),插入I-gel喉罩或气管导管后(T2),术毕停止输注麻醉药物后5 min(T3),拔出I-gel喉罩或气管导管后(T4),患者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T2、T3、T4时间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计算两组中每位患者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的总量,并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后的并发症.结果 插管组T2、T4时段MAP、HR分别为(89.4±8.3) mmHg、(96.0±7.7)mmHg、(99.4±4.9)次/分钟、(100.6±5.6)次/分钟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与T1,T3时段比较,捶管组MAP、HR数值则明显升高(P<0.05),喉置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苏醒躁动、呛咳屏气、术后咽痛喉罩组少于插管组(喉罩组比插管组依次为4.0%比28.0%、0.0%比20.0%、4.0%比28%,均P<0.05).而喉罩组丙泊酚与顺阿曲库铵的用量也明显少于插管组(P<0.05),喉罩组苏醒时间(4.1±2.2)min明显快于插管组(8.1±3.0)min(P<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I-gel喉罩在成人烧伤患者的应用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平稳,患者舒适度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在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于面罩通气前(T0)和面罩通气30 min(T1)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然后行麻醉诱导、插管,记录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和30 min(T4)的气道压力.结果 动脉血气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P<0.0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也相应升高(P<0.05);气道压监测,观察组的气道压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硫酸沙丁胺醇气雾荆吸入可以改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导管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喉罩通气组(L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30例).分别记录L组和T组异丙酚用药总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两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5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1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的改变,观察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声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异丙酚总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L组T1、T2时点MAP、HR明显低于T0(P<0.05).T组在T1时点MAP、HR低于T0(P<0.05)、T2及T3、T4时点MAP、HR明显高于T0(P<0.05),其余时点与T0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T2、T3、T4、MAP、HR有显著性意义,T组高于L组(P<0.05),其余时点比较无差异(P>0.05),置人喉罩通气导管后各时点PETCO2均高于T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各时点SPO2均正常.两组间一次性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或罩期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咽痛、声嘶、呛咳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L组高于T组(P<0.05).结论 喉罩通气导管应激反应较气管插管小,术后副作用少.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在侧卧位胸科手术时纤支镜(FOB)引导下插入支气管阻断器(BB)行单肺通气(OLV)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BB(A组)和双腔支气管(DLT,B组)两组,在麻醉诱导后,A组插人普通单腔气管导管(SLT),术中侧卧位下经FOB引导将BB放置于左或右主支气管,向BB套囊内注入4-6ml空气,阻断一侧主支气管行OLV.B组插人DLT,侧卧位FOB定位固定.结果 40例患者插管均成功,OLV30min、60min时点A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高于B组,气道压力(PAW)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侧卧位下经FOB引导插入BB应用在胸科手术OLV方法简便,损伤小,能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和,没有因体位变动而导管移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在胸腔镜下肺癌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9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7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研究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调整定位,对照组采用以往临床最常用的双肺听诊法、气道压力变化法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波形法调整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术中行单肺通气,监测项目包括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5导联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气分析.对比2组患者血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尿量、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分别为(95±27)ml、(130±66)ml、(566±81)ml、(132±47)min、(95±34)min;对照组分别为(220±35)ml、(260±67)ml、(580±75)ml、(130±33)min、(113±27)min,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单肺通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仅1例术中出现低氧血症.对照组患者单肺通气过程中,有5例出现低氧血症.研究组单肺通气5 min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8±7)mmHg(1 mmHg=0.133 kPa)、(134±26)mmHg、(34.7±2.4)mmHg、(97.5±1.4)%;单肺通气15 min分别为(77±7)mmHg、(122±28)mmHg、(35.2±2.4)mmHg、(98.1±0.7)%.对照组单肺通气5 min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7±7)mmHg、(113±27)mmHg、(35.7±2.2)mmHg、(93.6±3.6)%,单肺通气15 min分别为(76±7)mmHg、(106±24)mmHg、(36.6±2.2)mmHg、(90.5±6.3)%.对照组单肺通气5、15 min动脉血氧分压与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拔管后均无再次气管插管.术后随访患者3 d,2组共有7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有9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结论 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准确定位,使双肺隔离满意,有效避免单肺通气时的低氧血症,纤维支气管镜可直视观察,方便快捷,适用于双腔气管插管对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呼吸机面罩通气与简易球囊面罩通气预氧合在ICU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紧急气管插管的ICU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呼吸机面罩通气,对照组使用简易球囊面罩通气,分别实施插管前预氧合,快速诱导后完成经口气管插管.观察2组患者插管过程中SPO2最高值、最低值并计算插管安全时限(停止通气至SPO2降至90%时间),记录2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失败例数及牙齿咽喉部软组织损伤、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胃胀气、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插管时观察组SPO2最高值(96.5±3.1)%高于对照组(92.2±2.6)%,观察组SPO2最低值(92.8±3.3)%高于对照组(85.2±6.9)%,观察组插管安全时限(74.6±27.4)s明显长于对照组(33.8±14.6)s,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40.2±10.8)s显著短于对照组(54.1±15.9)s,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6.7%vs 66.7%(P<0.05)].对照组插管过程中心律失常、胃胀气、呕吐等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插管时发生牙齿及咽喉部软组织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且2组均未出现心脏骤停患者.结论 呼吸机面罩通气预氧合能明显提高患者氧储备,延长气管插管安全时限,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插管并发症,适用于需紧急插管的ICU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