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尽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高位。本文考虑了制造业隐含能源消耗,基于投入产出法构建了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测度公式,并基于WSR方法论构建了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影响因素体系,运用SVAR模型探究1980-2016年各因素对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企业规模、产业结构、能源价格、技术进步、FDI等对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企业平均规模与重工业占比、技术进步率上升,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下降;而能源价格、FDI上升,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上升。中长期内,企业规模、产权结构、能源价格、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对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能源价格、国有企业占比、技术进步率上升,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先降后升;企业平均规模、重工业占比上升,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先升后降。适度扩大企业规模,合理调控能源价格,推进产权结构多元化等对降低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贡献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多因素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投入产出模型基本假定的修改,提出了非线性多因素投入产出静态模型,讨论了非线性模型中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函数及模型有经济意义解的存在性与算法,并对全国种植业非线性多因素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3.
能源社会核算矩阵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扩展建立了2005年中国能源SAM,通过设定能源效率不变和提高两种情景,构建了能源SAM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定量测算了不同情景下四万亿元投资对各部门总产出、GDP、能源需求量和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测算结果说明在能源效率不变的情景下这一投资将带来GDP增长59702亿元,能源需求增长52739万吨标准煤,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单位GDP能耗4.932%;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5%的情景下则可以带来GDP增长59795亿元,能源需求增长51212万吨标准煤,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效应降低单位GDP能耗5.419%。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预测的情景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介绍了应用投入产出法和情景分析法进行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预测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基于投入产出的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情景分析模型的总体框架.针对该模型,围绕影响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变化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以逐层叠加的方式建立其情景分析模型.运用1997年的数据,针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各种情景,定量地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到了有关结论,并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Goodwin和Brody周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基于投入产出系数矩阵的开放经济非线性经济周期增长模型,并在简化情况下,利用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中国经济周期的结论是适当的和稳健的。在短周期谱中,中国经济1978年以来主要表现出6年左右的周期,且数据表明,主要周期向10年左右加长。  相似文献   

6.
投入产出分析的几种系数矩阵在管理和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的几种系数矩阵在经济指标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和经济预测中的作用。提出投资系数矩阵的近似构造法,改进了利润作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和推广了数学增量模型,并通过矩阵变换法从一个投入产出分析系数矩阵生成另一个相似的投入产出分析系数矩阵。  相似文献   

7.
传统报酬契约的机制设计以委托代理模型为依据,并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加以分析、讨论。实证研究认为,委托代理模型中决策者的行为偏好更符合累积前景理论假设,即委托人与代理人均会依据不同预期收益呈现相应的风险偏好,并对收益的概率估计赋以非线性的决策权重。本文引入累积前景理论重构报酬契约模型,通过构建价值函数、决策权重函数,设置参照点,研究委托人、代理人均无明显风险偏好表征下的决策行为。模型结果表明,在参照点为0的情况下,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与自身风险态度系数或决策权重系数无关;在信息透明情形下,委托人制定的最优利润分享系数,完全由自身的风险态度系数与决策权重系数决定。据此,本文提出系列激励机制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引入博弈论的纳什均衡理论,分析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方案,建立n(n>2)个成员的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并运用纳什均衡理论和数学规划理论,设立成员满意度指标系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基于满意度的不对称纳什均衡优化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浙江省2005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特征,并得出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经典的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针对市场上不允许卖空的情况,提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的区间二次规划模型,通过应用区间数排序方法(区间序关系、区间可能度和区间可接受度),给出了两种证券投资组合的区间非线性优化的数学转化模型,从而将不确定性证券投资组合模型转化为确定性的证券投资组合二次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并对由本文给出的三种求解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面临重构,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本文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将制造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纳入产出变量,首先构建SBM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对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采用Tobit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历年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44,总体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显著。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内东部地区综合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规模效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分别为0.079、0.123、0.172和0.104。除经济发展水平外,研发投入、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均不相同。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缩小空间差异,总体上应采取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等,而各地区应依据综合效率分解结果及各因素影响效应采用相适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然气进口国实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出口国进行天然气储备的框架下,本文构建了两国关于天然气进出口的动态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理论,求得了进口国的天然气销售价格、天然气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出口国的天然气开采量等最优决策路径。结果表明,进口国的各最优决策路径均呈单调性变化收敛至最优稳态;当初始天然气基础设施存量与初始天然气储量均面临不足(过剩)时,出口国的最优决策路径在收敛至最优稳态的过程中可能不再呈单调性变化;进出口两国各决策的最优稳态水平均随天然气需求基础设施弹性的增加而增加;除最优稳态天然气销售价格随天然气出口价格上升而上升以外,其它决策的最优稳态水平均随其上升而下降;出口国最优稳态效用、进出口两国联合最优稳态效用均与天然气最优稳态出口价格呈倒"U"型关系,且前者达到最大值时的天然气出口价格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较多,而以能源输入省与能源输出省为视角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我国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1986—2008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期与短期而言,能源输入省和能源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着不同的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各自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能源和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动态CGE模型,以化石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为对象,模拟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改革对经济发展、资源效率、碳排放及雾霾治理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总体而言,能源补贴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能源消费强度;不同类型的能源补贴政策方案影响的差异性较大,化石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改善和碳排放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煤炭补贴能有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极大促进产业总产出和经济增长,但会不利于环境改善,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人均资源盈余改善,降低污染物和雾霾排放增速;因此,必须注重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协调性和差异性,短期内以化石能源补贴为主,长期而言,应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补贴,更加有利于低碳转型和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5.
We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unprecedented rise in trade between Germany and “the East” (China and Eastern Europe) in the period 1988–2008 on German local labor markets. Using detailed administrative data, we exploit the cross‐regional variation in initial industry structures and use trade flows of other high‐income countries as instruments for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exposure. We find that the rise of the East in the world economy caused substantial job losses in German regions specialized in import‐competing industries, both in manufacturing and beyond. Regions specialized in export‐oriented industries, however, experienced even stronger employment gains and lower unemployment. In the aggregate, we estimate that this trade integration has caused some 442,000 additional jobs in the economy and contributed to retaining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Germany. This is almost exclusively driven by the rise of Eastern Europe, not by China. We also conduct an analysis at the individual worker level, and find that trade had a stabilizing overall effect on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6.
如何从矫正制度性缺失来破解我国环境污染较难根治且易于反复之谜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以产能过剩偏向性为视角来廓清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之殇,并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来明晰环境污染治理之道。研究发现:(1)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依赖于产能过剩在行业和企业维度上的偏向性,产能过剩是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不同维度产能过剩的偏向性能够对环境污染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2)产能过剩偏向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主要通过能源结构锁定效应和产业结构固化效应而加剧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偏向于国有企业主要通过技术结构低端化效应而影响环境污染;(3)产能过剩偏向性作用于环境污染的路径不仅存在显著的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异质性、水平异质性和阶段异质性。文章为推进制度变革、优化存量产能和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沈伟民 《经理人》2011,(8):56-59,18
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中粮集团正如履薄冰。这家中国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的总裁于旭波认为,"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在于农业和食品链不完整、不稳定。"如何搭建一个完善的全产业链?中粮计划用30-50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构建投资和消费局部内生化的投入占用产出局部闭模型。基于新模型,文章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两个情境,美国单方面对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和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进口关税,对中国带来的短期综合影响。测算结果表明,两种情境下中国对美商品出口额将分别下降4.27%和16.03%,中国的出口增加值分别损失962.85亿元和3829.85亿元,出口拉动的国内非农就业分别减少78.62万人和331.05万人。以先进设备、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等为代表的新兴ICT产业受直接影响较大,与此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也将受到明显冲击。在中美贸易摩擦频繁的背景下,中国可能将面临通货紧缩和相关行业就业人数减少的风险。面对贸易摩擦困局,中国需积极升级国内消费和优化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