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为建立浦东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浦东新区祝桥社区45岁及以上居民开展筛查,并对所筛高危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筛出脑卒中高危933人,检出率15.6%,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78人(3.0%),危险因素≥3项者755人(12.6%)。在755名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明显超重/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房颤。其中女性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的为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男性为吸烟率及超重/肥胖,65岁及以上者高血脂、超重/肥胖及脑卒中家族史暴露率比45~65岁人群高。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383人(50.7%),颈动脉轻度狭窄者100人(13.2%),中度狭窄者5人(0.7%),发现斑块者379人(50.2%);结合斑块性质,斑块单发者234人(61.7%),多发者145人(38.3%),不规则者368人(98.9%),低回声者9人(2.4%)。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低,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特点及狭窄程度变化较大,后期可开展社区全人群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随访相结合的双层面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湖南省湘潭市社区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所辖社区≥40岁的居民进行调查。采用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初筛评估简表,对危险因素显现率及其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统计分析的人数为10140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男性分别为33.6%、17.0%、5.4%、17.9%、32.7%,女性分别为30.7%、17.0%、4.3%、17.4%、30.9%。40、50、60、7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脑血流动力学积分值低于75分,异常率分别为35.01%、43.38%、51.11%、54.39%,总异常率为44.86%。具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等5种危险因素暴露个体脑血流动力学积分低于75分,异常率分别为54.8%、48.1%、59.4%、37.0%、36.7%。结论:湖南省湘潭市五里堆社区人群在40岁以上有危险因素暴露的社区人群中,有45%存在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卒中风险水平升高,脑血管功能损害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在危险因素暴露人群中,尤其应加强有脑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卒中高危个体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患者和高危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和再发危险因素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某社区≥18岁的1 77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中32人(1.8%)患脑卒中,在未患脑卒中居民中有81.6%为高危人群。脑卒中患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体育锻炼很少和血脂异常。高危人群中最主要危险因素是体育锻炼很少。脑卒中患者和高危人群在疾病控制和体育锻炼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管理方面各有不足。结论:社区医务人员对城区居民高血压、体育锻炼和血脂异常等方面的危险因素需要加强管理,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再发率。  相似文献   

4.
王鑫  邓波  刘成惠  张沁宏  曾琳莉  吴显木  王娟  张红  周琦 《重庆医学》2015,44(13):1830-1832
目的 调查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及其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为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和七星岗两个社区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人群,进行身高、体质量、文化特征等一般情况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 共完成调查4 001例,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3 808例.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家族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房颤、运动缺乏、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8.28%、11.22%、7.22%、10.27% 、7.67%、8.37%、23.51%、18.38%和35.17%;女性分别为34.48%、10.63%、7.13%、13.86%、9.24%、10.45%、27.26%、21.48%和2.11%.男性高血压、吸烟率较女性高.女性血脂异常、运动缺乏、脑卒中家族史及房颤较男性高.脑卒中标准化患病率为2 402.17/10万,且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以高血压最高,肥胖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早期发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为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50岁以上的北京市户籍人口605例,首先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了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脑卒中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筛查出的58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中2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建立干预体系,对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苏州市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市姑苏区城北街道50岁以上人口进行整群抽样,并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脑卒中患病率为10.4%,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非脑卒中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明显低于脑卒中组(P<0.05);年龄、高血压、肥胖、吸烟、饮酒、高血糖、心脏病、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防治中应积极调控血糖、血脂、血压等,并积极倡导戒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锻炼,以减少脑卒中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及病死率。脑卒中;危险因素;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重庆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社区居民健康普查资料基础上,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运用统计模型把相对危险度转换为疾病危险分值,结合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文献资料中分性别、分年龄组的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计算个体危险分值与人群平均危险分值的比值,及个体相对于同性别同年龄一般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的RR值,对个体相对于同性别同年龄一般人群疾病风险划分等级并量化。结果分别以青年(18~44岁)、中年(45~59岁)、老年(≥60岁)为一个年龄组,建立男性的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嗜咸食、体育锻炼、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定量评价标准(危险分值及人群平均危险分值表),女性的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饮酒、嗜咸食、超重与肥胖、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定量评价标准(危险分值及人群平均危险分值表)。结论疾病风险指数能有效地对个体健康与疾病风险分层与量化,帮助识别可修正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是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阜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生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以期制定有效的指导方案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阜阳颍西和西湖社区≥ 40岁6 000例居民为调查对象,筛查脑卒中高危、中危、低危人群,并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共筛查5 924例,高危人群共1078例(18.2%),男性高危人群检出率15.9%低于女性高危人群检出率20.2%(P < 0.01),其中高血压、吸烟、运动缺乏是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P < 0.01),男性高危人群血脂异常、吸烟率、肥胖/超重暴露率高于女性(P < 0.01)。对1 078例高危人群进一步行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彩超筛查,其中颈部血管彩超异常率为25.8%(278/1078),男性血管内膜增厚率及血管狭窄率均高于女性(P < 0.01和P < 0.05)。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率67.2%高于女性的38.1%(P < 0.01)。结论通过社区居民的筛查,了解阜阳市社区居民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性加强防治和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检普筛脑卒中高危人群,研究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变化特征和血脂异常、高血压分别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CVHD)异常值之间关系,了解本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东莞市区及其镇区来本院体检的45~79岁共3 931例做CVHD,同时入选人群均进行测血压、体质指数、血脂四项等项目检查。观察血脂异常、高血压人群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HI)变化,比较CVHD正常(积分值75分)人群和CVHD异常病例(积分值≤75分)的血脂异常、高血压检出率(暴露率)。结果:CVHD评估积分值正常组有3 748例,占95.3%;CVHD评估积分值异常组有183例,占4.7%。其中CVHD评估积分值正常组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检出率(暴露率)分别是19.8%,18.1%;CVHD评估积分值异常组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检出率(暴露率)分别是71.0%,73.2%。两组间高血压、LDL-C异常暴露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该体检人群中CVHD积分值异常病例的高血压、LDL-C异常风险因素暴露率明显高于CVHD积分值正常组,说明CVHD异常积分值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风险因素明显相关,运用CVHD有利于评估早期脑卒中的高风险体检人群,促进其早期积极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06-109
目的 了解宜春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一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对宜春市彬江、高城和灵泉3 个社区,年龄≥40 岁以上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对判定为高危人群者进行分析。结果 12 420 名受检对象中检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609 名(21.01%),以60~69 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除城乡外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方面高危人群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分布排前三的是缺乏运动(55.31%)、高血压(51.78%)、吸烟(36.95%),具有危险因素者其高危人群检出率均高于非高危人群,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宜春市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以减少和消除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李继忠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591-592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36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发病类型多样,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是心脏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老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德市蕉城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现况及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德市蕉城区4个乡镇≥40岁常住人口为筛查对象,共筛选11588例,将其数据录入计算机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过脑卒中风险评估,低危8508例(73.42%),中危1107例(9.55%),高危1960例(16.91%)。在40~79岁年龄段,高血压病、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等因素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而吸烟则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50岁组人群体力活动最少(79.33%)。高危人群中,男性1206例(61.53%),女性754例(38.47%)。结论宁德市蕉城区≥40岁人群中,脑卒中危险因素整体暴露水平较高,前3位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血脂异常、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病、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等因素在40~79岁年龄段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获得上海市中心城区5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社区5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心电图检查,对其生活习惯、疾病史及房颤发病率进行统计.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计入选50岁以上人群3804人.男性1691人,占总人群的44.4%.平均年龄(70.6±8.84)岁.调查明确诊断房颤患者130例,房颤患病率为3.42%,其中男性3.55%,女性3.31%,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男女,房颤的患病率逐渐升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CI 1.02-1.07)、既往有冠心病(OR=5.44,95%CI 3.60-8.22)或瓣膜病(OR=5.90,95%CI 2.36-14.77)为房颤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5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较高,高龄、冠心病或瓣膜病患者更易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高龄与中低龄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分≤3分,根据年龄分为高龄(≥80岁)老年组113例和中低龄(60~79岁)老年组134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 高龄老年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均高于中低龄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抗血小板、抗凝、神经功能进展、实验室检查结果、OCSP分型、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均是高龄老年患者与中低年龄老年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老年组患者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均高于中低年龄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 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较高,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临床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鲜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13-114,11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治的120例因心房颤动而就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病因及发病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增高;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均为心房纤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原因,持续性房颤患者也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大。结论影响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因素主要有高龄、冠心病、高血压、持续性房颤以及高血压伴糖尿病。抗凝治疗的效果能够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hospital-based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types, the frequency of risk factors and the 30-day case fatality of first-ever stroke in Basrah, Iraq.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was a hospital-based prospective study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July 2008 in Basrah, Iraq. Two hundred twenty-five (225)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for first-ever stroke to the four major hospitals in Basrah, were interviewed and followed up for 30 days. Risk factors studied were smoking,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atrial fibrillation, ischaemic heart diseases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studied subjects was 63.8 ± 12.3 years. Males constituted 56% of cases. Clinical types of stroke were ischaemic stroke (83.6%),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16%) and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0.4%). The prevalence of risk factors was; hypertension (66.2%), family history of stroke (31.6%), ischaemic heart diseases (28.9%), smoking (28.4%), diabetes mellitus (28%),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10.2%), atrial fibrillation (9.8%) and heart failure (5.8%). The 30-day case fatality rate was 22.7%.

Conclusions:

Ischaemic stroke was the highly prevalent type. Hypertension, family history of stroke, ischaemic heart diseases, smoking and diabetes mellitus were the major risk factors of first ever stroke in Basrah. The 30-day case fatality rate of stroke in Basrah was nearly similar to that in western countries, but higher than that reported in the neighbouring Arab countries. Early detection of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that can prevent stroke or at least minimise its complications is highly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近年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近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首次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住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患者406例,从中选取同时满足房颤和冠心病诊断标准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计164例作为脑血管病组,并从心内科同期住院患者中选取年龄、性别、共病种类与其相匹配的房颤合并冠心病但无脑血管病患者164例作为非脑血管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种类、用药种类、血压、心率、合并心脏基础疾病及其他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方案;分别通过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评估患者的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应用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随访、门诊及住院志查询等方式随访至少6年,记录其死亡、再住院次数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其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脑血管病组合并高脂血症比例、慢性胃肠病比例低于非脑血管病组,LVEDD、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AS-BLED评分高于非脑血管病组(P<0.05)。脑血管病组164例患者失访2例(失访率1.2%),死亡80例(49.4%),根据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80例)和存活组(82例)。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高脂血症比例、血清蛋白、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低于存活组,心率和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病比例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HR=1.63,95%CI(1.05,2.51)〕、陈旧性心肌梗死〔HR=2.19,95%CI(1.14,4.22)〕和D-二聚体≥148 μg/L〔HR=6.99,95%CI(2.10,23.28)〕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高血压〔HR=0.28,95%CI(0.11,0.72)〕和使用他汀类药物〔HR=0.38,95%CI(0.19,0.78)〕是患者远期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首次发生脑血管病后,其远期死亡与并存的脑血管病无关,而与增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及D-二聚体水平有关,维持适当高的血压水平和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降低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潜在的新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卒中已明确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狭窄、吸烟、糖尿病、缺血性或瓣膜性心脏病等。随着对卒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潜在的新危险因素如:ApoB-ApoA Ⅰ比率升高、腹部肥胖、C反应蛋白增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遗传易感性、睡眠呼吸暂停、微量白蛋白尿、感染、药物滥用等。但要确定它们是否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真正的危险因素,尚需要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本文综述国际上有关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