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和放疗剂量学因素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急性血液学毒性(hematological toxicity,HT)的影响,以寻求方法减少HT的发生。方法: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放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7例宫颈癌患者发生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因素,临床因素包括年龄、分期、病理类型、有无同步化疗等,剂量学因素包括骨盆骨髓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Dmax、Dmin、Dmedian、Dmean、PTV的V100(%)、Dmedian、Dmean,以及外照射剂量、SIB、外照射野数、CI、HI。结果:单因素及相关分析显示,HT 0-2级与HT 3-4级的分期、同步化疗、骨盆骨髓的V30、V35、V40、V45、V50、Dmax、Dmedian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P=0.002,OR=33.942)、骨盆骨髓V40>34.116%(P=0.002,OR=11.543)是发生3-4级HT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发现同步化疗患者中,骨盆骨髓V40>34.116%时发生3-4级HT的患者显著增多(P=0.008)。结论:同步化疗和骨盆骨髓V40>34.116%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发生3-4级急性HT的原因,骨盆骨髓剂量限定有助于减少血液学毒性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后发生椎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在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148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椎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以评估其狭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放射治疗后椎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 放疗后椎动脉狭窄发生率较放疗前高(47.3% vs 8.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和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与椎动脉狭窄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60 Gy(OR=3.130,95%CI:1.417~6.914,P=0.005)、高脂血症(OR=2.549,95%CI:1.118~5.812,P=0.026)、高血压(OR=2.407,95%CI:1.130~5.127,P=0.023)、吸烟(OR=1.041,95%CI:1.006~1.077,P=0.022)是椎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60 Gy、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是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椎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lsevier、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探索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儿童ALL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并评估其质量。优势比(ORs)及95%可信区间(CIs)评估关联强度。应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漏斗图评估发表性偏倚,敏感性分析采用逐一排除的方法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儿童ALL患者2 326例,对照3 09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纳入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Meta分析结果示,在整体人群纯合子模型和显性模型发现MTRR A66G多态性与儿童ALL风险有关联(GG vs. AA: OR=0.81, 95%CI: 0.69~0.95, P=0.009; AG+GG vs. AA: OR=0.87, 95%CI: 0.77~0.98, P=0.03);根据种族 进行亚组分析时在白种人群中发现显著性关联(AG vs. AA: OR=0.84, 95%CI: 0.72~0.99, P=0.04; GG vs. AA: OR=0.79, 95%CI: 0.66~0.95, P=0.01; AG+GG vs. AA: OR=0.82, 95%CI: 0.71~0.96, P=0.01)。漏斗图未检测出显著性发表性偏倚,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稳定可靠。结论 目前Meta分析表明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儿童ALL发生风险存在关联,尤其在白种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期间与严重急性血液学毒性相关的临床因素及盆腔骨髓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行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记录相关临床信息,并在放疗系统内勾画骨盆骨髓及其亚区(髂骨、下位骨盆、腰骶椎),获得体积-剂量参数,包括骨髓体积、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平均剂量。放疗期间的血液学毒性依照CTCAE4.0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严重血液学毒性组(HT3+组)及轻度组(HT3-组)。结果:HT3+组与HT3-组的临床因素中性别、BMI、同步前有无诱导化疗以及剂量学的大部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骨盆-V10、下位骨盆-V30、腰骶椎-V10与HT3+显著相关,是引起直肠癌同步放化疗严重急性血液学毒性的独立因素。ROC曲线确定3个参数的界值分别为:94.23%、48.05%、91.77%。结论:直肠癌放化疗中应重视对骨盆骨髓的保护,将骨髓作为剂量限制因素进行优化,减少严重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一线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含铂类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的1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rs10759225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患者疗效及血液学毒性的关系。结果 150例NSCLC患者的总有效率(ORR)为28.7%(43/150)。与携带G/G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A等位基因型(G/A和A/A)患者接受含铂类方案治疗的ORR显著提高(OR校正=1.780,95%CI:1.110~2.884,P=0.042)。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6个月,各基因型患者的m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参照,A/A基因型与患者化疗后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风险相关(OR校正=0.468,95%CI:0.204~0.711,P=0.008);A等位基因型分别与患者发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OR校正=0.502,95%CI:0.155~0.887,P=0.022)和≥Ⅰ度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有关(OR校正=0.494,95%CI:0.101~0.833,P=0.047);而G/A基因型与患者发生Ⅱ/Ⅲ度贫血的风险有关(OR校正=0.504,95%CI:0.213~0.890,P=0.047)。结论 RAD23B基因rs10759225位点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治疗NSCLC的疗效及血液学毒性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关。与携带G/G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A等位基因型患者的疗效更好,但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Ⅱ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Ⅱ期鼻咽癌患者56例为同步组,同期行单纯放疗的Ⅱ期鼻咽癌患者51例为单放组。对两组患者生存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及无失败生存率。 结果 同步组与单放组相比,各种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及无失败生存率的风险比(HR)分别为1.15 (95%CI=0.21~6.36)、1.10 (95%CI=0.26~4.73)、1.16 (95%CI=0.33~6.89)、1.38 (95%CI=0.36~5.2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是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30),年龄越大生存率越低。 结论 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未能改善Ⅱ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Ⅱ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老年食管鳞癌调强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调强放疗的94例80岁以上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IL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94例患者RILI发生率为24.5%(23/94),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肺部有基础疾病、双肺V5和双肺V20与RILI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V5≤55%是RILI的保护因素(OR=0.072,95%CI:0.017~0.308,P<0.001),肺部有基础疾病是发生RILI的危险因素(OR=11.289,95%CI:2.186~58.312,P=0.004)。结论 80岁以上食管鳞癌患者调强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肺部有基础疾病可增加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风险,控制双肺V5≤55%可有效减少R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及风险模型预测。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171例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ESD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度及预测性进行验证。结果 高血脂(OR=0.216, 95%CI: 0.052~1.274)、抗菌药物使用情况(OR=12.591, 95%CI: 3.242~48.899)、是否入住CU(OR=12.591, 95%CI: 0.015~0.281)、是否吞咽障碍(OR=0.217, 95%CI: 0.048~0.972)、浸润深度(OR=0.12, 95%CI: 0.025~0.572)、口腔护理(OR=8.976, 95%CI: 2.291~35.16)及留置胃管(OR=3.906, 95%CI: 1.097~13.907)为ESD术后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ESD术后并发肺炎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表明:预测值和观察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Bootstrap部验证法对ESD术后并发肺炎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高达0.937(95%CI: 0.929~0.945),说明列线图模型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 结论 对行ESD术后的早期胃癌患者及时考虑高血脂、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入住ICU、是否吞咽障碍、浸润深度、口腔护理及留置胃管等因素综合评估ESD术后肺炎的发生率,能提高对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并发肺炎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放疗能否降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有创操作通道转移(PTMs)发生率。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MPM有创操作通道进行预防性放疗的相关研究,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6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放疗不能降低所有MPM患者PTMs的发生率(OR=0.48, 95%CI: 0.22~1.07, P=0.07)。而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预防性放疗能有效减少进行大口径操作的MPM患者(OR=0.39, 95%CI: 0.18~0.84, P=0.02),或上皮型MPM患者(OR=0.21, 95%CI: 0.11~0.69, P=0.006)医源性PTMs的发生。结论 预防性放疗能有效预防进行开胸手术、胸腔镜、留置胸壁引流管等大口径操作或病理类型为上皮型MPM患者医源性PT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明确碘摄入量、富碘食物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根据PICOS制定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及WanFang Data,并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关于碘摄入量、富碘食物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相关的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4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2和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软件将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9篇研究,共5 37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碘摄入量≥300微克/天、经常食用海鱼(≥3次/周 或≥12次/月)能够降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碘:OR=0.74, 95%CI: 0.60~0.92,P<0.05;海鱼:OR=0.69, 95%CI: 0.53~0.90, P<0.05)。未发现贝类与甲状腺癌的发病存在显著关系。结论 适当多摄入碘(≥300微克/天)或经常食用海鱼能够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可能是甲状腺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卵巢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晚期(A组,FIGO Ⅲc/Ⅳ期,n=16和复发性,B组,n=30)卵巢癌腹膜癌患者接受了CRS+HIPEC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次要指标为安全性。结果 A、B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74.0月和57.5月(P=0.68)。腹膜癌指数(PCI)≤20(n=24)和>20(n=22)的中位OS分别为76.6和38.5月(P=0.01)。CC 0~1分和CC 2~3分的中位OS分别为79.5和24.3月(P=0.00)。对复发性卵巢癌腹膜癌患者来说,铂类敏感型和耐药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6 5 . 3 和2 0 . 0 月(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多因素分析显示,CC 0~1分、术后化疗≥6周期为改善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RS+HIPEC可延长卵巢癌腹膜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肝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联合二期肝部分切除与急诊肝部分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破裂出血的疗效区别。方法 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搜索国内外关于急诊TAE联合二期肝部分切除与急诊肝部分切除治疗HCC破裂出血效果对比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篇,与急诊肝部分切除组相比,急诊TAE联合二期肝部分切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OR=0.27, 95%CI:0.03~0.40, P=0.008),1、2、3年生存率无明显升高(1年生存率:OR=1.63, 95%CI:0.84~3.16, P=0.15;2年生存率:OR=1.40, 95%CI:0.63~3.11, P=0.41;3年生存率:OR=1.13, 95%CI:0.48~2.68, P=0.78)。结论 急诊TAE联合二期肝部分切除治疗HCC破裂出血,与急诊肝部分切除相比,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1、2、3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后短期内使患者受益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行同步放化疗的103例老年中晚期(ⅡB~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高NLR组(NLR≥3.48)和低NLR组(NLR<3.48),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高NLR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低NLR组(57.69% vs 84.31%,χ2=8.840,P=0.004)。NLR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高NLR组中位OS低于低NLR组(24.0个月 vs 46.0个月,χ2=7.187,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3.48是影响老年中晚期宫颈癌鳞状细胞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7,95%CI:1.086~3.456,P=0.025)。结论 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NLR高同步放化疗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探索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入组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的临床病理指标和超声指标。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超声指标。结果 共纳入1 05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低淋巴结负荷(1~2枚淋巴结转移)398例(37.7%),高淋巴结负荷(≥3枚淋巴结转移)657例(62.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5岁(OR=1.56,95%CI:1.20~2.02,P=0.001),超声肿瘤大小<20.0 mm(OR=1.54,95%CI:1.14~2.09,P=0.005)、超声淋巴结长径<20.0 mm(OR=2.03,95%CI:1.48~2.79,P<0.001)、超声淋巴结短径<8.6 mm(OR=1.41,95%CI:1.06~1.89,P=0.019)和超声可疑淋巴枚数1~2枚(OR=2.74,95%CI:1.63~4.61,P<0.001)与低淋巴结负荷独立相关。孕激素受体和淋巴结长径是DFS(HR=2.06,95%CI:1.21~3.50,P=0.008;HR=1.66,95%CI:1.15~2.40,P=0.007)和OS(HR=4.53,95%CI:2.18~9.59,P<0.001;HR=3.49,95%CI:1.96~6.20,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声特征有助于预测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负荷及预后,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936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获取有关VEGF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从纳入文献中提取相关数据,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应用Stata12.0软件以不同合并模型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VEGF基因+936C/T位点共纳入10项研究,累计病例8752例,对照8961例,合并分析结果:加性模型T vs.C:OR(95% CI)=0.90(0.81~0.99);共显性模型CT vs.CC:OR (95%CI )=0.88(0.78~0.90),TT vs.CC: OR(95%CI)=0.91 (0.74~1.12);显性模型TT+CT vs.CC:OR(95%CI ) =0.88 (0.78~0.99); 隐形模型TT vs.CT+CC: OR(95%CI)=0.93 (0.76~1.15)。结论 VEGF基因+936C/T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的易感性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外显子丢失与肝细胞癌(H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有关Fhit基因转录外显子丢失与HCC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并从纳入文献中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个研究,涉及肝炎病毒相关HCC162例,对照组170例包括癌旁肝硬化组织136例,正常肝组织34例。HCC组与对照组Fhit外显子丢失比较的OR=5.02(95%CI: 2.99~8.43,P<0.00001);亚组分析显示,HCC组与癌旁肝硬化组织组比较的OR=3.55(95%CI: 2.06~6.13,P<0.00001);癌旁肝硬化组织组与正常肝组织组比较的OR=8.23(95%CI: 1.47~45.94,P=0.02)。结论 Fhit基因转录过程中外显子丢失可能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肝炎病毒可能作用于肝细胞Fhit基因脆性位点造成其转录过程中外显子丢失,引起肝细胞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