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自1998年采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膀胱瘘3例,直肠尿道瘘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5分钟。术后2~4天内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时间12天。术后无1例瘘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狭窄,11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中位、高位近中位直肠肛管畸形,能够充分显露瘘管和保护肛门外括约肌系统,重建的直肠肛门更接近于生理,大大减少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复发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7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 78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病人施行会阴肛门成形术 42例 ,横结肠造瘘术 3 3例 ,直肠瘘管扩张术 3例。二期行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2例 ,骶会阴肛门成形术 3 0例。结果  1例术后出现肛门失禁 ,2例术后出现肛门严重狭窄 ,3例瘘管复发 ,4例横结肠造瘘术后放弃治疗 ,其余均治愈。结论 先天性肛门闭锁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为 :高中位肛门闭锁一般应在新生儿期行横结肠造瘘术 ,待 6~ 12个月时实施骶会阴或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会阴瘘或直肠舟状窝瘘可先作瘘管扩张以利排便 ,6个月后行会阴肛门成形或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低位闭锁可在新生儿期行会阴肛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3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施行会阴肛门成形术20例,乙状结肠造瘘术5例,肛门直肠瘘管扩张术3例,放弃治疗4例.结果 3例术后出现肛门严重狭窄,2例术后出现肛门失禁,1例乙状结肠造瘘术后放弃治疗,其余均治愈.结论 先天性肛门闭锁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高中位肛门闭锁一般应在出生后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待6-12个月后行腹会阴肛门成型术,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阴道会阴瘘,先做瘘管扩张以利排便6个月后行会阴肛门成形术,低位闭锁可在出生后发现急时行肛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先天性肛门闭锁治疗体会。方法:1990年-2002年共收治51例,其中高位无肛17例,中间位10例,低位24例,分别采用会阴肛门成形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腹-会阴肛门成形术,肛门成形术后均行半年-1年的扩肛治疗。术后存活者随访2—10年。结果:51例共存活45例,死亡6例。低位便失禁发生率4.3%,肛门狭窄无;中间位I期手术便失禁发生率50%,肛门狭窄无,分期手术便失禁发生率40%,肛门狭窄无:高位I期手术便失禁发生率100%,肛门狭窄发生率66.7%,分期手术便失禁发生率88.9%,肛门狭窄发生率66.7%。结论:低位锁肛I期手术效果良好;中间位及高位分期手术可以提高生存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有效的护理和支持疗法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术后随访、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矫正治疗35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并于术后随访.结果 无1例出现感染,除1例因严重合并症死亡外,患儿均痊愈出院.切口一期愈合率100%,术后并发症包括:肛门失禁、便秘、渗血、骶尾部切口折线渗液、结肠造瘘口脱出等,经手术纠正均治愈.结论 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用于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矫治具有一定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高、中位肛门闭锁患儿行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护理经验和特点.结果: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月开始跟踪随访,18例患儿无任何症状肛门功能良好排便正常,1例肛门狭窄,1例便失禁.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切口、肛门造口精心的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围术期护理的关键,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高蓓  陈永田 《河北医学》2002,8(1):30-32
目的:探索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的术式及远期排便功能。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4月至2000年12月手术的17例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的病历。结果:直肠前庭瘘8例,其中3例外院做过手术,手术时做了腹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另5例做了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肛门前庭瘘9例,其中1例在外院做过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这9例均做了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1例术后2个月死于其它病。12例获得随访。直肠前庭瘘做腹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1例,差1例;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4例。肛门前庭瘘做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5例,良1例。结论:我们的经验直肠前庭瘘者选择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肛门前庭瘘者选择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这两种手术远期排便功能均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中位肛门直肠闭锁手术方法的改良。方法:对11例高,中位肛门直肠闭锁分别采用I期纵切口骶会阴和腹骶会阴联合肛门成型术替代传统的术式。结果:术后除1例因合并心脏大血管转位转院治疗外,其余病例随访显示,肛门具有较明显收缩力,无明显肛门失禁,排便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术式暴露充分。正常神经肌肉组织损伤轻,缩短病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伴有泌尿系瘘复合性畸形的患儿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1例低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给予会阴肛门成形术;2例中位闭锁合并较大的会阴瘘或直肠舟状窝瘘(女性)行后纵入路肛门成形术(Pena术);4例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予腹-Pena肛门成形术.术后14天开始定期扩肛.结果:17例均得到随访,其中痊愈15例,死亡2例,死亡者均为高位肛门闭锁的早产新生儿.在痊愈的15例中,有10例经会阴部术式和1例尾路术式的低位用锁,患儿排尿排便习惯良好.4例经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的高位闭锁中的2例术后出现轻度的大便失禁或尿失禁.有3例先行乙状结肠造瘘然后二期肛门成形,术后仅1例遗留轻度尿失禁.15例无尿道狭窄、尿道闭锁及神经源性膀胱等并发症.结论:根据肛门闭锁分型及瘘管的位置灵活选择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郑芳  吴毅 《西部医学》2012,24(9):1758-1759
目的总结综合治疗陈旧性会阴裂伤并发直肠脱出、肛门失禁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肛肠外科收治的20例陈旧性会阴裂伤并发直肠脱垂、肛门失禁患者行直肠粘膜下及直肠周围间隙硬化剂注射、会阴修补术治疗,随访1个月~7年,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一次治疗痊愈,无感染、直肠阴道瘘、肛门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20例术后肛门未见肿物脱出,肛门控便功能恢复正常,指检括约肌功能无异常。门诊或电话随访1个月~7年,20例对大便控制满意。结论直肠粘膜下及直肠周围间隙硬化剂注射、会阴修补术治疗陈旧性会阴裂伤并发直肠脱出、肛门失禁是可行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并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评估手术操作、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5分钟,术后切口愈合平均时间12.3天,术后水肿者占4.5%。随访6个月,肛门狭窄、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大出血、再次脱出者均无发生。结论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能较为彻底的切除病灶,并修复肛门及肛管的生理结构,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操作简单,方法巧妙,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肛瘘常见并发症复发、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5例病人,术后肛瘘复发8例,肛门失禁5例,直肠黏膜脱垂3例,肛门潮湿2例,肛门畸形1例,肛门瘢痕挛缩变形1例,出血1例,感染1例。结论:肛瘘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内口及瘘口处理不彻底,括约肌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虚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10病区诊断为高位肛瘘并采用虚挂线疗法患者118例,治愈及复发情况、术后疼痛、肛门功能评分状况.结果 118例中,随访半年,有2例复发;愈合时间为25~51 d,平均(33.4±1.3)d;未见肛门失禁发生,仅有2例存在大便急迫感;未见肛门锁眼畸形.结论 虚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安全有效,术后患者痛苦减少,能较好维持肛门形态,降低复发率及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27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低位畸形171例,中高位畸形105例,139例患儿合并其他先天畸形,253例患儿实施了手术治疗,成功随访210例,Kelly评分显示139例患儿术后肛门功能优,41例良,30例差.中高位畸形、合并其他畸形以及成形次数多是影响患儿术后肛门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肛20例,随访6个月至3年,排便正常。20例中发生8例次(6例)手术并发症,包括尿道断裂、阴道撕裂、吻合口瘘等,均于短期内治愈。提出术前常规尿道或阴道内置管或金属探子,术中紧贴直肠壁分离,充分游离直肠,并经耻骨直肠肌环拖出,无张力吻合,术后加强护理等,可达到预防手术合并症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根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治术配合中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1例采用一次性根治术后加高锰酸钾熏洗治疗;治疗组75例采用一次性根治术后加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创口感染情况、肛门功能障碍或畸形情况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为(28.4±5.2)d,有10例患者发生了感染,1例出现轻度肛门失禁,2例肛管狭窄,1例后遗肛瘘,4例脓肿复发。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为(22.1±4.8)d,有4例患者发生了感染,但无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畸形及脓肿复发情况。治疗组在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创口感染病例、肛门功能障碍或者畸形及复发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配合中药熏洗方辅助治疗肛周脓肿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用于肛瘘、肛旁脓肿术后换药的疗效。方法196例肛瘘、肛旁脓肿患者采用规范的肛瘘、肛旁脓肿根治术治疗。术后换药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6例。治疗组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于创面,对照组仅以凡士林纱条填塞创面。观察术后7d内平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1-10分法)和平均伤口愈合时间。结果VAS评分治疗组为2.1,对照组为3.5(P〈O.05);平均伤口愈合时间:肛旁脓肿治疗组为(20±2.5)d,对照组为(28.2±7.2)d;低位性肛瘘治疗组为(26.0±6.0)d,对照组为(37.1±10.6)d;高位性肛瘘治疗组为(29.3±7.2)d,对照组为(41.1±1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用于肛瘘、肛旁脓肿术后换药疗效确切、痛苦少,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无肛舟状窝瘘术式改良及疗效评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直肠末端旋转术并得到随访102例;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者为对照组并随访48例,其中骶会阴、尾路肛门成形术20例,瘘后移肛门成形术28例。结果:直肠末端旋转术优97例,良5例。优良率95%,并发症5%。对照组:优33例、良6例、差9例、治愈率688%,并发症312%。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直肠末端旋转术解除了直肠回缩、瘘复发的发病基础,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已向全国多家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VACTERL联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食道闭锁12例和肛门闭锁28例,按VACTERL联合征的诊断标准,六种畸形中至少有三种畸形同时存在时,就可诊为VACTERL联合征。结果:共有11例诊为VACTERL联合征,诊断时间最早为2h,最迟为22d,平均诊断年龄3d。肛门闭锁半瘘9例,并食道闭锁7例,并先心7例,并椎体畸形6例,并泌尿生殖畸形5例,合并肢体畸形3例。11例中6例手术治疗,5例成活,1例死亡,另5例放弃治疗。5例随访6个月至2年,均健康。结论:VACTERL联合征是一组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早期诊断很有必要,尤其是食道闭锁的诊断临床上应有足够的认识;积极治疗可获得正常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rohn病致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37例Crohn病致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复发及肛门自制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复发13例(35.1%),术后肛门失禁5例(13.5%)。11例存在直肠炎者7例复发(63.6%),显著高于非直肠炎者(23.1%)(P=0.028);存在直肠炎者肛门失禁发生率36.4%,亦显著高于非直肠炎者(3.8%)(P=0.021)。低位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高位肛瘘患者(4.2%vs30.8%,P=0.042)。高位肛瘘病例中,挂线疗法患者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切断括约肌术式患者(66.7%vs0.0%,P=0.021)。结论Crohn病致肛瘘患者治疗较为困难,应首先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争取非手术治愈,药物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术前须控制直肠炎。低位肛瘘宜行瘘管切开术,高位肛瘘应采用非切断括约肌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