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胆汁淀粉酶检测联合胆道造影诊断胆管非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可行性.方法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出成人胆系疾病患者中的胆管非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病例,观察其胆囊胆汁淀粉酶活性及术中胆道造影结果.结果 4年内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检出7例胆系疾病患者合并胆管非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5例患者胆汁淀粉酶>10000 IU/L,2例患者胆汁淀粉酶分别为1850 IU/L及3890 IU/L;6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显示共通管长度≥10mm,1例未显示胰胆管汇合部.其余218例经相同检查提示汇合部长度<10 mm者胆汁淀粉酶均<1000 IU/L;其中164例术中胆道造影显示共通管<10 mm,54例未显示胰胆管汇合部.结论 术中胆汁淀粉酶检测联合胆道造影可考虑用于手术中诊断胆管非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2.
胰胆管汇合异常(AJPBDS)是先天性胰胆管连接部至十二指肠乳头间存在一较长的共同通道,因该汇合处缺乏 oddi 括约肌而导致了胰液返流至胆总管。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往往伴有 AJPBDS,有认为 AJP-BDS 者胆道系统癌肿的发生率较高,但重复癌却为少见。文献中至今报告有11例伴有 AJPBDS 的胆囊与胆总管重复癌,作者亦报告了1例相同病例。患者女性,64岁,以胆囊肿瘤收入院,无任何自觉症状。超声波检查见胆囊底部二处向腔内突出的息肉样与扁平状肿块;CT 扫描除此外还显示了胆总管扩张,其内亦有软组织肿块;ERCP 所见为胆总管中段腔内肿物伴中度扩张,胆囊未显影,胰胆管汇合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扩张导管(逐级扩张导管、球囊导管)、气囊鼻胆管(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周围乳头部梗阻的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7年3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周围乳头部梗阻51例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和采用胆管镜探查取石术51例。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68.6% (35/51),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和推挤胆总管下段及乳头部结石入肠腔并留置气囊鼻胆管11.8% (6/51),逐级扩张导管联合球囊导管扩张乳头并留置气囊鼻胆管3.9% (2/51),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十二指肠镜乳头小切开或微切开并留置气囊鼻胆管13.7% (7/51),因胆总管残石并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2.0% (1/51)。鼻胆管引流术后无残石,胆汁漏1例(2.0%),轻症胰腺炎2例(3.9%)。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次手术和死亡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9%(3/51)。 结论从对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N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周围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管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等,有选择地对205例胆总管内径≤0.8 cm的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05例中,腹腔镜联合术中胆管镜取尽结石162例,中转为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43例,无中转开腹.胆管镜组16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术后并发症率5.5% (9/162),无残余结石;十二指肠镜组4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5 min.术后并发症率9.3%(4/43),术后残余结石1例.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管镜同期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逐级扩张导管乳头扩张术(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8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游离胆囊至胆总管汇合部,经胆囊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开,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或液电碎石术。经切口插入斑马导丝进入肠腔,引导逐级扩张导管顺行扩张乳头。结石取净后,行一期缝合术,切除胆囊。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146例。胆管镜取石、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并行一期缝合术74.6%(109/146),胆管镜取石、逐级扩张导管扩张乳头和推挤胆总管下端及乳头部结石入肠腔并行一期缝合术8.2%(12/146),因胆总管残石于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3.4%(5/146),因胆总管末端狭窄未解除而于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6.2%(9/146),因胆总管末端狭窄未解除而中转为腹腔镜下内镜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5.5%(8/146),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2.1%(3/146)。一期缝合术后无残留结石,胆汁漏9例(6.2%),轻症胰腺炎3例(2.1%)。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2%(12/146)。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胆总管(double common bile duct,DCBD)变异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7~12月期间收治的2例DCBD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了DCBD的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例中1例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误判右肝管为胆囊管而将其横断;另一例于术中经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证实为DCBD,因合并胆总管囊肿、胆胰管汇合异常(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junction,APBDJ)及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而行手术治疗。2例均为Ⅴb型DCBD。复习DCBD英文文献32篇,自1932年始共报道DCBD病例100例,其中以Ⅱ型和Ⅲ型最常见,Ⅴ型DCBD仅报道10例。自1994~2012年中文文献25篇,共收集DCBD 27例,其中以Ⅴ型最常见。本组2例为Ⅴb型DCBD。副胆总管(accessory common bile duct,ACBD)最常见开口于十二指肠、胃及胰管,常见合并症包括结石、APBDJ、胆总管囊肿、肿瘤等。结论 DCBD是极少见的肝外胆管解剖变异,常伴有胆管结石以及胆总管囊肿、APBDJ等其他胆道解剖异常,并潜在致癌的可能;增加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风险和胆道手术的复杂性,必须引起肝胆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代替术后T形管引流的可行性. 方法对1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伴有完全性胆道梗阻)腹腔镜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术中一期缝合胆总管. 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85 min.术后住院7~10 d,平均8 d.术后5 d经鼻胆引流管行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愈合良好,全组病人无胆漏、胆总管狭窄、肝内外胆总管残余结石、引流管脱落、胆汁性胰腺炎等并发症.18例随访6个月,1例胆总管内小结石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余17例未见胆总管明显扩张或狭窄.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网取石手术之前行鼻胆管引流,完全可以替代T形管体外引流,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胆囊结石继发胆道结石病例胆囊管结构的特点,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提供术式判断的指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加胆管探查术病例的术前影像检查结果,同时结合术中胆囊管形态、直径和扩张的情况,分析胆囊管结构变化特点.结果 术前B超检查显示108例病人均有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75例,胆囊管扩张21例,胆总管结石76例.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扩张81例,有明显结石图像的52例,胆囊管扩张36例,发现9例胆囊管异位走行.CT检查显示胆总管扩张45例,有明显结石影的42例,胆囊管扩张19例.胆囊管有明显扩张的病例中,胆囊管和胆总管之间的夹角多呈钝角(22/24例);此夹角呈锐角的病例胆囊管扩张的少(2/28).胆囊管扩张明显的病例胆囊管形态常短粗(24/24),胆囊管细长的病例中胆囊管扩张的少.结论 MRCP对胆囊管的形态和走行有明显的判断和指导作用.胆囊管和胆总管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胆囊管短粗的病例,其胆囊管扩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镜、扩张导管(逐级扩张导管、球囊导管)、T管支架(T形管+塑料胆管支架,LCDTS)治疗肝左外叶及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7年9月间符合入选标准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下切除肝左外叶和探查胆总管17例,切除胆囊12例。胆管镜取石、逐级导管扩张左肝管和乳头并留置LCDTS 52.9% (9/17),逐级导管扩张左肝管和推挤左肝管结石出总管切口并留置LCDTS 23.5% (4/17),逐级导管联合球囊导管扩张左肝管并留置LCDTS 11.8%(2/17),因肝内胆管残石和狭窄扩张左肝管并留置LCDTS 11.8% (2/17)。术后残石2例(11.8%),胆汁漏1例(5.9%)。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6%(3/17)。 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LCDTS治疗肝左外叶及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经腹顺行引导法逐级扩张导管乳头扩张术(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2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253例;胆管镜取石、逐级导管扩张乳头并行一期缝合术88.1% (223/253),因胆总管残石或狭窄留置T形管6.3% (16/253);中转为术中内镜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3.2% (8/253);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2% (3/253),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2% (3/253)。一期缝合术后残石1例(0.4%),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3例(1.2%),胆汁漏17例(6.7%),轻症胰腺炎5例(2.0%)。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再手术和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3%(26/253)。 结论从本研究对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LPC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的诊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7年来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道扩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术前确诊34例,确诊率39.5%。误诊6例,误诊率6.9%;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1例,合并胰头癌1例,合并瓦特壶腹癌1例,合并胆总管中段巨大囊肿1例,合并Mirzzi综合征2例。另46例经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原因不明)。46例限期手术37例,另9例用药物治疗1周后复查胆管扩张消失行胆囊切除术,限期手术37例中22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中未发现胆管结石,15例只行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造影6例,胆管穿刺造影3例,均未发现胆管结石。本资料表明:胆囊结石合并胆管扩张疾病中,不明原因引起的胆管扩张占梗阻性胆管病的首位,其次为胆管结石。对于胆道不明原因狭窄梗阻、胆管扩张的病例手术探查胆总管不失为胆汁引流,解除梗阻,缓解胆管扩张的捷径,但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扩张的胆管可恢复正常。对不明原因合并胆总管扩张的患者术中应细心探查,必要时可经胆囊管插管造影或胆总管穿刺造影。而盲目的急于手术探查胆总管可造成胆总管的再损伤及全身创伤。增加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不明原因合并胆管扩张的患者手术探查胆总管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管镜、气囊鼻胆管探查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逆行法游离胆囊并切除,再经胆囊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术或液电碎石术,气囊鼻胆管取石术、乳头扩张术和鼻胆管引流术,结石取净后,施行胆囊管汇合部切口和胆总管前壁切口一期缝合术。结果有选择性地对43例胆总管内径0.3~0.8 cm的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胆管镜下取净结石27例,联合气囊鼻胆管下取净结石9例,中转为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7例。无中转开腹。术后发生胆汁漏1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鼻胆管引流和腹腔引流治愈。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经鼻胆管造影有1例呈现胆总管前壁切口一期缝合处轻度狭窄影像。无残余结石。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0%(3/43)。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患者。结论从本研究对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腹腔镜、胆管镜、气囊鼻胆管同期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I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双镜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I期缝合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6患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胆漏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双镜联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I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 I 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双镜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 I 期缝合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患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胆漏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双镜联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 I 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运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多入路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胆管镜下取石术及液电碎石术+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71例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完成LC后,经胆囊管残端切口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并经胆总管下端进入十二指肠腔。在输尿管导管指引下,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汇合处切口、经胆囊管与胆总管联合切口或经胆总管直接切口,插入胆管镜进入胆总管腔内用取石网取石或液电碎石。然后,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刀在输尿管导管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继续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取石。结果同期三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71例,胆总管内径为4~8 mm。经胆囊管途径延长切口放置导管59例,经胆总管切口途径放置导管22例(其中10例因经胆囊管途径插入输尿管导管能够成功进入胆总管末端或十二指肠腔,但不能引导进入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腔内而失败,从而改为从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前壁另做一条纵行切口进入胆总管腔内)。经胆管镜下取净胆总管结石64例,联合十二指肠镜下取净胆总管结石7例。71例均取净胆总管结石。无中转开腹。术后发生胆汁漏5例,轻症胰腺炎1例。无胆管残留结石,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同期三镜多入路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可行、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自 1997年 12月以来 ,我院对 36例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选择性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 ,随访 1年 ,效果满意。 36例中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 37~ 6 3岁 ,平均 46岁。术前所有病例均行ERCP及B超检查。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 13例 ,单纯性胆总管结石 2 3例。均无胆管畸形和狭窄。胆总管内径1~ 2cm 2 4例 ,内径 >2cm 12例 ,术中均行胆道镜检查 ,无残余结石和胆管狭窄 ,下端通畅。胆囊结石同期行胆囊摘除术。术后 3周B超随访无胆囊窝或膈下积液等胆系并发症。 36例均获 1年随访 ,效果良好。手术方法 :于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 1~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 对择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病例中胆囊管直径大于 0 .3cm的 46例患者实施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手术 ,其中胆囊管直径大于 0 .5cm的 1 6例采取直接扩张胆囊管后探查 ,胆囊管直径 0 .3 -0 .5cm的 3 0例采取先切开胆囊管 ,扩张胆囊管汇入部后再进行胆道探查。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合并胆总管结石的 3 5例结石取净 ,全组病例恢复顺利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7.3d ,无胆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选择的实施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手术安全可行 ,可以避免常规探查手术放置T管的诸多并发症和缝合胆管可能导致的胆漏、狭窄、结石形成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肾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经胆囊管引流一期缝合术的方法、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14年12月3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梗阻胆总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肾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经胆囊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3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127~186 min,术中出血量80~150 ml,无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残余、胆道高压、胆漏、继发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术后住院5~9 d,总治疗周期11~17 d。结论:腹腔镜联合肾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经胆囊管引流一期缝合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周期与治疗周期短的优势,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术前胆囊最大收缩率≥30%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LC(LC组)和LRCL(LRCL组),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损伤、胆总管内径、肝功能异常、脂肪泻、胆汁反流性胃炎、腹痛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漏、胆管损伤、残余结石,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CL组术后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肝功能异常、脂肪泻、胆汁反流性胃炎及腹痛发生率均明显小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LC后胆囊功能丧失,术后3年内腹胀、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胆总管结石、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高;而LRCL保留了胆囊功能,术后3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在胆道结石的病例中有一部分伴胆总管明显扩张、但胆总管下端通畅、既往无黄疽史的病例,经术中胆汁淀粉酶测定证实为胰酶性胆管炎,无特有的临床表现,无急性胆管炎发作病史,多数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就诊,若按常规方法处理,术后短期内便复发胆道结石。本文报告近10年中我们经治的38例慢性胰酶性胆管炎的体会。116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8例,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在36~55岁之间,中位年龄44岁,术前检查发现胆囊肿大并慢性炎症28例,胆囊结石11例,胆总管扩张38例,胆总管结石30例,肝内胆管结石9例,5例曾经过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