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膝关节损伤的低场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诊疗中.由于外伤或运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膝关节损伤很常见.常规X线检查.常仅能显示明显关节骨折,而对关节内半月板、韧带及软骨的损伤显示有很大的局限性。MRI能多平面成像,对软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使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的软骨、韧带、肌肉等满意显示,对平片或CT不能发现的骨挫伤也可清晰显示.是诊断膝关节损伤最理想的检查方法。笔者回顾分析了应用低场MRI明确诊断的85例86个急性膝关节损伤的MRI检查结果.以探讨低场MRI在无明显关节骨折的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外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膝关节外伤中的ll缶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66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经x线检查后进行MRI扫描,MRI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STIR序列,按Schatzker骨折分类法分类,比较X线片与MRI诊断的结果,分析膝关节外伤的MRI表现。结果66例膝关节外伤患者中X线检查60例阳性(90.9%)。MRI检查65例阳性(98.5%);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57例,韧带损伤48例,关节软骨损伤58例,局部骨挫伤34例,关节囊积液或积血61例。结论MRI检查是诊断和评价膝关节外伤较全面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基层医院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半月板损伤74例,其中撕裂28例;韧带损伤78例,其中撕裂25例,以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为主;骨挫伤76例;骨软骨骨折2例。同时发生半月板、韧带、和骨损伤3类中两者及以上的复合性损伤75例(77%)。关节积液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为伴随表现。结论:MRI能准确的显示膝关节外伤后的各种表现,是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8 例急性膝关节损伤病例,均行X线片、磁共振(MRI)检查.按照最终诊断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X线片无一例显示骨折;MRI显示膝关节不同部位骨损伤28 例,半月板损伤25 例,交叉韧带损伤8 例,侧副韧带损伤9 例,膝关节积液28 例.结论 膝关节周围外伤后仅行常规X线片检查容易漏诊,MRI因其具有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及无创伤性等特点,已成为膝关节损伤理想的检查方法.隐匿性骨折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不同.  相似文献   

5.
MR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医师对骨挫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经MRI检查确诊的膝关节骨挫伤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12~69岁,平均34.5岁。47例外伤后局部均出现疼痛、压痛和(或)软组织肿胀及功能障碍,MRI检查时间自外伤后6h~30d,平均7d。单纯骨挫伤临床采用保守及对症治疗。结果:47例共显示82个病灶,其中股骨下端39个,胫骨上端(包括胫骨平台)35个,髌骨5个,腓骨上端3个。MRI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或地图样T1WI低信号、T2WI等或略高信号,STIR脂肪抑制序列均呈明显高信号,其中伴半月板撕裂20例,侧副韧带损伤1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8例。47例X线、CT检查未见骨折征象。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减轻或消失,29例获随访,时间1~12个月,MRI异常信号消失21例,异常信号减弱8例。结论:MRI能揭示膝部骨挫伤的病理改变,并准确判断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常规MRI检查并行脂肪抑制序列是诊断外伤性骨挫伤最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及临床研究,探讨超声检查在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中的脂肪层厚度下限及应用价值. 方法 实验组:对20支内含新鲜血液与猪骨髓混合液体的试管充分摇匀,静置10 min行超声检查.临床组:对200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在术前进行超声、X线片、CT及MRI检查,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9岁.观察实验组标本和临床组患者的脂肪层厚度. 结果 实验组:脂肪层从稀薄不成层至厚度14.0 mm,层厚达0.5 mm(脂肪量0.07mL)以上者均可清晰显示.临床组:超声检查40例均清晰显示膝关节积脂血症,脂肪层厚度为0.6~12.0 mm,其中有6例厚度小于3.0 mm,在各部位显示的脂肪层厚度与CT、MRI结果相吻合;12例显示骨折线影;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是经关节积脂血症而确诊的.X线片示33例为关节积脂血症,34例显示骨折线.40例CT和MRI均显示关节积脂血症和骨折线. 结论 超声检查对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的脂肪层非常敏感,检测下限为0.5 mm.超声检查是检测关节积脂血症的较好影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低场MRI在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MRI表现及其分型,评价低场MRI在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有明确膝关节急性创伤史、临床上持续疼痛、活动不利及不能负重而常规x线平片未见明显骨折的病例,行低场磁共振检查,采用SE序列T1WI、GRE序列准T2WI和STIR序列脂肪抑制成像,发现隐性创伤骨折120例,分析病灶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120例隐性骨折发现病灶170处,根据骨折累及的范围和程度,将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分为隐性骨皮质骨折(31例)、隐性骨软骨骨折(13例)和隐性骨内骨折(76例)三型。结论低场MRI选择适当的检查序列,能清楚地显示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病变特点,准确诊断隐性骨折的部位、类型及合并的关节附属结构损伤,对骨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的磁共振(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研究对象为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患者80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根据MRI图像表现分析患者膝关节损伤部位和数量,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对比MRI检查和CT检查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MRI检查检出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77例,包括102处骨挫伤,其中单发性41例(51.25%),多发性36例(45.00%),在多发性患者中骨挫伤好发部位为股骨外侧踝52处(50.98%);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伴随症状者20处,好发部位为韧带损伤13处(12.75%)。MRI检查对骨挫伤分型检出率均高于CT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的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83.33%、准确度为90.00%,CT检查诊断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的敏感性为68.92%、特异性为66.67%、准确度为68.75%,MRI检查诊断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一致性更高。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病灶定位及范围大小,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  相似文献   

9.
前交叉韧带损伤:3.0TMR影像与关节镜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MRI特征,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行3.0T MR膝关节检查的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40个膝关节,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检查确诊。应用3.0T MR机(Philips Achieva型),膝关节专用线圈,进行斜矢状位TSE T1WI、TSE T2WI、PD-SPIR和冠状位、轴位TSE T2WI扫描。前交叉韧带损伤分为完全断裂、撕裂(部分断裂)及胫骨端撕脱。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 MR影像特征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MRI直接征象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肿胀(21/25),间接征象为交叉韧带过度弯曲、T2WI和PD-SPIR股骨髁间窝外侧骨挫伤;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4.00%。前交叉韧带撕裂(部分断裂)MRI直接征象为ACL矢状T2WI和PD-SPIR显示形态不规则、部分撕裂,ACL局部肿胀增粗,信号增高,仍可见连续存在的纤维低信号;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6.67%。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撕脱MR检查直接征像为胫骨近端可见T1WI、T2WI低信号撕脱骨片(3/3),ACL水肿、形态不规则,周围可见出血、积液,MRI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场强3.0TMR膝关节诊断的多平面、多序列影像相结合可形成ACL立体影像观,结合临床能够有效诊断ACL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MRI对诊断胸腰椎骨折患者后部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可靠性. 方法 9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进行棘突间隙触诊、X线片、MRI检查,其中MRI检查在传统的成像基础上,加做矢状12抑脂序列.采用后入路手术,手术中仔细检查后部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 结果 触诊棘突间隙增宽41例,X线片55例,MRI发现韧带复合体损伤85例,其中棘上韧带损伤85例,棘间韧带损伤83例,黄韧带损伤26例;手术发现棘上韧带损伤82例,棘间韧带损伤80例,黄韧带损伤20例.触诊与手术所见无相关性,X线片诊断、MRI诊断与手术所见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 MRI矢状,12抑脂序列是评估后部韧带复合体损伤的高敏感度和准确度的检查方法,可推荐为诊断胸腰椎骨折后部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