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1-2012年于贵州省油菜主产区设置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试验,以推广品种油研599为材料,研究施肥对产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了解当地(典型的南方水稻土)的养分限制因子,为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提高了直播油菜的产量,各处理中以NPKB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为2 189kg/hm2。缺氮、缺磷、缺钾和缺硼处理相比NPKB处理分别减产961、342、295和184kg/hm2,表明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N〉P〉K〉B。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NPKB处理增加了施肥量,产量明显提升,平均增产430kg/hm2;养分累积量和肥料利用率也均有明显提高,氮、磷、钾及相应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28.6kg/hm2和13.5%、9.6kg/hm2和3.3%、71.4kg/hm2和23.9%。从经济效益看,NPKB处理相比FFP处理收益平均增加1 109元/hm2。肥料合理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直播油菜产量、养分累积和经济效益,在当前贵州省直播油菜的生产中,应积极推行合理的平衡施用技术和科学的施肥方法,从而达到高产、高效、高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月梅 《中国油料》2012,(2):174-180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对青海省互助县种植的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春油菜(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2号)籽粒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钾肥的影响相对较小;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氮、磷、钾肥的施用可显著促进成熟期春油菜地上部N、P、K素累积量(P〈0.05);不同肥料的春油菜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3kg/kg N、5.6kg/kg P2O5和1.7kg/kg K2O;肥料表观利用率分别为N 33.6%、P2O57.8%和K2O 52.0%,N、P、K肥对油菜籽产量的偏生产力分别为28.0kg/kg N、46.7kg/kg P2O5和26kg/kg K2O。青海省互助县种植条件下,当春油菜产量水平在3 504kg/hm2时,NPK配施条件下每生产100kg籽粒需要吸收N、P2O5、K2O量分别为4.6kg、2.0kg和5.6kg,氮磷钾比为1∶0.43∶1.21。油菜生产实践中实现高产目标需同时关注地力培肥和平衡施肥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相比,施磷肥(P2O5)37.5、75.0和11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24.2%、42.9%和43.2%,籽粒含磷量增加10.5%、16.7%和27.1%,植株地上部磷素总累积量提高36.1%、59.1%和78.7%。施磷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油菜对磷素的吸收和累积,显著增加100kg籽粒需磷量。但磷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磷肥用量为75.0kg/hm2时可达到油菜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1个大田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2O)60、120和180kg/hm2与不施钾相比平均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9%、21.6%和19.8%,籽粒含钾量增加2.7%、9.0%和7.8%,植株地上部钾素总累积量提高42.9%、63.0%和82.2%。说明施钾能提高油菜籽产量、提高油菜对钾素吸收和累积。油菜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100kg籽粒需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钾肥高产高效生产的推荐使用范围为60~120kg K2O/hm2。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烤烟种植养分利用率,降低化学肥料使用量,以南江三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聚天冬氨酸对烤烟生长、产量及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肥20%水平下,添加聚天冬氨酸促进了烤烟生长及地上部干物质累积,烤烟根系活力、ATPase活性、光合速率等显著提高,且高水平聚天冬氨酸更有利于烤烟生长。与常规施肥相比,减量施肥+聚天冬氨酸处理烟叶氮磷钾累积量涨幅分别为2.79%~8.66%、2.31%~9.2%、1.15%~4.45%;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6.79%~32.29%,5.71%~21.31%和1.36%~31.08%;烟叶产量变幅为-6.28%~2.46%,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见,施用聚天冬氨酸可以提高烤烟对养分的吸收,减少肥料施用量;以添加5%聚天冬氨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75、150和2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41.9%、70.3%和66.2%,籽粒含氮量分别提高9.1%、14.2%和13.1%,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59.6%、111.6%和108.0%。施氮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籽粒需氮量,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氮肥用量在150kg/hm2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大宝山缺硅的农田进行了硅肥施用对甘蔗产、质量影响的研究。通过不同施肥量及不同施肥方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甘蔗(黑皮果蔗)的产量,在硅肥施用量375~1500kg/hm2的区间内,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蔗产量增加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9.6%~26.7%,最高可增产甘蔗40.5 t/hm2;另外,施硅肥能提高甘蔗的糖分,在施用量375~1500 kg/hm2的施用量区间,蔗汁糖分增加的幅度为0.3%~2.0%(绝对值);田间调查还显示,施用硅肥对甘蔗株高及有效茎数影响不大,但能增加甘蔗的茎径0.24~0.64 cm,并使叶片较为直立,生长后期顶叶较为青翠,能使光合作用更为合理;在同样的施肥量下,采用基肥+追肥的施用方式,其增产、提质的效果优于一次性基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油菜施肥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20个油菜主产县(市)的356个农户2007/2008年度油菜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种植油菜的田块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仅为19.8%。全省油菜氮(N)、磷(P2O5)和钾(K2O)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71.9、61.7和50.3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36∶0.29,其中化肥提供的N、P2O5和K2O分别占总投肥量的96.1%、92.1%和80.3%。施肥量分级结果表明,农户普遍重视氮肥的施用,施氮(N)量〉120 kg.hm-2的田块比例为64.3%;磷、钾肥施用不足,施磷(P2O5)、钾(K2O)量〈45kg.hm-2的比例分别为35.4%和48.9%。油菜施肥次数以两次(基肥+1次追肥)的比例最高,占56.0%;78.3%的氮肥用作基肥施用。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种植中的施肥问题主要有:(1)养分不平衡,磷、钾肥用量偏低,尤其钾肥用量明显不足;(2)有机肥施用比例、施用量偏低,秸秆还田率低;(3)氮肥用量不足及过量的现象均有存在;(4)施肥次数与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规律不匹配,前期氮肥用量比例过高。  相似文献   

9.
依据番茄的营养特点及需肥量确定基本配方,以寿光大棚土壤供肥力、有机肥施用水平、施肥方法及造纸污泥对土壤养分的作用等为主要校正因素,制定大棚番茄专用肥最佳养分配比以及利用造纸污泥生产番茄专用肥的原料配伍、处理方法及工艺技术要点。造纸污泥大棚番茄专用肥在大棚番茄上的肥效试验表明:造纸污泥大棚番茄专用肥产量较同含量复合肥提高8.29%,施用后,土壤容重降低,有机质以及速效氮磷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利用造纸污泥堆肥制成针对性强、养分全面均衡、有效养分利用率高的增产效果明显的作物专用肥料产品,可提升造纸污泥农业资源化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蔗专用生物有机肥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施用豫园甘蔗专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促进甘蔗生长,不同处理间分蘖率、株高、茎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处理间茎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施用豫园高浓度生物有机肥的蔗茎产量为108705kg/hm2、含糖量为18015kg/hm2,比灭活后的94650kg/hm2和14745kg/hm2、常规施肥的96840kg/hm2和16155kg/hm2、空白施肥的51510kg/hm2和8070kg/hm2分别增产增糖14055kg/hm2和3270kg/hm2(增产率14.8%,增糖率22.1%)、11865kg/hm2和1860kg/hm2(增产率12.3%,增糖率11.5%)、57195kg/hm2和9945kg/hm2(增产率111.0%,增糖率116.17%),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调整不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油菜品种的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大田试验条件下,根据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广泛种植的3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差异,以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平均值为界线将供试品种分为4类,即A-高效吸收高效利用型、B-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C-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和D-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研究4类油菜的生长性状、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和分配的特点。结果显示,A类品种在主序长、主序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等农艺性状上表现很强的生长优势,B、C两类居中,D类品种最低。氮素吸收效率高的品种,其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相对较多,不同类型油菜的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顺序为C、A〉D、B;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在籽粒中的分配相对较多,而在果壳中分配相对较少,籽粒产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量顺序则为A〉B、C〉D。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不同钾素利用效率的植株所具有的表型特征,以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广泛种植的3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小区以最佳肥料用量(每公顷210kg氮,45kg五氧化二磷,67.5kg氧化钾)种植油菜,比较不同品种油菜对钾素的吸收利用率。根据平均值法可将材料分为四类:A-高效吸收高效利用型、B-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C-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D-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比较发现:A类的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籽粒产量和茎秆干物质均显著高于B、C、D三类,每角粒数显著大于D类,而分枝节位则显著小于D类。A类籽粒钾含量和钾(氧化钾)积累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地上部钾积累总量表现为A(和C)高于B(和D)。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胡麻产量、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无论施氮与否,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养分吸收、累积和转运规律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氮量有极大关系。施氮量为55.2kg·hm-2时,叶和茎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大;叶中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贡献率要比茎高出89.18%、83.36%和86.36%。胡麻籽粒中47.10%-57.66%的氮素来源于叶,22.46%-30.94%的氮素来源于茎,21.00%-30.48%来自籽粒生长后期从土壤中吸收。施氮量为27.6、55.2、82.8 kg·hm-2时,胡麻籽粒产量分别比不施氮增加了10.21%、16.92%和15.55%。施氮量为27.6-55.2 kg·hm-2时,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分别为51.10%-68.63%和51.54-97.16kg·kg-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态环境,施氮量在27.6-55.2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当前推广的6个油菜品种秦优11号(QY11)、中农油2008(ZNY2008)、中油杂11号(ZYZ11)、湘油17(XY17)、浙油601(ZY601)和沪油杂1号(HYZ1),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品种对施肥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同施肥处理下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不施N(PKB)、不施P(NKB)、不施K(NPB)及NPK全施(NPKB)处理下品种间最大差异分别为385、244、759和720kg/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8.1%、25.5%、16.4%和11.0%。氮、磷、钾施用可显著提高各品种产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NPKB处理相比PKB、NKB及NPB处理分别增产1101~2012、1681~2459和293~1567kg/hm2,N、P、K积累量分别增加63.0~113.2、17.2~23.8和94.1~166.3kg/hm2。不同品种氮、磷、钾肥利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对氮、磷、钾的响应一致,其中秦优11号对氮、磷、钾肥施用的敏感程度均大于其它品种,湘油17耐低氮、低磷和低钾的能力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5.
在棉田免耕套栽条件下,研究了油菜氮磷钾(NPK)肥施用效果及肥料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了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N、P、K三要素增产效果依次为:N〉P〉K。通过对肥料效应模型的筛选,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油菜氮(N)、磷(P2O5)、钾(K2O)的适宜推荐用量分别为205kg/hm^2、76kg/hm^2、3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