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71例具有ERCP指征的患者,先行十二指肠镜及ERCP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需要,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胆总管支架置入术(ERBD)。结果:共有71例患者行ERCP检查,6例不成功,成功率为92%;胆管取石37例,EST39例,ENBD42例,ERBD5例;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1例,反流性胆管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无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及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其相关治疗技术是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微创、诊断价值大、疗效显著且安全的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红  田雨  李会  李永康  李美星 《贵州医药》2010,34(8):712-713
随着内镜器械及附件的发展及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放置“T”管是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主要目的是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申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377-37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ENBD)患者进行观察,并进行可预见性的护理,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与程度。结果本组资料36例,在护理工作密切配合下,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预见性护理在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ENBD)护理中尤为重要.可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处理,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微创,操作简单,利胆、退黄、消炎效果显著及并发症低,在胆管梗阻、急性胆管炎的诊疗、预防结石嵌顿和取石术的胆道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目前临床胆、胰疾病诊治上处于领先地位。我科在原有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ST(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病人护理基础上,自2000年3月至2001年5月对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胆道梗阻等行ENBD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对此术系统护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采用 ERCP 诊治的200例胆胰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率、疾病种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单纯 ERCP 诊断病例42例,治疗性 ERCP 158例,包括胆总管结石78例(49.4%),恶性胆道梗阻32例(20.3%),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28例(17.7%),化脓性胆管炎20例(12.7%)。全组 ERCP 诊断率为91.5%,高于 CT 诊断率的70.0%(P <0.05);158例患者治疗方法包括网篮取石、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道内支架引流(ERBD)及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成功率为95.6%。本组共有15例发生并发症(7.5%),经处置后均顺利出院,无重症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发生。结论ERCP 是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手段,适合胆总管结石、恶性胆道梗阻、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因其具有微创的特点,更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22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我院开展了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利兵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406-2407
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以及治疗器械的更新,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老年胆胰疾病尤其能体现其内镜下微创的优越性。笔者对年龄〉70岁的5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治疗性ERCP,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想  徐斌 《江西医药》2009,44(4):336-337
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诊断性ERCP逐渐转向较多的治疗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结论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已成为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胆道、胰腺疾病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3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ENBD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和治疗胆总管结石、阻塞性黄疽等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ERCP术不需全身麻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卫金歧  吕卫华 《中国医药》2010,5(2):123-124
目的评估≥80岁高龄患者应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3例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合并有心肺等疾病的患者予以有效的治疗。根据ERCP检查结果制订治疗方案。结果92.45%(49/53)实施了治疗性ERCP。其中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了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并成功取出结石,行鼻胆引流管置人(ENBD)术42例,内支架置人术7例。并发症发生率9.43%(5/53),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治疗性ERCP对≥80岁高龄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高龄不应成为限制该项技术麻用的禁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在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前对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60 例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患者, 经腹部超声(TUS)、 CT 和(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 可疑胆胰病变但原因不明, ERCP 术前行 EUS 检查诊断, 并以 ERCP、 手术病理及随访确诊的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经 ERCP 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者 39 例, EUS 诊断 38 例, 另 1 例 EUS 诊为胆总管下端肿瘤。ERCP 及手术病理确诊为胆总管下端肿瘤 10 例、 胆管内乳头状瘤 2 例、 壶腹部肿瘤 2 例; EUS 诊断结果分别为 11 例、 0 例及 3 例, 其中 1 例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者 EUS 提示为胆总管下端肿瘤, 2 例确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患者 EUS 将其中 1 例诊断为炎性狭窄, 另 1 例诊断为壶腹部肿瘤。术后随访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 7 例, EUS 诊断结果为 8 例, 其中 1 例术后随访并经 ERCP 病理确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正确率 95% (57/60)。结论 EUS 对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特别是能提高胆总管下端结石确诊率, 高于 MRCP 检查, 并能指导选择性地进行 ERCP,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3.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and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ENBD) are well known to be useful but these procedures are rarely indicated in patient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because the endoscopic approach is more difficult in the patients with standard reconstructions such as Roux-en-y esophagojejunostomy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Gastric replacement with various enteric reservoirs after gastrectomy has been used to improve the postprandial symptoms and nutrition of patient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We have been performing jejunal pouch double tract reconstruction (JPD) after gastrectomy and th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ourse has been satisfactory.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two cases of biliary tract disorder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One was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the other was bile leakage after cholecystectomy. In each case, we performed ERCP, and treated with ENBD tube placement, and we obtained satisfactory results. We emphasize that ERCP and ENBD are also useful and easy procedures for biliary tract disease in postgastrectomy patients with JPD r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n patients who have not undergone intestinal reconstruction. The advantages of JPD reconstruction are not only improving the postprandial symptoms and the nutrition of patient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but that it provides an easy endoscopic approach to the papilla of Vater.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对32例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在oddi括约肌切开术内镜取石失败后行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置入胆道支架,术后黄疸、腹痛等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六个月行二次ERCP,32例胆总管巨大结石3例结石消失,25例均有不同程度缩小,4例未见明显缩小;残余结石再次取石,均成功取石,有4例仍取石困难,继续放置胆道支架引流观察。胆道支架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成功率87.5%。结论 胆道支架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具有操作简便、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0例,其中37例于24 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内镜组);另33例行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内镜组治疗的成功率为92%,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第1天血及尿淀粉酶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第2天血及尿淀粉酶明显降低(P<0.05),第3天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安全有效,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探讨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策略,比较并分析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手术及内镜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收集接受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手术及内镜治疗的188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所有患者均合并胆囊结石,65例患者(一期缝合组)接受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一期缝合联合胆囊切除术(LC),123例患者(内镜取石组)施行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并二期行LC。对2组患者手术适应证、结石大小、结石分布、胆道感染情况、合并基础疾病及住院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及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缝合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内镜取石组(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轻微胆瘘2例,内镜取石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1例。术后1年随访2组均无胆道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 在同时满足适应证的情况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相较内镜取石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且不破坏正常生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对4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肝及其胆道进行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手术、肝组织活检及其它影像学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超声提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9例(22.5%),包括胆漏2例,胆道梗阻7例(胆管扩张6例,胆泥形成3例、胆石形成5例,胆道铸型形成1例。)。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胆漏2例。结论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的手术方式、适应证及时机,以指导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11月,经ERCP诊治的1421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21例患者中,共进行ERCP 1643例,其中2次ERCP 176例、3次及以上ERCP 43例,诊断性ERCP 21例,绝大部分行治疗性ERCP。治疗病例中胆管结石759例;恶性肿瘤24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8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2例;慢性胰腺炎18例;乳头良性狭窄9例;医源性胆道损伤40例;胆漏33例;胆道蛔虫13例;梗阻性黄疸35例。首次ERCP胆管插管失败率为6.82%;并发症发生率4.75%,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选择ERCP手术方式,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机,可有效提高胰腺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临床疑有胆总管结石危险因素的胆囊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内镜诊治的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有胆总管结石危险因素的胆囊结石患者110例,其中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诊疗者51例,51例中施行LC ERCP 9例、LC联合EST 23例、内镜取石术联合LC 17例,2例未成功转开腹手术;开腹手术组为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的59例患者.分析两组术后转归、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联合内镜诊疗成功率为96.1%(49/51),内镜检诊出胆总管结石占33.3%(17/51),经内镜取石率为100%,未见近期并发症;内镜检诊出非结石性胆总管病变为44.5%(23/51),平均住院7.5 d.开腹手术组胆总管探查取石阳性率52.6%(31/59)、阴性率占47.4%,手术取净结石率51.6%(16/31),5周后胆管镜取净残余结石15例,该组平均住院为19 d.结论:对疑有胆总管结石危险因素的患者,内镜腹腔镜联合在诊治上相互补充,提高了微创胆管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术后并发症低、痛苦小、住院时间亦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