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PET/CT是将PET和CT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核医学影像设备,他实现了PET与CT同机图像融合,其应用快速普及.简要介绍了PET/CT的特点,并结合日常的一些维修维护工作总结了PET/CT的一般维护保养项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PET/CT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尚辉 《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1):20-20,11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核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PET/CT是同机具有多层螺旋CT和PET的图像融合设备.本文综述了PET/CT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PET/CT 从根本上解决了核医学图像解剖结构不清楚的缺陷,同时又采用CT 图像对核医学图像进行全能量衰减校正,使核医学图像真正达到定量的目的并且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实现了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信息的互补.这种一体化机型将PET 扫描仪与CT 扫描仪装配在同一机架内,二者共用同一检查床,由同一计算机工作站控制,在受检者不动的前提下,一次检查就完成两项扫描.PET/CT 是目前分子显像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可明显缩短检查时间,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ET/CT 可同时提供PET 图像与CT 影像,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图像融合.  相似文献   

4.
核医学既是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新兴技术,又是诊断治疗疾病具有独到之处的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在医学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1二手SPECT(以下简称二手机)的形成我国近些年核医学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其设备(主要指SPECT等影像设备)的发展更是让人瞩目。以前高档SPECT、PET、CT/PET这些世界上最尖端的核医学影像设备在近几年也雨后春笋般引入国内,使我国核医学的发展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就拿西安来说,从2000~2003年,先后有3家医院引进了PET或高档CT/PET,在整个亚洲都称得上数一数二的设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PET/CT中心建设中PET/CT设备的配置条件,探讨设备的选型依据。方法:根据我国关于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新政策以及PET/CT的原理、结构和技术性能,论述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所需的条件及PET/CT设备的选型。结果:①拟申请配置PET/CT的医疗机构在医院等级、床位数、年门诊量、年出院患者数及相关科室(核医学科、肿瘤科及影像科等)的规模、人员和科研等方面需满足卫生部《2011-2015年全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配置规划》中的有关要求;②医疗机构选择PET/CT机型需关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③获得PET/CT配置许可指标的医疗机构需参加卫生部集中招标采购的流程。结论:给出建立PET/CT中心需具备的软硬件和设备的选型参数,为医疗机构建设PET/CT中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房爱玲 《医疗设备信息》2007,22(5):57-57,2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核医学发展史上的一项新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PET/CT的设备概况及其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核医学影像设备SPECT和PET/CT进行性能检测,分析青海省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现状;方法 依据WS523-2019、NEMA NU2-2007和GB 17589-2011标准,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测量了4台SPECT设备和1台PET/CT的性能指标;结果 对于SPECT,按照WS523标准对合格限值的要求,2019年有1台SPECT的固有空间线性不合格,对于PET/CT,2020年的设备性能检测结果优于2019的结果;结论 定期的校正、保养和维护对核医学设备的质量控制很重要,加强日常质量控制,可以提升设备性能,为临床应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放射卫生要求,对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场进行检测和调查,将所得数据和资料与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核医学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40 μSv/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0 Bq/cm2结论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选址适宜,布局基本合理,辐射防护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9.
芦铭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3):100-101
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生物医学理论的学科,SPECT/PET是进行核医学检查的重要设备之一。本文主要介绍GE的Infinia型SPECT/PET的简单工作原理和维修经验。  相似文献   

10.
1引言随着Infinia Hawkeye仪器批量进入我国,给我国基层医院核医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Infinia Hawkeye是一种带有符合线路的SPECT/CT,不仅具有所有SPECT的功能,还具有部分PET的功能,兼有CT的定位功能。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核医学显像设备由探头机架、患者检查床和核医学图像处理工作站3个部分构成。如果将探头比喻为人的眼睛,那核医学图像  相似文献   

11.
在分子影像学发展的过程中核医学分子成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型仪器如PET、SPECT的广泛应用为核医学的兴盛带来了新的契机,并以新的成像概念进入到了可实时动态观察在体生物学行为的时代。依据不同成像模态的优势,核医学将CT作为贴合补充,使PET/CT、SPECT/CT应运而生。SPECT/CT融合了SPECT的功能显像和CT的解剖显像,为多种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综合全面的影像依据。小动物SPECT/CT作为基础医学分子影像的重要研究平台,不仅为基础分子研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PET/CT使用基本状况,通过对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的监测,掌握目前上海市PET/CT场所防护情况。方法 普查上海市PET/CT医疗机构,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β表面污染两项检测指标进行现场监测。结果 截止2011年底,上海市共有PET/CT 13台。现场检测表明,候诊室及注射室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相对较高,候诊室门四周最高达19 552 nSv/h,注射室桌面最高达6 136 nSv/h,注射室中央最高达5408 nSv/h。PET/CT工作场所β表面污染无超国家标准限值情况,但注射室内,尤其是传递窗及废物桶四周仍然较高。结论 上海市PE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较得当,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水平能控制在标准限值内,但国家标准对PET/CT等核医学场所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并没有限值,防护重点仍是外照射的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某医院PET/CT中心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阶段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工作,特别是预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在现场核实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某PET/CT工作场所布局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PET/CT中心平面布局存在不合理之处,包括:场所布局未按从低活性区向高活性区布置,未设置卫生通过间,未设置放射性药物和废物运输专用通道。结论 核医学工作场所合理的布局是保证其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前提,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是决定其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鼻咽癌(nasophary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后复发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NPC病人于放疗后12~18个月同期行18F-FDGPET/CT和MRI检查,分别由两位核医学科及放射科主治医生进行独立诊断,将18F-FDGPET/CT与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2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结果11例MRI检查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征象,18F-FDG PET/CT显像提示其中5例有局灶性FDG摄取明显增高,诊断为复发,5例经活检未发现复发。7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18F-FDG PET/C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放射性摄取浓聚,该7例18F-FDGPET/CT摄取浓聚的病变处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另两例MRI提示鼻咽癌颅内侵犯,而18F-FDG PET/CT诊断为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后经随访证实,其余经临床随访证实,随访中位时间为13个月。结论与MRI检查相比,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早期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双模态PET/MRI显像技术与其他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方法:随着分子医学及影像医学的飞速发展,将二者结合的分子影像技术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单模态及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主要包括了PET/MRI、光学成像、PET/CT、SPECT/CT、SPECT/MRI及超声分子成像。本文比较了以上各种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前及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结果:双模态PET/MRI优势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科学中的研究,为研究者及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息。结论:多模态分子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势必推动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PET/MRI将解开更多的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6.
PET设备的成像原理、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核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阐述PET成像原理、发展动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方法:从PET的定义开始,介绍原理,临床应用,优缺点和发展动态.结果:PET在心、脑、肿瘤等器官的功能、血流和代谢情况的分析和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PET的发展推动了影像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整体发展,PET/MRI和PET/CT复合系统的应用将核医学影像引向一个新的领域,必将对人类的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