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构建青霉素诱导的大鼠癫痫动物模型,探讨STAT3及IL-6在青霉素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青霉素,制备癫痫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脑电图及行为学,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动物IL-6及STAT3的mRNA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动物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500 U/kg和800 U/kg青霉素腹腔注射均出现癫痫行为学发作症状及典型的癫痫脑电波,癫痫发作率为100%;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6以及STAT3 mRN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中IL-6分泌增加,STAT3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在青霉素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中,STAT3及IL-6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洋天然产物xyloketal B(Xyl-B)能否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保护发育期大鼠癫痫后脑损伤。方法:32只20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trol组、红藻氨酸(KA)组、KA+Xyl-B(10mg/kg)组及KA+Xyl-B(20 mg/kg)组,通过腹腔注射KA制作大鼠癫痫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Xyl-B在KA诱导癫痫前2 h腹腔注射给药。癫痫后24 h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存活的神经元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JAK2、p-STAT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aspase-3、Bax和Bcl-2蛋白水平,RT-qPCR检测JAK2、STAT3、TNF-α、IL-1β、caspase-3、Bax和Bcl-2的mRNA表达。结果:(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KA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Xyl-B治疗后能增加神经元的数量和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2)KA组p-JAK2、p-STAT3、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及JAK2、STAT3、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Xyl-B治疗后能降低这些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3)与对照组相比,KA组caspase-3和Bax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5),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Xyl-B干预治疗后能逆转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20 mg/kg比10 mg/kg治疗作用更显著。结论:Xyl-B能抑制JAK2/STAT3炎症通路和凋亡蛋白的生成,增加存活的神经元数量,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抑制KA诱导的发育期大鼠癫痫,对脑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细胞因子IL-1(IL-1R、IL-1β、IL-1ra)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IL-1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以及匹鲁卡品,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其行为学特征,并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细胞因子IL-1 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腹腔注射锂-匹鲁卡品后30 min内相继出现严重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实验组各种细胞因子在严重癫痫持续发作后1 h表达水平开始明显增加(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IL-1β的表达于发作后6 h达高峰,IL-1ra和IL-1 R1则在发作后12 h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下降,各因子到发作后48 h表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表达水平(P<0.05).结论:癫痫发作后急性期细胞因子IL-1β、IL-1ra及其受体IL-1 R1在不同时间点均有增加,提示炎性因子参与了癫痫发作以及癫痫发作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戊四氮诱导癫痫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的表达变化。方法戊四氮(PTZ)腹腔注射诱导慢性癫痫(CEP)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对两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CA3区PSD-95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PSD-95mRNA的表达。结果癫痫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其海马CA1、CA3区PSD-95免疫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伴有海马PSD-95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戊四氮诱导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受损可能与海马神经元PSD-95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IL-18在脓毒症肺损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野生型C57BL/6(WT)和IL-18基因敲除(IL-18-/-)小鼠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组)、脂多糖(LPS)处理的野生型小鼠组(WT LPS组)、IL-18基因敲除的小鼠对照组(IL-18-/-组)、LPS处理的IL-18基因敲除小鼠组(IL-18-/-LPS组)。腹腔注射LPS(15 mg/kg)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72 h生存率并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组织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IL-18 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IL-18表达及定位,TUNEL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Treg/Th17比例,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7A、TGF-1β、IL-10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RORγt、FoxP3蛋白表达及STAT3磷酸化水平。结果:LPS诱导后,小鼠肺组织高表达IL-18。与WT LPS组相比,IL-18-/-LPS组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凋亡细胞显著减少,Treg/Th17比例提高,抑炎因子TGF-1β、IL-10表达增加,而促炎因子TNF-α、IL-17A表达明显减少,肺组织RORγt蛋白表达增加,而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IL-18可通过上调STAT3磷酸化水平,促进Treg/Th17免疫失衡及炎症因子分泌,从而加剧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对戊四氮(PTZ)诱发的急性癫痫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致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致痫组(PTZ组)和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组,分别给予7 d、14 d和28 d的假刺激和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后,腹腔注射PTZ 建立急性癫痫动物模型,观察给药后大鼠癫痫行为学表现,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ELISA方法对海马IL-1β、TNF-α进行检测。结果: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减轻大鼠的痫性发作级别,减少癫痫发作持续的时间(P<0.05), 且海马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表达明显少于PTZ组(P<0.05或P<0.01)。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在PTZ 急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不仅具有抗惊厥作用, 还可以减少海马致痫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表达,可能为癫痫的防治带来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17及IL-22在大鼠肝移植排斥模型及耐受模型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分为排斥组和耐受组(各15只),取术后1、3、5、7 d大鼠血浆及肝组织标本,应用ELISA检测其血浆IL-17浓度,应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肝组织内IL-17及IL-22的细胞、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成功,结果显示排斥组IL-17血浆浓度显著高于耐受组;在肝组织中,IL-17及IL-22的淋巴细胞阳性率、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排斥组显著高于耐受组,且排斥组肝组织中STAT3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IL-17及IL-22参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过程,并推测其通过激活STAT3通路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常山酮(Halofuginone,HF)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免疫系统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LPS 复制大鼠ALI 模型并腹腔注射HF,HE 染色检测肺病理损伤情况, TUNEL 检测凋亡小体数量,ELISA 检测炎症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 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CD14/ NF鄄资B 通路蛋白的 表达。结果:HF 可改善LPS 诱导的肺组织损伤,并能显著抑制ALI 大鼠凋亡小体的形成;同时,HF 可显著抑制LPS 诱导的炎 症因子(IL-1β、IL-6、IL-18)的分泌;此外,HF 能明显减少ALI 大鼠外周血CD14+ 细胞含量;HF 还可显著下调CD14/ NF鄄资B 通 路标记蛋白(CD14、TLR4、NF-κB p65)的表达。结论:HF 可通过CD14/ NF鄄资B 通路调控LPS 诱导的大鼠ALI 免疫系统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癫痫模型组(model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Rg1-L组)和人参皂苷剂量组(Rg1-H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制备癫痫大鼠模型;记录各组大鼠行为学发作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qRT-PCR检测各组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和病理形态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小胶质细胞中iNOS、Arg-1蛋白表达。结果 model组大鼠症状达到Ⅲ级及Ⅲ级以上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人参皂苷Rg1使大鼠的癫痫症状得到改善;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P<0.001)、TNF-αm RNA(P<0.001)、IL-1βmRNA(P<0.001)的表达水平上调,SOD(P<0.001)、IL-10 m RNA(P<0.001)的表达水平下调,而人参皂苷Rg1使大鼠海马组织中MDA(P<0.05)、TNF-αm RNA(P<0.05)、IL-1βmRNA(P<0.05)的表达水平下调,SOD(P<0.05)、IL-10 mRNA(P<0.05)的表达水平上调;mode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不完整,细胞间间隙增大和排列紊乱,人参皂苷Rg1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变,可见细胞排列较规则,大部分细胞形态正常;mode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上升(P<0.001),人参皂苷Rg1组使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下降(P<0.05);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01),iNOS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Arg-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model组相比,人参皂苷Rg1组大鼠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0.05),iNOS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Arg-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降低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iNOS蛋白的表达,增加Arg-1蛋白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癫痫大鼠发作的等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过程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活化的意义。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LPS组和雷帕霉素(RPM)处理组。分别于注射LPS后6、12、24、48和72 h采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测定血浆LP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IL-6水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检测BEC内磷酸化STAT3(p- STAT3)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EC增殖。结果:大鼠注射LPS后6 h血浆LPS水平最高[(318±115) EU/L],48 h接近control组水平[(29±11) EU/L];IL-6 水平于注射LPS后12 h达峰值[(653.4±168.8) ng/g蛋白],72 h接近control组水平[(249.4±50.7)ng/g蛋白],LPS组BEC内p-STAT3的表达与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44,P<0.05);BEC增殖指数在12 h明显增加[(5.2±0.5)%],24 h达到峰值[(12.8±3.0)%],72 h接近control组水平[(4.2%±0.6%)];给予RPM明显减轻LPS诱导的细胞STAT3活化和BEC增殖。结论:LPS刺激导致肝组织IL-6分泌增加,后者可能通过STAT3介导BEC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及其mRNA在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方法: 20只二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和哮喘组。以卵清白蛋白(OVA) 致敏激发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每只大鼠左肺留取肺组织,右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BALF进行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分类计数;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 ELISA)法测定BALF和血清中IL-4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测定STAT6蛋白和STAT6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1) BALF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哮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2)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哮喘组支气管STAT6蛋白和STAT6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主要表达细胞是上皮细胞;(3)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6蛋白及其mRNA含量分别与BALF中的IL-4浓度、EOS绝对值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结论: 哮喘大鼠STAT6蛋白和mRNA高表达,上皮细胞是其主要表达细胞,并与IL-4浓度、EOS募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是否改善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细胞因子的变化,并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的信号转导作用,以及CCK受体(CCK-R)的作用。方法:4组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LPS (8 mg/kg)、CCK-8(40 μg/kg)和CCK-8(40 μg/kg)+LPS (8 mg/kg),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肺脏及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肺脏和脾脏磷酸化p38 MAPK和磷酸化STAT3的表达,RT-PCR检测脾脏CCK-R亚型的mRNA表达。结果:CCK-8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1β和IL-6的增加。CCK-8可增加LPS诱导的大鼠肺脏和脾脏磷酸化p38 MAPK和磷酸化STAT3的表达。LPS有诱导CCK-AR及CCK-BR mRNA表达量增加的作用。结论:CCK-8对LPS刺激的大鼠促炎症细胞因子过量产生有抑制作用,p38 MAPK和STAT3可能参与了其信号转导机制。LPS刺激时,CCK-R受体发生正向调节,CCK-8有可能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及其它的炎症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IL-6介导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64例,感染发热患儿1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42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6刺激前后总蛋白,核蛋白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s IL-6刺激前后及IL-6R抗体阻断后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期KD患儿PBMCs用IL-6刺激前、后总蛋白STAT3,pSTAT3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核蛋白则为IL-6刺激前KD患儿STAT3,pSTAT3表达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IL-6刺激后KD患儿STAT3,pSTAT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儿童。IL-6刺激前、后KD患儿STAT3 mRNA水平(1.15±0.19,1.74±0.59)均高于感染发热患儿(1.07±0.21,1.45±0.32)及正常儿童(0.56±0.37,1.03±0.51);KD冠脉损伤组(1.19±0.21,1.81±0.47)STAT3 mRNA高于冠脉未损伤组(1.13±0.29,1.73±0.48)。经IL-6R抗体阻断后,KD患儿STAT3 mRNA水平低于IL-6刺激前、后KD患儿及感染发热组(0.99±0.15)。结论:急性期KD患儿体内存在刺激STAT3表达和活化的因素,体外IL-6刺激能增强STAT3的表达和活化并进入细胞核;阻断实验提示IL-6在KD患儿STAT3过度表达、活化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为用IL-6R阻断剂治疗川崎病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IL-6和AG490对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survivin在Burkitt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寻找淋巴瘤生物治疗的新靶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培养Raji细胞,分别加入STAT3的激动剂IL-6和抑制剂AG490,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survivin的表达情况及STAT3的磷酸化,MTT法检查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培养细胞中加入IL-6或AG490后,细胞生长受明显影响并呈现药物浓度依赖关系(P<0.05);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IL-6组Raji细胞中STAT3、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AG490组Raij细胞中STAT3、survivin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不同浓度的IL-6组之间、不同浓度的AG490组之间,STAT3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亦有显著差异(P<0.05),且2种基因mRNA表达都呈现出药物浓度依赖关系。p-STAT3、STAT3和survivin的蛋白水平在IL-6作用下表达增高,AG490作用下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在IL-6作用下逐渐降低,在AG490作用下逐渐升高,且都呈现出药物浓度依赖关系;经AG490处理后,G1期Raji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无明显改变,G1/S比值增加,而在IL-6组中,S期细胞明显降低。结论: IL-6和AG490对Raji细胞生长有明显影响,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改变可能是IL-6及AG490影响Raji细胞生长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促进心脏微小RNA-21(miR-21)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原代乳小鼠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别给予ISO(10μmol/L)处理1、6、12、24和48 h,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miR-21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STAT3和STAT3的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的浓度。给予细胞转染含miR-21启动子区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 GL3-21PPR,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条件培养液对miR-21的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以ISO作用于心脏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培养液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其可使心肌细胞miR-21的表达量随ISO作用于成纤维细胞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P 0.05);该条件培养液可引起心肌细胞miR-21的转录活性显著增加,其中ISO作用24 h和48 h的培养液分别使其转录活性增加94.9%和77.1%(P 0.01);ISO作用成纤维细胞形成的条件培养液中IL-6浓度显著增加,通过旁分泌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转录因子STAT3活性增强,促进了miR-21的转录和表达。结论:激动β-AR可介导成纤维细胞合成和表达IL-6,旁分泌作用于心肌细胞,通过IL-6/STAT3途径,上调心脏miR-21表达水平,参与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与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合成IL-6小干扰RNA(si RNA),并转染至MCF-7细胞中。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L-6 si RNA组。通过MTT实验观察沉默IL-6基因表达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IL-6 si RNA的MCF-7细胞中IL-6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 0. 05)。沉默IL-6表达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活力(P 0. 05),并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P 0. 05),显著抑制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P 0. 05),细胞中STAT3无明显变化,p-STAT3、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结论:沉默IL-6表达可能通过抑制EMT,并降低STAT3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MMP-2和MMP-9的分泌,从而减弱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力,并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