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掇只壶”是紫砂传统器型中的一款,是无数艺人与壶友喜爱的款型之一,《宜兴县志》曾经提到过此壶,说它是“一壶千金,几不可得”的千金之壶.这款以“掇只壶”为基础造型制作而成的紫砂“笠盖掇只壶”把中华文化的禅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紫砂“笠盖掇只壶”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禅文化的一斑.  相似文献   

2.
正是这样的创作态度,使得大亨掇只、大亨仿古、大亨德钟等等以他名字命名的光素器都成为了圭臬之作,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紫砂艺人必须临摹的经典作品,也受到了广大壶友的喜爱和青睐。掇只壶的构思来源于宜兴本地的一种盛放调料、糖果的罐子形态,在邵大亨的手中幻化成为了一件骨肉亭匀、雅俗共赏的紫砂艺术佳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掇只壶》,壶肩的起承转合、壶流壶把的浑然天成、壶颈部及腹部的相得益彰,把紫砂光素器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凸显了作者非常扎实的紫砂传统技艺,特别是明针工艺的细腻程度,带给我们紫砂艺术最为纯粹的光素形态和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3.
掇只壶在线条的勾勒和交错之间营造出完美的空间和几何形态,同时又反应出非常扎实的紫砂传统艺术功底,成为了许多紫砂艺人不断临摹和专研的经典,布衣壶宗顾景舟就曾经对大亨掇只敬佩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演绎不出大亨的味道,于是一生都没有制作过他最喜爱的掇只壶,为紫砂历史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掇只壶〉,可以看出壶肩部的转折处理就非常的流畅自然,明针细节的工艺也是颇费工夫,不仅仅从外观上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从内在的气韵来看,也是紫砂光素器之中难得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4.
五百多年来,紫砂壶艺的发展经过众多陶艺人和文人的共同努力,借鉴并吸收了大量其它艺术门类,创造了圆器、方器、自然型器、筋纹器和新型器等五大类型。其中,紫砂壶造型以圆器最为普遍。紫砂圆器以球体、半球体为主,同时运用了各种曲线的变化来组合造型。每种紫砂圆器的壶嘴、壶把、壶足、壶盖、壶钮与之相协调,产生了无数种造型的变化。紫砂圆器的种类繁多,有"球形壶"、"掇只壶"、"半球形壶"、"西施壶"、"一粒珠壶"等等。作壶人和玩壶人都清楚,能成功地做好一把紫砂圆器,能摆在人们面前且令玩家满意,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实,美观的紫砂圆器造型也不多见。一把艺术精湛的紫砂圆器会表现出气度凛然、神韵风雅的特点,点、线、面各处比  相似文献   

5.
张梦洁 《江苏陶瓷》2021,54(4):63-64
在宜兴,最为著名的当属传承千年的紫砂陶艺术,尤其是在今天非常重视饮茶环境和氛围的情况之下,紫砂作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选择,凝聚着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和无尽的心血,也折射出江南文化对于艺术形式的影响和我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紫砂作品"掇球壶"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艺术理念,把"掇球"的特点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还非常的大气实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和传统的"掇球壶"相比较,它采用了青灰色的色泽,整体的设计更加轻盈舒展,非常适合上手把玩,通过多年的临摹紫砂光素器的经验和对于器型特点的把控,在细节的处理方面更加游刃有余,让我们可以在摩挲之中充分地感受到紫砂器的光素之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紫砂壶的手工制作和紫砂工艺流传至今已经几百年历史了,紫砂壶是把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陶艺艺术品,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个独特的分枝,紫砂匠人们不断传承传统紫砂技艺,还力求创新,不断探索,想要把紫砂艺术做得更好,紫砂艺术向来都是有"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的美誉。紫砂壶创新一度成了紫砂行业中最有话题的一个点,创新的基础是建立在传统紫砂技艺上的,一度创新不追求传统技法,就会舍本逐末,对于外观造型的塑造还是要遵循古法的传统结构,按照从古至今严格的审美要求来评判一件作品的"精、气、神"。其中传统壶形"掇只壶"可以说是壶中之王,"一壶千金,几不可得"就是来形容掇只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相似文献   

8.
紫砂壶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大特点,传统的紫砂壶简洁古朴、内敛而含蓄,其中掇只壶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之一,"掇只"的美不在于华丽的外观而在于其形体及工艺上的凝练,学习制作以及理解这种美可以视作紫砂壶艺术创作的基础,本文从独立的视角来谈一谈对于这件壶式的制作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掇只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素有"千金之壶"的美称,历来为诸多紫砂壶制作名家所关注。此件"掇只壶"在传统器型之上结合了独特的陶刻装饰,是手工艺人创作个性的表达。本文将围绕此壶谈谈"掇只壶"的经典演绎以及在发展传播中产生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10.
掇球,是紫砂壶的经典壶型之一,其造型简雅,且意义非凡,在紫砂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极致.艺人凭借手上功夫的积累与沉淀,用满腔的赤诚之心,以手中的砂泥为器,重新塑造了这一简约又雅致的圆器经典.作品曲线过渡自然、饱满,还原了"掇球"的精髓,也展示了紫砂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1.
"掇只壶"寓有千金之壶之美称,文人骚客称赞其朴素别致,茶壶爱好者对其爱不释手。发展至今,"掇只壶"呈现出来的作品众多,众家之手有众家之意,每一只亦有其独特之韵味。此款"掇只壶"胎质光滑细腻,线条衔接顺畅、比例匀称,壶身加以雕刻手法修饰,突显圆润、朴素之美。然而,"掇只壶"的可观不仅在于其外表,更在于其内在的朴实无华。  相似文献   

12.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相似文献   

13.
紫砂《掇只壶》壶体具有抛物线和圆弧线的组合构成,它全面反映了紫砂光货的圆稳、匀正和珠圆玉润之感。从《掇只壶》的形态上分析,壶体为三个均衡而和谐的圆,利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利用各种线形的因素,使此壶的形体达到了合理的构成。  相似文献   

14.
大亨掇只壶,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  相似文献   

15.
紫砂光货的造型,纯粹的几何圆球体或椭圆球体是很少的。透过紫砂壶造型的有限体量和空间,充分感受到了内在的无限魅力。不管是光货还是花贷,都需要具有制壶者的创作理念,也包含某种意义和追求,这样才能体现壶的内在灵气。紫砂“掇只壶”的光货造型,是紫砂造型中一种富有特色、极具情趣的艺术形式,它的圆润之美形成了紫砂造型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16.
黄柏生 《江苏陶瓷》2009,42(1):36-36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闻名天下。笔者生在宜兴,对紫砂茗壶情有独钟,因此家中也收藏了相当数量的紫砂壶器,然而真正的自己动手全手工制作却还是近阶段的事情。前些日子,用传统的全手工方法,模仿程寿珍掇球壶的造型,亲手制作了一把寿珍掇球壶.现将其过程及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的《掇只壶》整把壶保持"圆"的个性,短壶流、圈把,前呼后应,圈足圈颈,上下稳定,充分体现传统紫砂壶器所注重的实用性能,可谓亦用亦赏。  相似文献   

18.
正在紫砂壶的造型变化中,筋纹器对线条的变化非常敏感。通常来说,制作紫砂筋纹器的难度较大,虽然利用大量的辅助工具,使手工制作难度下降了很多,但复杂的筋纹线条依旧让众多陶手望而却步。可以说善做筋纹器是一个陶手技艺走向成熟的标志,没有娴熟的手上功夫就无法处理如此之多对应的线条。传统紫砂造型中的掇只壶亦同样如此,只不过其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用极端简洁凝练的线条来表现造型和轮廓  相似文献   

19.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壶身,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是紫砂壶的一种,也叫掇球壶。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邵大亨首创,是由莲子大壶转变的壶型。  相似文献   

20.
紫砂《掇只壶》的气质很稳健,气象也老成。壶嘴凌起高翘,英气出在前面。把配合壶体,亲近着方圆,盖钮平和,壶把圆满,大象朴素茂丽,合乎古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