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了解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2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女性患者,在治疗周期的第1天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3个分量表(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周期的第1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筛出率分别为48.5%和56.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丈夫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态度、不孕原因及社会支持总分是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人均住房面积、治疗不孕花费、丈夫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态度和社会支持总分是其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女性患者中,且受丈夫对治疗的态度、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因此,建议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对治疗的正确认识,增加治疗信心.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沂市人民医院600例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因素,为医院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法初步确定调查的各项指标,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临沂市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600例,对影响患者满意度因素进行分析,并指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住院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施、医患沟通、后勤服务和医疗费用的满意度超过80.0%,而对医院治疗效果达到91.7%,对医院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3.7%,说明医院得到了住院患者的认可.结论:该院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特别体现在治疗效果方面;住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费用和医患沟通的认可,对医院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医院的后勤服务会影响住院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对改善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效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决策参与及医患信任对骨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路径。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和信息量表、患者对医疗决策参与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对231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为37.66%,手术决策参与满意度得分为78.96(70.42, 81.46)分、医患信任得分为34.00(27.00,40.00)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手术决策参与满意度(β=-0.165,P=0.017)及医患信任(β=-0.238,P<0.001)对患者术前焦虑均有直接预测作用,手术决策参与满意度还能够通过影响医患信任间接作用于患者术前焦虑[间接效应95%CI(-0.221,-0.028)],间接效应占比为36.54%。结论 手术决策参与满意度及医患信任共同影响骨科患者的术前焦虑,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患者的手术决策参与满意度,改善医患信任,以降低患者术前焦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精神科老年病人生活信心的现状并探讨与其生活信心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老年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费城老年中心生活信心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对精神科住院老年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老年病人生活信心处于中等水平,激越兴奋感得分为4.29分±1.86分,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得分为3.39分±1.66分,孤独与不满足得分为4.71分±1.87分,生活信心总分为12.33分±4.46分,老年病人生活信心主要受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主观支持度、生活满意度等因素影响。[结论]精神科老年病人生活信心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对老年病人生活信心的感知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垭  黄亚林  黄雪花 《护理研究》2011,25(10):875-878
[目的]了解精神科老年病人生活信心的现状并探讨与其生活信心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老年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费城老年中心生活信心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对精神科住院老年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老年病人生活信心处于中等水平,激越兴奋感得分为4.29分±1.86分,对自己年龄的态度得分为3.39分±1.66分,孤独与不满足得分为4.71分±1.87分,生活信心总分为12.33分±4.46分,老年病人生活信心主要受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主观支持度、生活满意度等因素影响。[结论]精神科老年病人生活信心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对老年病人生活信心的感知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病人不依从性的潜在医疗风险及其改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人依从性是指病人按照医生的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改善病人依从性可明显提高治疗疾病的疗效,从而提高医生和医院的知名度,既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又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影响病人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医患沟通不良、患者满意度、治疗方案、社会和环境因素以及创造性不依从。因此,探究阻碍病人治疗依从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并持续督导,注重医疗细节的改善,改善服务态度,获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均有助于提高病人依从性,从而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7.
鲁运运  袁敏 《全科护理》2023,(19):2723-2725
目的:调查肿瘤终末期病人优逝期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65例肿瘤终末期病人的临床资料,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优逝期望调查表(GDI)评估病人优逝期望现状,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查肿瘤终末期病人优逝期望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评估65例肿瘤终末期病人优逝期望得分为(230.40±21.50)分;不同年龄、支付方式、自觉患病时长以及医患信任关系的肿瘤终末期病人优逝期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支付方式、自觉患病时长以及医患信任关系是肿瘤终末期病人优逝期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终末期病人优逝期望水平较高,年龄、支付方式、自觉患病时长以及医患信任关系是肿瘤终末期病人优逝期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加强医患沟通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促进优质服务。方法分析儿科门诊医疗投诉中存在的问题,以医患沟通为切入点,把改变观念作为培训重点,从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服务理念以及改善诊疗环境入手,加强医患沟通,并建立沟通体系,加强服务监督,强化廉洁行医。结果改善并提升了门诊服务水平,2004年患者满意度平均为97.8%。医疗投诉及纠纷发生率下降了30%。结论加强医患沟通是调节医患关系、促进医风建设、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胡玉莲  张志英  刘珂  刘敏 《华西医学》2012,(9):1407-1410
目的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对就医现状及医患关系的认知度,以期为医疗机构管理者完善医疗服务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8月-11月,采用自制问卷对6所不同医院因伤/病住院治疗终结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看病贵",且收入水平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有影响;医患信任程度与医患沟通呈正相关;被调查者对医患纠纷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媒体的报导,且认为媒体报导是公正的。结论医疗机构管理者应强化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以防范服务性医患纠纷;政府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解决"看病贵"问题;媒体应加大力度宣传普及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及知识,以引导人民群众尽可能正确客观看待医疗结果,摒除不切实际的医疗高期待。  相似文献   

10.
陈洁  薄海欣 《护理学报》2020,27(2):58-62
目的 探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232例女性患者配偶,在治疗周期的第1天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配偶焦虑得分(5.34±2.48)分、抑郁得分(6.41±3.03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孕原因、不孕类型、社会支持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配偶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0.2%;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不孕原因、社会支持是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配偶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7.8%。结论 接受IVF-ET治疗女性患者配偶具有较高的焦虑(20.7%)、抑郁(25.4%)发生率,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收入较低且男方因素不孕的女性患者配偶,采取有效干预,通过多形式健康教育、心里疏导、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积极构建有效的心理、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教育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教育阶段医患沟通教育现状,同时分析医学本科生对沟通能力培养现状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医学本科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50%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06~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以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并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4份,有效回收率89.78%。结果显示:74.3%的受访者对当前医患沟通教育现状比较满意,75.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开始接触医患沟通教育,49.8%受访者所在专业采用PBL教学,65.5%的受访者所在专业年级引进标准化病人(SP)进行辅助教学。年级、性别、是否开设sP辅助教学、是否开设PBL课程是影响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教育现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P值分别为0.029、0.023、0.012、0.029)。结论医学本科生对当前本科阶段医患沟通教育现状整体满意度较高,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医学本科生沟通教育起步较早,但培养体系并不完善,教学资源覆盖有限。现行医学院校应该开设医患沟通教育整合课程,结合PBL教学模式和SP辅助教学,深入到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系统、规范、全面培养医学生临床交流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提出我国医疗服务中医患关系紧张仍然是值得引起社会重视的问题。其中建立良好而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医院要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医务人员要提高医疗水平,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确保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13.
在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医患关系又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话题,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护士这一群体在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与病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因此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可以缓解护患关系,增加护患间的信任,减少不良反映,提高服务质量.现将我院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医院社会综合满意度,我院从2006年开始组成了出院病人家访服务小组,开展了出院病人的家访服务,对来自我院各临床科室的部分出院病人进行了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大提高了社会、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树立了医院良好的形象,架起了医患沟通的桥梁,化解了医患矛盾,为建立和谐医惠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了社区及病人的家里。  相似文献   

15.
医患矛盾是医院工作要解决和协调的主要矛盾,医院中大多数工作都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而运作的。认真分析医疗纠纷,我们看到大量的纠纷所涉及的事件并不构成医疔事故、医疗差错,或根本不存在医疔责任,而是由于我们的医务人员不善于或不适当的医患沟通所造成的。医疗工作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遍布千家万户,涉及多个环节和很多方面,各项工作和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科学有序地进行医疗活动。实现“以关注病人为焦点、以满足病人最大需求为目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进行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16.
换位思考--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保健、疾病预防以及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立和谐统一新型现代的医患关系,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在患者从进院到出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就必须十分重视医患沟通,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这样能促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强调医患沟通既是患者的需要,也是医务人员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医院现代管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寻找医患沟通系统评价证据,为建立我国医患有效沟通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与医患关系和沟通交流主题相关的中英文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相关文献,并追索参考文献及其索引,检索时间截至2008年3月30日。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根据系统评价量表(OQAQ)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再评价,如遇分歧讨论解决。结果共纳入与医患沟通相关的系统评价17篇,OQAQ量表评分,最高9分,最低为3分,其中9个条目平均符合率为66.01%(中位数为6),7~9分段占41.29%(7/17),6分占23.5%(4/17),3~5分段占35.3%(6/17)。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有沟通对象、沟通时间、内容、方式等。沟通策略包括以不同模板分别对病人行为进行引导和对医护沟通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等。结论现有关于医患沟通的系统评价主要基于欧美国家,这反映出我国相关研究不足。基于现有证据,目前应建立鼓励沟通机制和文化,主动发现医患沟通问题和阻断不良沟通行为,同时关注病人意愿,合理选择培训策略,及时评估反馈,以提高医患沟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是当前社会各届关注的焦点,也是2006年医院管理年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医患关系应当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机会最多的医务人员,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开始。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病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和对生活的信心。良好的沟通是维护和谐护患关系的润滑剂。护士是护患关系的主导方面,克服导致不良沟通的行为,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平等对待病人,尊重病人权利,把握护士在沟通中的权限,是护士应该在工作中重视和认真实践的。在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中,希望能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些护患沟通方面的理论指导、实践技巧以及相关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9.
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对医患关系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小强  郗朝晖  高琴  马力 《护理学报》2008,15(10):21-23
通过信件和电话两种方式对某院2006—2007年32 037人次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共有25 459例病人反馈了意见,其中满意者25 171例,288例不满意者反馈意见或建议311条,涉及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就医环境、服务流程、医患沟通、医疗收费、医德医风共8个方面。分析回访数据,掌握服务现状,揭示了医患关系管理的重点,包括医院软环境建设;改善医院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不断构建全程医患沟通渠道。笔者认为: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管理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需科学化;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形成冲突成因复杂,需要行业性、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减少医患信息不对称,提高医患有效沟通效率,建立医患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的关系,同时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医疗行为起到监督作用。方法在全院各病区设置病区助理,通过病区助理有计划地组织患者学习专科疾病常识、常见辅助检查报告的阅读及提供医疗信息资料。结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结论病区助理作为知识的传递者,通过构建学习型医患关系,为医患之间搭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了医患沟通效率,减少了医患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矛盾和误解,提升了医院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