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测量正常颈曲、腰曲的弓形面积,为临床观察颈、腰曲变化提供数据。方法:按Borden法和Seze法的标准,测出正常颈曲和腰曲,然后按数学几何学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即S弓形=πr^2a/360^。-1/2LH,计算出正常的颈曲、腰曲的弓形面积,并统计正常颈曲126例,正常腰曲114例,经统计学处理得出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正常颈曲弓形面积为均值(x)14.10cm^2(标准差2.86cm^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为均值(x)32.36cm^2(标准差5.26cm^2)。结论:对椎曲弓形面枳进行计算,统计出其正常值范围,将为临床观察椎曲的改变提供数据化的观测方法,为整脊疗法的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推拿配合调曲牵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组优良率81.7%,常规手法加腰牵治疗组优良率61.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治疗前JO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JOA均有改善,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下肢直腿抬高角度均有改善,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组治疗后的下肢抬高角度大于常规手法加腰牵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非手术疗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颈腰曲弓形面积测量法——240例正常颈腰曲弓形面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正常颈曲、腰曲的弓形面积,为临床观察颈、腰曲变化提供数据。方法:按Borden法和Seze法的标准,测出正常颈曲和腰曲,然后按数学几何学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即S_(弓形)=(πr~2α/360°)-(2/1)Lh,计算出正常的颈曲、腰曲的弓形面积,并统计正常颈曲126例,正常腰曲114例,经统计学处理得出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正常颈曲弓形面积为均值(x)14.10cm2(标准差2.86cm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为均值(x)32.36cm2(标准差5.26cm2)。结论:对椎曲弓形面枳进行计算,统计出其正常值范围,将为临床观察椎曲的改变提供数据化的观测方法,为整脊疗法的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较客观地反映颈腰劳损病所致的颈腰痛的轻重和治疗效果,日本骨科协会(JOA)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颈腰痛17分评分标准,后又增加到29分评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整脊治疗学是以“理筋、调曲、练功”三大原则,“整脊手法、针灸、辨证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综合疗法.以调整脊柱、关节紊乱使之平衡为主要目的;因此在临床观察和诊疗范围、治疗效果上与日本骨科协会要求有所不同。现结合临床和中国整脊学的特点,提出以下60分评分标准,供参考、修订、补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矫盆整脊手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探索新途径。方法:针刀松解后进行四维调曲、手法矫盆整脊、口服自拟生骨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果:最终对238例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优良率达80%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传统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病及脊柱连带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应用韦以宗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和椎体板块移动与椎曲论,配合以宗四维整脊牵引床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为较客观地反映颈腰劳损病所致的颈腰痛的轻重和治疗效果,日本骨科协会(JOA)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颈腰痛17分评分标准,后又增加到29分评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整脊治疗学是以“理筋、调曲、练功”三大原则,“整脊手法、针灸、辨证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综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本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470例。分为C1组:经颈椎间盘突出的关节突和横突注药并银质针导热治疗;C2组:银质针导热治疗;L1组:经腰关节突和椎板肌肉附着点注药并银质针导热治疗;L2组:银质针导热治疗。随访治疗后6个月的效果。结果C1、C2、L1、L2组3~6个月随访的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轻、中度椎间盘突出的优良率均为100%,重度者为75%~84%。C1、L1组先行注药者,在1个月内疗效更显著。结论经感受器通路银质针导热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悬吊牵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布带悬吊牵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布带悬吊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口服中药治疗,8~10周后带腰背支具下床挺腰活动,在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后前缘及侧面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117例病人进行出院后经1~3年随访,112例症状及阳性体症基本消失,脊柱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73%。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有明显提高(P〈0.01),压缩椎体侧面高度有明显恢复(P〈0.01),脊柱后凸Cobb角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该疗法可使病椎椎体恢复一定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复位效果佳,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经济、可靠、实用,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放射学检查,确立诊断标准,以期为采用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临床选择。方法:收治颈性眩晕患者72例。对于治疗的效果进行等级评分,其评分的依据为相关影像学检查及功能恢复的程度。选择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加牵引下正骨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2例患者均获矫正治疗,平均随访1年,随访率100%。72例患者的眩晕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他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失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测试颈椎的功能有了较大的改善;影像学检查fX线)结果示颈椎的生理曲度基本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恢复的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恢复程度为优47例(65%);良19例(26%);一般6例(8%);差0例。优良率91%。结论:牵引下正骨并配合穴位注射用于治疗颈性眩晕,能够有效的恢复寰椎的侧移和旋转,并能够消除错位的颈椎对颈动脉的不良影响,其治疗对颈性眩晕及其他,临床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调颈还腰手法,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临床资料,将调颈还腰法与普通按摩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结果 调颈还腰法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普通按摩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颈腰椎退行性变同时存在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Liu XY  Li CD  Yi XD  Ma ZT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63-765
目的探讨颈、腰椎疾病同时存在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总结53例颈腰椎疾病同时存在的病例其临床特点和随访结果。单纯颈椎手术19例,单纯腰椎手术16例,颈腰椎同时联合手术7例。所有患者均以JOA评分记述。结果颈、腰椎病变多为颈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77.8%(35/44)症状改善率为优良,其中68.6%(24/35)为单次手术,改善率为75.9%,优良率为80.0%;31.4%(11/35)患者为颈腰椎间断依次手术,改善率为78.4%,优良率为78.5%。13.6%(6/44)单纯颈、腰椎手术患者改善率为中,6.8%(3/44)经2次手术后改善率为中。5例第1次手术时漏诊,29例术前判断存在主病灶,存在主病灶29例中随访25、例,改善率为76.5%,优良率为96.0%。结论颈、腰椎病变多为颈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的共同基础是脊椎的退变。明确主病灶,确定正确的手术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探求新方法。方法:178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予以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88例,仅予腰椎牵引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率78.9%,有效率94.5%;对照组治愈率46.6%,有效率78.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使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明显,效果比单纯使用腰椎牵引物理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3.
顾非  黄湧  王峻良  卫明  郑磊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15-117,120
目的进一步论证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同时研究其对于腰椎生理曲度改善的程度。方法研究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入三步推拿组、牵引治疗组和传统手法组,每组60例。三步推拿组采用松解、调整、整理三步治疗,每次治疗20 min;牵引治疗组采用电动机械牵引床牵引患者腰椎,每次治疗20 min;传统手法组采用松解、拔伸、按压、调整等手法,每次治疗20 min。三组均以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比较三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选用Seze法测量值观察三步推拿法对于腰椎生理曲度改善的效果。结果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三步推拿组85.00%、牵引治疗组60.00%和传统手法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治疗方法对于腰椎生理曲度都有改善。组间两两比较:三步推拿组与牵引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步推拿组与传统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治疗组与传统手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三步推拿法等同于传统手法,且两者均显著优于牵引治疗组。结论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于腰椎曲度的改善等同于传统推拿手法,且明显优于单一的牵引治疗,其具有简捷、易掌握的特点,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有着更为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李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5):668-669,672
目的:探讨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观察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对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的不同症状采用分期综合疗法。急性期以静脉滴注、穴位注射与牵引为主;缓解期以牵引和推拿为主;恢复期以推拿按摩与中药内服为主。结果:150例患者中,治愈61例,好转76例,未愈13例,治愈率40.67%,总有效率91.34%;结论: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椎间盘镜手术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和(或)侧隐窝狭窄,并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4~38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优2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29/32);按脊柱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25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28/32)。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廖波  何浚治 《西部医学》2014,(8):1043-1045
目的 观察中医保守疗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采取间歇牵引、何氏手法治疗、穴位注射、内服外用中药、温针以及中药熏药等保守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用甲钴胺注射液2mg、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0.9%氯化钠20ml、2%利多卡因5ml骶管注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恢复优良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8.4%,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医保守疗法配合骶管注射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术后予以腰椎土法牵引治疗7 d。治疗后随访4个月,按照日本腰背痛手术评分(JO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4个月后,接受随访的40例患者中,优18例,良18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90.0%。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10例,显效2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2)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7±1.0)分和(1.0±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3)除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腰痛外,其他无1例出现神经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较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痛楚,具有简便、易行、价廉、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安全系数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和疗效巩固问题,据脊柱生物力学、解剖学及临床分析腰椎曲度的差异与临床医嘱“笼统”性问题,提出依据患者腰椎曲度差异而科学地选择坐、卧、锻炼等方式,促进『街度的重建和恢复,巩同疗效并维持脊柱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IQ智能脉冲枪治疗颈椎曲度变直的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颈椎曲度变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IQ智能脉冲枪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颈椎曲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牵引疗法比较,IQ智能脉冲枪治疗颈椎曲度变直临床效果较好,颈椎病症状改善更大,是治疗颈椎曲度变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按照CT/MRI表现将椎间盘突出分为3种,比较不同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结果;均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医用臭氧6-15 ml,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时,向椎旁组织内神经根旁注入臭氧10 ml及复方倍它米松1 ml 2%利多卡因0.5 ml 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的混合液;按照纤维环是否破裂分组研究纤维环破裂与疗效的关系;另对3例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导致腰腿痛患者行试验性的臭氧注射治疗.结果: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注射治疗后6个月复查14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7.03%,其中34例椎间盘膨出31例有效(91.18%),119例椎间盘突出106例有效(89.08%),9例椎问盘脱垂4例有效(44.44%);72例纤维环完整者63例(87.5%)有效,47例纤维环破裂者32(68.05%)例有效;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3例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6个月后随访发现2例有效.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运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疗效确切,膨出突出类型疗效较高;纤维环破裂疗效较好,对轻度的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可以试行臭氧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