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相山火山岩盆地开展重力、磁法和电法等综合地球物理工作,结合相山火山岩盆地地质背景,着重分析了盆地中部重力、磁场和电场等地球物理特征及火山管道西侧SN向构造、北侧EW向构造特征及成矿条件,认为相山盆地中部应该加大找矿深度,重视和加强"内环"找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相山地区多年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的总结,从地球物理方法角度提出相山地区铀成矿有利远景预测模式,并通过预测模式的应用圈定了多处铀成矿有利远景地段,部分远景地段已被后续的钻探工作证实,并发现高品位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相山矿田北部大量钻孔剖面数据的二次开发、整合,利用钻孔轨迹投影,绘制了五条贯穿相山整个北部地区的NS向钻孔数据提取剖面图,直观清晰地展示出该区地质和铀矿体的分布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打鼓顶组下段较厚,且次火山岩体侵位形式多样。综合认为,相山矿田北部铀成矿主要受断裂构造、次火山岩和岩性界面控制。由南向北看,矿体的分布由组间界面控制逐渐转换为断裂构造、次火山岩体以及次火山岩体和基底变质岩接触带控制,尤其是各种控矿因素叠加及形态变异部位是极为有利的成矿空间。以绘制的钻孔数据提取剖面为依据,认为打鼓顶组下段中侵位的次火山岩、基底界面以及基底变质岩深部隐伏的次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浙赣中生代火山岩地区相当广泛地发育着一种富晶屑或碎斑的酸性火山岩。它们堆积巨厚、分布面积广、生成时间大致相当。其中已陆续发现了铀、金及其它金属矿产。本文对相山及邻区碎斑流纹岩的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对浙赣地区这种富晶屑流纹质火山岩的共性、成因和地质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俄罗斯的斯特莱列措夫、蒙古的多尔诺特及我国的相山等三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中生代火山岩中的铀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控矿因素,由此建立起一个大型、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的以地质工作为核心的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模式,并用于对照评价我国南岭闽、粤、赣边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地区的铀成矿前景。从深部构造特征到火山构造、火山期后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俄罗斯的斯特莱列措夫、蒙古的多尔诺特及我国的相山等三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中生代火山岩中的铀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控矿因素,由此建立起一个大型、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的以地质工作为核心的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模式,并用于对照评价我国南岭闽、粤、赣边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地区的铀成矿前景。从深部构造特征到火山构造、火山期后构造特征以及区域地球化学场来看,认为该地区不具备形成大型、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地质条件,而只能在局部有利地段形成一些单独的大型或中、小型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指出该区今后的工作重点地段是菖蒲盆地和仁居盆地。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相山北部罗陂地区主要铀成矿特征和成矿条件基础上,重点对该地区主要铀成矿控矿要素进行了总结,认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北东向的邹家—布水断裂和沙洲—游坊断裂,花岗斑岩和火山岩盖层之间所形成的多个岩性界面为重要的成矿地质界面。罗陂地区下一步工作应重点追索深部隐伏的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变异部位及各岩性地质界面为主要的成矿部位,两条北东向断裂构造的夹持区为铀成矿远景区,罗陂地区的找矿工作将进一步扩大相山北部的找矿范围。  相似文献   

8.
<正>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李子颖等著《相山火成岩与铀成矿作用》及《相山火成岩与铀成矿作用显微图册》,于2014年6月由地质出版社在北京出版发行。《相山火成岩与铀成矿作用》是作者在完成多个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对我国著名火山岩型相山铀矿田火成岩和铀成矿作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成果和进展的总结。作者从板内地体、深源地幔及热点铀成矿作用出发,突破了传统的岩浆分异和侧分泌的一些成矿学说观点,系统阐述了铀成矿地质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流体作用和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和深部动力学机制,首次提出相山矿田成矿具有深源性,建立了深源热点成矿模  相似文献   

9.
牛头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基底EW向河元背—凤岗断陷带与NE向小陂—芜头断裂的交汇部位,已发现有河元背、牛头山铀矿床及深部多金属矿化信息。牛头山地区是一个构造热液活动叠置区,断裂构造、火山岩组间界面动力变形、热液叠加蚀变和花岗斑岩侵入时的热流体作用是控制多金属矿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多金属矿化地质特征分析,尝试对该地区多金属找矿远景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相山盆地实施放射性物探方法测量,查明了相山盆地放射性异常展布特征。推测并圈定了相山盆地地面伽马能谱铀、钍、钾及土壤氡的异常远景区。通过分析异常远景区及综合信息异常,认为相山盆地放射性异常主要是以相山为中心的断续团块状环形排列并向西延伸至同富,放射性异常受火山塌陷构造控制明显,结合已知铀矿床,表明火山塌陷构造上的放射性异常对相山深部大铀矿评价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据克鲁伦—额尔古纳多金属成矿带内火山岩型铀矿的找矿模式,建立了满洲里南部地区火山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应用专家打分法综合中比例尺多源成矿信息,完成了满洲里南部地区火山岩型铀矿成矿靶区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综合找矿模型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提出了砂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的构建流程;深入研究了DS铀矿床的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及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建立了DS铀矿床的多源信息描述模型,从中归纳总结出DS式铀矿田和铀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完成了东胜—榆林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铀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叙述了浙江省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总结并提出了火山岩型铀矿找矿远景区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活动态U、Mo测量在SHTL地区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素活动态测量是一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为了在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中减小钻探的盲目性,实现快速评价,作者在二连盆地SHTL地区开展了壤中活动态U、Mo测量,以寻找砂岩型铀矿。选取U、Mo活动态中的黏土吸附态作为测量对象,在测区内共圈定壤中黏土吸附态U异常7 个、Mo异常5个。通过U、Mo异常评价并结合地质条件,预测了3个远景地段;经钻探验证发现了铀矿化,表明了活动态U、Mo测量寻找砂岩型铀矿床的有效性。建议在远景地段内进一步进行钻孔揭露。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了菖蒲盆地基底、盖层及构造地质特征,认为该盆地是典型的双峰式火山盆地,与白面石产铀火山盆地相似。通过对菖蒲盆地区域地质条件、铀源、构造、热液蚀变、铀矿化显示、保矿条件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火山盆地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指出白面石式火山热盖型铀矿为该地区下一步主要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10种热液铀矿(火山岩型)成分标准物质,对每种热液铀矿(火山岩型)标准物质中的U、Th、Mo、Cu、Pb、Zn、Co、Ni、Cr、Na_2O、CaO、FeO、Fe_2O_3、TiO_2、P_2O_5、CO_2、F、S等成分进行了定值,其中U的质量分数为7.33~2 583μg/g。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研制规范(JJG 1006-1994)和ISO导则35的要求,对10种热液铀矿(火山岩型)标准物质候选物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其结果符合要求;对每种热液铀矿(火山岩型)标准物质候选物采用9个实验室合作定值的方法进行定值,得到定值结果和相应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7.
塔拉乌苏地区是巴音塔拉凹陷中北部重要的铀成矿远景区。为评价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本次采用RaA法、活性炭法等综合放射性测量技术在该地区进行土壤氡浓度测量,以此划分出土壤氡浓度异常分布范围。结果显示,区内存在DQ-1、DQ-2和DQ-3等3片异常区,经后期钻探查证,已发现铀矿化特征,反映该地区铀成矿潜力较大,认为在DQ-1与DQ-2异常区的夹持部位,为有利成矿预测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傅成铭 《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24(3):136-141,160
以产铀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演化及铀矿化成因特征为基础,将中央亚洲活动带及邻区主要砂岩型铀矿床分为5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对其产出构造地质背景和铀矿化特征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我国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的特征、主要找矿类型和含矿层位。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大湾铀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九嶷山杂岩体中段,有利的成矿环境使该地区成为华南重要的产铀区及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矿集区。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为矿田的主要铀源层之一和成矿有利部位,已探明的铀矿床均产于九嶷山杂岩体中部金鸡岭岩体外接触带。九嶷山杂岩体分别由东、西两个完全独立的岩浆演化中心演化而来,西部岩浆演化中心的金鸡岭岩体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形成了岩浆演化中心、热流体活动中心与矿化中心三位一体的基本构造格局。深大断裂带为成矿流体循环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热动力来源。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地应力转向期,矿化与NW向伸展断裂及其相伴的深源热流体有关。岩体接触带为铀沉淀富集的有利地球化学障。重力、航磁及航空γ能谱异常及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是找铀的重要判据之一。在区域铀成矿环境分析基础上,对该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油-铀”兼探,了解油气矿权区内砂岩型铀矿的资源潜力,在鄂尔多斯盆地内开展了以砂岩型铀矿为勘查对象的老井复查工作,在盆地东南缘X探区发现一批放射性高异常钻井。研究认为,该区具有一定的铀资源潜力。以该区西北部L地区和中部T地区放射性异常特征为基础,对其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位于构造斜坡带,地层平缓,铀源丰富,古气候适宜,砂体稳定发育,具有完整的补-径-排系统和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通过铀成矿机理研究,研究区内砂岩型铀成矿过程可分为沉积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成矿阶段和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保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