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马哈问题分类表在脑卒中住院患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奥马哈问题分类表为护理评估、诊断框架,对7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评估、诊断,找出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并进行分析、归类。结果77例患者共存在护理问题621个,平均每例患者存在8.06个;存在的护理问题65.21%属于生理领域,24.96%属于健康相关行为领域,8.70%属于心理社会领域,1.13%属于环境领域;发生率超过50%的护理问题是循环、神经-肌肉-骨骼功能、个人照顾、消化-水合和精神健康。结论奥马哈问题分类表能全面评估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状况,发现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奥马哈问题分类表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奥马哈问题分类表在脑卒中住院患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奥马哈问题分类表为护理评估、诊断框架,对7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评估、诊断,找出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并进行分析、归类.结果 77例患者共存在护理问题621个,平均每例患者存在8.06个;存在的护理问题65.21%属于生理领域,24.96%属于健康相关行为领域,8.70%属于心理社会领域,1.13%属于环境领域;发生率超过50%的护理问题是循环、神经-肌肉-骨骼功能、个人照顾、消化-水合和精神健康.结论 奥马哈问题分类表能全面评估脑卒中住院患者健康状况,发现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奥马哈问题分类表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区域医联体内脑卒中患者向下转诊过渡期护理模式,以满足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需求。 方法 以过渡期护理模式理论及人口-能力-过程模型为框架,结合文献分析、质性访谈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区域医联体内脑卒中患者向下转诊过渡期护理模式。邀请18名专家参与2轮函询。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0.86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8、0.267(均P<0.05)。第2轮函询各条目变异系数为0~0.204。最终确定的区域医联体内脑卒中患者向下转诊过渡期护理模式包括5个维度(实施机构、人员配备、关键环节、实施路径、效果评价)、23个一级条目和60个二级条目。 结论 构建的区域医联体内脑卒中患者向下转诊过渡期护理模式内容全面,构建过程严谨规范,可供医护人员为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机构间的过渡护理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眠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倒)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失眠的症状及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干预。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睡眠情况、药物辅助睡眠患者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易受环境、情绪、疼痛、药物治疗及病理性因素影响而导致失眠,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失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过渡期护理的概念、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发展现状、我国脑卒中患者过渡期护理存在问题及顺利过渡的改善策略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脑卒中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模式、护理方案提供依据,为更好地维护并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家庭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合理饮食、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02间入住ICU的意识清醒且接受气管插管的84例患者。将2016-01-2017-01间入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将2017-02-2018-02间入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联合针对性护理。各42例。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气管插管期间,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并在ICU气管插管期间做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改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01-2019-01间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将2017-01-2018-01间住院手术的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将2018-02-2019-01间住院手术的30例作为康复组,术后联合心理、功能等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其中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30 d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开展康复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47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观察组)和238名正常人(对照组)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与其婚姻状况、年龄及收入有关(均P〈0.01)。结论社区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会支持度较低,其中以离婚或丧偶、低收入及高龄患者为甚。社区护理工作者应针对上述特点提供切合实际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9-01间入住ICU留置导尿管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12-2017-12间入住ICU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将2018-01-2019-01间入住ICU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ICU入住时间、CAUTI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期间观察组患者的CAUT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入住ICU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降低CAUTI的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痛苦,目前临床上己普遍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液体和药物。在抢救危重患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2-01—2014-10,我院对56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了静脉留置针。为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我们对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协同组(54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同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向家属及患者介绍相关知识,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相互补充,做好监督、指导工作。分别于两组入院时、出院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协同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出院时AD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可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促使其主动参与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3.
<正>2004-01—2011-01,我院对96例肺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局部化疗药物灌注,缓解了患者的支气管压迫症状(咳嗽、疼痛),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胆石病手术患者引流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9-12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胆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间和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2组。将2016-01—2017-12间采用常规管道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01—2019-12间采用基于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46例。统计2组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等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胆石病手术患者的引流管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居联合照护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按出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居联合照护模式干预,包括成立脑卒中指导小组、建立医院-社区-家居三方交流平台、制订出院康复手册、社区护士每周根据出院康复手册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了解记录与指导、每月由脑卒中指导小组组织讨论与修订必要的康复计划,共同跟进患者康复等。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NIHSS、SS-QOL(除语言、思维、视力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居联合照护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活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调查2018年1~3月31例(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绿色通道行血管内取栓的现状,对2018年10~12月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组)开展护理专案改善活动,进行原因分析和目标制定,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干预组入室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通过护理专案活动,可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取栓患者入室-穿刺-再通的工作流程细化、完善,规范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缩短了AIS患者血管内取栓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长期卧床患者是压疮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01—2012-12间48例长期卧床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皮肤护理、减压护理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选取2011-01—2011-12间,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的46例长期卧床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0.45%,高风险者压疮发生率为20.45%;观察组分别为6.2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接受妇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不断增加,由于高龄患者脏器的储备功能较差,且多并存有程度不等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2003-01~2008-01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4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老年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全面性护理。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分为1到5级,级别越高则障碍越大,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后,干预组与对照组1-5级吞咽障碍对应的患者数目均出现了显著变化,且干预组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基础训练、饮食指导与训练的护理,患者的吞咽能力显著增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正>意外发生创伤,损伤人员多,损伤的种类和性质复杂,常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急诊科出诊突发性强,时间短促,快速准确抢救,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2011-01—2012-12,我院急诊科对创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