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三维经颅多普勒(3D——TCD)直接获取颅内动脉的血流信号,以探讨不同脑血管病(CVD)的TCD特点及应用价值。选择对象本文选择1991年8月~1993年1月门诊、住院病人中,CVD诊断明确,TCD资料完整98例,男57例,女41例,年龄42~66岁。仪器为西德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CVD)是我国致死的首要疾病。CVD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主要原因是脑供血动脉的狭窄和闭塞。血管狭窄是CVD中的一种常见损害,部分病人有临床症状,而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无症状,某些严重狭窄也不易引起病人注意,因此难以预防卒中,在闭塞前检出血管狭窄的改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仍有重要临床意义。病人经TCD检测出高流速血管后,应用彩超(CDFI)和脉冲多普勒(PDI)对狭窄段血管进行实时观察,了解颅内的二维结构及病变部位,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标示,提高血管定位的准确性,对诊断和预防CV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ardiovascular damage,CV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110例SSc患者中,70例(63.6%)并发CVD者为并发CVD组,40例未并发CVD者为单纯SSc组;比较2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SSc并发C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并发CVD组患者发病年龄[(35±9)岁]小于单纯SSc组[(40±8)岁],病程[(6.0±3.3)a]长于单纯SSc组[(4.6±3.6)a],改良Rodnan皮肤硬化评分[(19.7±2.0)分]、血清胱抑素C水平[(1.36±0.17)mg/L]、总胆固醇[(4.9±2.3)mmol/L]、既往使用激素比例[(55±10)%]高于单纯SSc组[(15.9±2.2)分、(1.03±0.09)mg/L、(2.6±1.9)mmol/L、(30±8)%](P0.05);并发CVD组患者常见损害为高脂血症、稳定性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异常以心律失常和心肌供血不足多见,心脏超声异常以心包积液多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Rodnan皮肤硬化评分(OR=2.301,95%CI:2.066~2.794,P=0.007)、血清C反应蛋白(OR=2.003,95%CI:1.904~2.138,P=0.008)、总胆固醇(OR=1.485,95%CI:1.204~2.201,P=0.007)和胱抑素C(OR=2.001,95%CI:1.990~2.313,P=0.009)水平升高是SSc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结论 CVD为SSc患者常见临床特点;对改良Rodnan皮肤硬化评分、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的SSc患者,需高度警惕C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满侠 《临床医学》1998,18(9):42-44
脑血管(CV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近几年,国内外在CVD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与临床 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内皮索(ET)、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观察及其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在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①患病组:随机选择新入院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年龄48~72岁,男17例,女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年龄40~60岁,男女各半;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0例,年龄30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9年诊断的4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CT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并做简要讨论。临床资料(一) 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60~83岁,平均66.25岁.病程2小时~10年。(二) 临床表现一侧肢瘫22例,头痛7例,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对32例颅内压增高治疗前、后的病人(颅高压组)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同时检查了40例健康者作对照组,以分析对比颅内压增高时TCD频谱的变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颅内压增高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2±14.5岁。本组32例均有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眼  相似文献   

7.
季勇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4):240-24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飞行员血管性头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8例飞行员血管性头痛患者分为发作期组(41例)和间歇期组(97例)做TCD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 头痛发作期TCD异常率95.1%高于头痛间歇期TCD异常率76.3%(P<0.05).患者TCD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以增快为主,以减慢或双侧不对称为辅.结论 TCD检测对飞行员血管性头痛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存理  李耀群 《临床荟萃》1993,8(21):971-972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技术自1982年问世以来,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应用TCD技术观察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Leptospiral Cerebral Arteritis LCA)患者不同时期颅内血流速度(BFV)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以探讨TCD在本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LCA形成期(急性期后半月到半年以后)病人20例,患者在流行病史、临床特点、脑血管造影(6例)、血清钩体免疫学检查(20例)以及鉴别诊断诸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歇期偏头痛脑血管功能障碍及脑干功能改变。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首先进行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筛选,对TCD异常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瞬目反射(BR)检查。并以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间歇期存在颅内血管流速的异常改变。30例TCD异常的偏头痛中,BAEP异常12例,占40%。主要表现为Ⅲ波、Ⅴ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Ⅰ~Ⅲ波、Ⅲ~Ⅴ波波间期异常,均提示脑干病变。BR异常22例,占73.3%。其中R2、R2,均异常15例,提示三叉神经传入通路功能障碍。结论偏头痛的TCD改变反映了颅内血管舒缩功能异常,BAEP和BR改变提示脑干功能损害。两者可能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1983年~1991年10月间住院的157例脑血管病(CVD)患者临床资料为依据,探讨白细胞(WBC)与CVD的关系。1 病例157例CVD患者,均于发病后48h入院,经临床症状、体征和经腰椎穿刺或CT确诊。同时无感染,血液病,且未使用过类固醇激素等药、亦无肿瘤和严重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胱抑素C(Cys C)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应急总医院治疗的OSA患者74例,根据是否合并CVD分为单纯OSA组(48例)和OSA合并CVD组(26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和血清中血小板聚集率、CIMT、Cys 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OSA合并CV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小板聚集率、CIMT、Cys C对OSA患者合并CVD的预测价值。结果 74例OSA患者中有26例发生CVD,其中:冠心病4例、高血压14例、心力衰竭5例、心律失常3例;48例患者为单纯OSA,OSA合并CVD发生率为35.14%;单纯OSA组和OSA合并CVD组患者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合并CVD组60岁以上患者占比、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聚集率、CIMT及Cys 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差异性。方法分析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与DSA检测结果。结果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TCD共检测血管477支,以DSA为标准,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敏感性为77.9%、特异性为94.9%、准确度为92.5%、阳性预测值71.6%、阴性预测值96.3%。结论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于临床筛查及早期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琼  陈玉宝  徐悦 《中国康复》2010,25(1):46-4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意义。方法:对36例TIA患者进行TCD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TCD正常9例(25.0%),异常27例(75.0%);颅内血管异常23例(85.0%),颅外异常4例(15.0%)。结论:TIA患者脑血流有异常改变;TCD可了解TIA发生的重要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钾尿肽(KP)与心钠素(ANP)摩尔比值在高血压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40例脑血管疾病(CVD)患者血浆KP和ANP含量.结果高血压性CVD患者血浆KP水平(3.72±0.80)μg/L与单纯CVD患者比较显著降低(P<0.01),血浆ANP含量(0.32±0.10)μg/L明显高于单纯CVD组(P<0.01),高血压CVD患者,病程中KP与ANP摩尔比值(4.30±1.13)显著低于对照组(5.32±1.10)及单纯CVD组(5.19±2.30),P均<0.01.结论KP、ANP含量及KP与ANP比值关系的改变在CVD及高血压性CVD病理生理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颅超声对临床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200例患者进行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经枕窗对椎-基底动脉,颞窗对颈内动脉进行血流检测.结果 200例患者中出现血流速度异常者180例,占90%;正常者20例,占10%;200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异常者80例,占40%;正常者120例,占60%.结论 TCD检查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TCD对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检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利用德国DWL-L1型TCD超声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在100例眩晕患者中,TCD检测均以低流速为主,Vp<40cm/s占62%为主要讨论对象。结论TCD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对判断脑缺血程度、确定病变血管及病因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有助于眩晕患者的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应成为眩晕患者首选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在突发性耳聋(突聋)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突聋患者,应用TCD检测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按TCD异常和正常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同时TCD异常患者治疗前后与2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流速度比较。结果26例患者治疗前脑血流异常17例(65.4%),脑血流速度增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脑血流速度基本恢复正常;17例TCD异常患者中15例(88.2%)治疗有效,显著高于TCD正常组(总有效率55.6%,P<0.01)。结论TCD在突聋的病因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70-871
将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CCCI患者(A组)、40例脑梗死患者(B组)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入组后均给予TCD检查,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A组血流异常和血管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25和7,B组血流异常和血管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33和21,对照组血流异常和血管狭窄患者例数分别为3和2;A组患者的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和收缩峰/舒张末流速(S/D)显著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CCI患者的脑功能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经颅多普勒的检测结果早期评估糖耐量异常患者颈部及脑动脉血管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使用颈动脉彩色超声(CDFI)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管腔是否有斑块、斑块性质、管腔是否狭窄闭塞、狭窄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脑动脉收缩峰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以及搏动指数,所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CDFI检查糖耐量异常组(IGT组)内中膜增厚人数及IMT值较糖耐量正常组(NGT组)均明显增高(P<0.01);通过TCD检查IGT组脑血管发生病变、血流速度及PI值均高于NGT组(P<0.05)。结论 CDFI联合TCD检查发现糖耐量异常患者早期已出现脑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改变、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使用两种无创检查动态监测病变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和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非透析老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CVD)的预后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老年(≥60岁)CKD 2~5期住院患者(不包含透析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合并CVD分为CVD组与无CVD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测定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测定踝臂指数(ABI),常规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结果 伴CVD的CKD患者年龄高于无CVD组,伴CVD的CKD患者ALB水平低于无CVD组(P<0.01),CVD组与无CVD组比较,CVD组存在IMT增厚、ABI异常、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痛史、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贫血的比例增高(P<0.01).随肾功能减退,老年CKD患者伴发CVD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P<0.01),患者年龄越大,CKD患者伴发CVD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P<0.01).老年CKD患者伴发CVD的发生情况:331例患者中CVD有185例,占55.89%,其中冠状动脉疾病(CAD)72例,占21.75%,左心室肥厚(LVH)181例,占54.68%,充血性心力衰竭(CHF)108例,占32.63%.死亡4例,死因为急性心力衰竭3例,心肌梗死1例,都为伴发CVD组的患者.结论 非透析老年CKD患者伴发CVD可能与IMT增厚、ABI异常、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痛史、高甘油三酯血症、贫血、ALB水平下降、年龄及肾功能减退程度相关.老年CKD患者伴发CVD较无CVD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