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在未成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黄芪多糖组(40 mg·kg-1,APS组、p38MAPK阻断剂SB203580组(5 mg·kg-1,SB组),APS+SB203580组(APS 40 mg·kg-1+SB203580 5 mg·kg-1,APS+SB组) ,给药20 d后,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60 min后恢复血流再灌注120 min,经眼眶采血后处死大鼠。ELISA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外周血和心肌组织中TNF-α、NF-κB、p38MAPK及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在外周血和心肌组织中,与S组比较,I/R组、APS组、SB组、及APS+SB组中TNF-α、NF-κB、p-p38MAPK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5);与I/R组比较,APS组、SB组及黄芪APS+SB组中TNF-α、NF-κB和p-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APS+SB组对TNF-α、NF-κB、和p-p38的蛋白表达抑制作用要显著强于APS组的抑制作用(P值均小于0.05)。结论:黄芪多糖和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均能够有效改善未成年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炎症反应,黄芪多糖和SB203580联用可以明显抑制TNF-α和NF-κB的表达,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虎杖苷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炎症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20 mg·kg-1)、虎杖苷组(75 mg·kg-1)、虎杖苷组(150 mg·kg-1),每组10只,日常进行高脂饮食喂养,连续灌胃给药90 d,每日1次。于第90天采集尿液,测量尿量及终点法测24 h尿白蛋白(UP)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FN纤维化指标表达及肾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虎杖苷组大鼠Scr、BUN、UP含量显著降低(P<0.05)。TGF-β1、FN纤维化指标明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显减少(P<0.05),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虎杖苷对糖尿病肾病所引起的肾脏炎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肾脏组织的炎症因子含量,而起到抗炎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3 mg·kg-1组、荔枝核总黄酮100,50,25 mg·kg-1组,每组10只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腹腔注射20%酵母混悬液(5 mL·kg-1)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末次注射2 h后,处死大鼠,摘眼球取血法取血,分离出血清,待测。测定大鼠左肺组织进行的湿干比重(W/D)。测定肺组织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乙酰胆碱(AC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湿干比重上升,IL-1β、NO、TNF-α及NF-κB的含量提高,ACh 的含量下降,ChAT和AChE的活性减弱(P<0.05)。与模型组相比,荔枝核总黄酮组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重下降,IL-1β、NO、TNF-α及NF-κB的含量下降,ACh 的含量升高,ChAT和AChE的活性增加(P<0.05)。结论:荔枝核总黄酮可通过调节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使受损肺组织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4.
李丽丽  焦富英 《天津医药》2019,47(10):1040-1045
摘要:目的 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72只大 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 mg/kg尼莫地平)、低剂量TFB组(25 mg/kg)、中剂量TFB组(50 mg/kg)、 高剂量TFB组(100 mg/kg),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 学习和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核转录因子(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BDNF和NGF含量均降低,IL-1β、 IL-6和TNF-α含量以及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第2天之后高剂量 TFB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降低(P<0.05),中、高剂量TFB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增 加,海马组织BDNF和NGF含量升高(P<0.05),IL-1β、IL-6和TNF-α含量以及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 水平均降低,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TFB组大鼠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FB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 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洁媛  刘文明 《天津医药》2019,47(10):1025-1029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4 对于脂多糖(LPS)诱导的 Ana-1 细胞髓样分化因子 88(MyD88)/核因子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巨噬细胞Ana-1分为LPS组(给予50 μg/L LPS刺激)和LPS+IL-4组(10 μg/L IL-4预培养1 h后,给予LPS 刺激)。在0、0.5、1和2 h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RT-PCR 检测MyD88和 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yD88、NF-κB总蛋白、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 NF-κB p65胞核/胞浆比例,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随着细胞培养时间 的延长,LPS组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NF-κB p65胞核/胞浆比例,IL-6和TNF-α水平均呈逐渐升高 的趋势(P<0.05);而 LPS+IL-4 组 MyD88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MyD88 蛋白表达水平、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NF-κB p65胞核/胞浆比例、IL-6和TNF-α水平则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LPS+ IL-4组MyD8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NF-κB p65胞核/胞浆比例、IL-6和TNF-α水平在1 h和2 h时显著低于LPS组 (P<0.05),而2组不同时间点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发挥 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MyD88/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IL-4可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明益生菌VSL#3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结肠炎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深入探讨VSL#3对结肠黏膜炎症免疫调控机制。方法 将33只Sprague-Dawly大鼠(SD大鼠)分为正常组、DSS造模组以及益生菌治疗组。5% DSS溶液自由饮用一周,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和评价大肠黏膜的组织学损伤,计算DAI评分以及病理学评分;使用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TLR4、NF-κB、TNF-α、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TLR4、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 益生菌治疗组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均低于DSS造模组(P<0.05);益生菌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TNF-α、IL-1β的mRNA水平与DSS造模组相比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造模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SD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血清TNF-α、IL-1β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VSL#3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发挥其抑制免疫,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荜茇根提取物对胆盐相关性胃炎模型大鼠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胆盐相关性胃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140只SD大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潘立酮组(3.0mg·kg-1);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高(400mg·kg-1)、中(250mg·kg-1)、低(125mg·kg-1)剂量组;二氯甲烷提取物高(400mg·kg-1)、低(125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胃窦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放免法检测血清TNF-α浓度,RT-PCR法测定胃黏膜COX-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荜茇根提取物各组胃窦组织炎症有不同程度减轻,血清TNF-α浓度及胃黏膜COX-2mRNA表达水平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荜茇根提取物(尤其是乙醇提取物)可减轻胆盐相关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及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5h再灌注24h。法舒地尔术前腹腔注射给药15mg/kg,术后12h再次给药。术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伊文思兰法(EB)测定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缺血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8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核抽提物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法舒地尔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缺陷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缺血侧脑组织的含水量、EB含量及MPO活性;显著抑制ICAM-1、VCAM-1、IL-8和MCP-1蛋白的表达;降低NF-κB 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脑组织核抽提物中NF-κB p65的蛋白量(P〈0.05vsMCAO组)。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抑制NF-κBp65的活化,进而抑制黏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P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干预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动脉血氧分压[p(O2)]、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肺湿/干比值的化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NF)-κB、TNF-αmRNA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结果SAP组AMY、TNF-α、MPO及肺组织NF-κB、TNF-αmRNA及ICAM-1mRNA表达较SO组显著增加(P<0.05),干预组6h、12h肺组织湿/干比值较SAP组降低(P<0.05),而动脉p(O2)较SAP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各时点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均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NF-κB的活性,减少肺组织TNF-α、ICAM-1的产生从而保护SAP合并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研究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远交系大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对照6 h组、24 h组,SAP 6 h组、24 h组,醒脑静处理6 h组、24 h组,乌司他丁处理6 h 组、24 h组,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处理6 h组、24 h组及阳性对照6 h组、24 h组;每组10只。分别在术后第6 h、24 h 观察神经功能评分。采集血液、胰腺组织、脑组织标本,观察血清淀粉酶水平、脑组织伊文蓝(EB)含量、胰腺组织及脑组织镜下病理学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脑组织TNF-α 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处理24 h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脑组织EB含量、胰腺组织及脑组织镜下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脑组织TNF-α mRNA及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均比SAP 24 h组显著降低,而神经功能评分则显著升高(P < 0.01)。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处理24 h组与阳性对照24 h组的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对SAP大鼠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克拉维酸对抗大鼠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8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克拉维酸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以及克拉维酸低、中、高剂量保护组。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动物全脑缺血模型;术后3 d通过硫堇尼氏体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术后1 d通过RT-PCR及ELISA分析海马组织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含量。结果:克拉维酸可减少全脑缺血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可降低缺血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克拉维酸可对抗脑缺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复发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复发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复发性结肠炎模型组、阳性对照(柳氮磺吡啶,SASP)组和GSPE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大鼠直肠给予80 mg·kg-1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溶液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在第16天时,用30 mg·kg-1 TNBS-50%乙醇溶液诱导复发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第2次致炎24 h后,分别应用SASP及不同剂量的GSPE对其进行治疗。连续灌胃给药7 d后处死所有大鼠,酶联免疫法(ELISΑ)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 及IL-10的含量。结果:给予不同剂量的GSPE治疗后,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 和 IL-6含量与复发性结肠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IL-4和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GSPE 对复发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大鼠结肠组织中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同时抑制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6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脊髓中MMP-9、ICAM-1、HO-1的mRNA表达来研究苦参素对EAE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EAE组、空白对照组、苦参素低剂量组和苦参素高剂量组。EAE组和苦参素两个剂量组注射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抗原乳剂免疫建立EAE模型。苦参素两个剂量组于免疫当天起鼠尾静脉注射苦参素注射液200 mg·kg-1和100 mg·kg-1。观察3组大鼠的发病情况, 采用5分评分法对症状进行评分。设计和合成三条针对MMP-9、ICAM-1、HO-1mRNA的特异性引物, 采用PCR技术检测苦参素治疗16 d后大鼠脊髓中MMP-9、ICAM-1、HO-1mRNA的表达。结果: EAE组平均症状评分(2.45±0.36)高于苦参素治疗组(1.35±0.21), 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EAE组大鼠脊髓中MMP-9、I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 而苦参素治疗组中MMP-9、ICAM-1的表达与EAE组比较有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EAE组大鼠脊髓中HO-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 而苦参素治疗组中HO-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苦参素能够通过降低MMP-9和ICAM-1mRNA的表达, 并促进HO-1mRNA的表达而发挥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能否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UMS模型组、CUMS+氟西汀(10 mg· kg-1)组、CUMS+阿魏酸钠(50,100,150 mg· kg-1)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连续灌胃给药21 d。旷场实验、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1β、TNF-α、PGE2及IL-10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1β、TNF-α、PGE2及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降低(P<0.01),糖水偏爱实验中糖水偏爱度显著下降(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内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CA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海马IL-1β、TNF-α、PGE2和IL-10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阿魏酸钠和氟西汀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CUMS诱导的上述改变。结论:阿魏酸钠能明显改善CUMS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氧化应激水平和改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