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优选双黄巴布剂的最优基质配方,制备性能优良的巴布剂。方法用正交实验法,以初黏力和持黏力为量化指标,结合膏体的均匀性、柔软性、涂展性、膜残留量及对皮肤的追随性等感观综合评分指标,优选双黄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结果双黄巴布剂的最优基质配方为NP70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XL-10:聚乙烯醇:高岭土:甘油:甘羟铝:酒石酸=3.00:1.00:0.5:0.5:0.25:2.5:15:0.08:0.16.结论按照最优基质配方制得的双黄巴布剂,其初黏力、持黏力、均匀性、柔软性及对皮肤的追随性等都良好,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2.
巴布剂双黄少腹贴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黄少腹贴由黄连、延胡索、丹参等药材组成 ,为治疗痛经及盆腔炎的有效药物 ,笔者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原料 ,将其制成双黄少腹贴巴布剂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仪器 黄连、丹参、延胡索购于江门市药材公司并经鉴定符合药典标准。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甘油、聚丙烯酸钠等均为药用规格。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XL— 2 5 0A型拉力机 (广州 ) ,恒温、恒湿烘箱。2 实验方法2 .1 处方 双黄少腹贴中药浸膏粉、阿拉伯胶、西黄蓍胶、聚丙烯酸钠、填充剂适量 ,蒸馏水适量。2 .2 双黄少腹贴浸膏粉制备 按处方比例称取丹参、川芎、延胡…  相似文献   

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连黄柏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分离纯化黄连和黄柏总生物碱的树脂,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生物碱吸附量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分离法确定适合的大孔吸附树脂;动态吸附分离法确定分离条件。结果:HPD100树脂对黄连和黄柏总生物碱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动态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为含原生药0.1g/ml,吸附速度为4mL/min,30%乙醇5倍柱体积洗脱。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有效,适于黄连和黄柏总生物碱的吸附纯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黄芩、黄连和黄柏干预热病证候的异同。方法:运用代谢组学技术,以2,4-二硝基苯酚复制的热病证候模型为载体,分别利用黄芩、黄连和黄柏对热病证候进行干预。结果:以热病证候的整体代谢和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为评价指标,黄芩、黄连和黄柏对表达上调(下调)的热病证候生物标志物的干预数量分别为30,28,21(14,6,3)个。结论:从干预热病证候生物标志物数量得出,黄芩干预作用最佳,黄连次之,黄柏最弱;从干预热病证候生物标志物种类上看,三药的干预作用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5.
三黄散瘀巴布剂中黄柏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三黄散瘀巴布剂中黄柏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以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黄柏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三黄散瘀巴布剂中黄柏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可有效提取制剂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186-2188
目的:优选"连柏"巴布剂的乙醇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考察乙醇浓度(A)、乙醇用量(B)、提取时间(C)和提取次数(D)4个因素对盐酸小檗碱含量及浸膏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干燥称重法分别测定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出膏率。结果: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2D3,即乙醇浓度为75%、乙醇用量为6倍量,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2 h。结论:经过验证实验得连柏巴布剂乙醇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日本津村研发部汉方与生药学实验室的Fukutake M等曾报道黄连和黄芩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诱导性异常隐窝病灶(ACF)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最近Fukutake M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栀子和黄连解毒汤(由黄芩、黄连、栀子和黄柏组成)具有同样的抑制作用。实验以大鼠为对象,给予含有2%栀子或黄连解毒汤的食饵,其ACF数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筛选亚顺额日敦巴布剂成型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蒙药亚顺额日敦巴布剂的研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对亚顺额日敦巴布剂的成型工艺的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亚顺额日敦巴布剂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结果:结果表明亚顺额日敦巴布剂的成型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1C2,即药物与基质在80℃时涂膜,在40℃的烘箱中烘干4小时成型。结论:本实验为亚顺额日敦巴布剂的成型工艺寻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黄少腹贴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黄少腹贴是我院新开发研制的中药巴布剂 ,由黄连、延胡索、丹参、黄芩等中药组成 ,是治疗女性痛经及盆腔炎的有效制剂 ,黄连是该制剂的主药之一 ,而盐酸小檗碱为黄连的有效成分 ,目前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的主要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 ,为了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本文利用本院现有的设备研究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 ,该法操作简便 ,分离良好 ,结果准确。1 仪器与试药  6 0 10—紫外分光光度计 (惠普—上海分析仪器厂 ) ,XK96—B型快速混匀器 (江苏新康仪器厂 ) ,盐酸小檗碱 (中国药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筛选亚顺额日敦巴布剂处方中的有效成分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蒙药亚顺额日敦巴布剂的研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对亚顺额日敦巴布剂的有效成分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亚顺额日敦巴布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顺额日敦巴布剂的有效成分生物碱的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材每次加入8倍量食醋浸泡1.5小时,回流提取3次,每次3小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水包油微乳巴布剂与常规巴布剂对吴茱萸脂溶性成分体外释放性能的差异,为巴布剂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按吴茱萸提取物-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二醇-聚山梨酯80-氢化蓖麻油-水(0.3∶0.6∶3.6∶3.6∶3.6∶18)制备水包油微乳,将微乳添加至巴布剂基质制成水包油微乳巴布剂。采用体外扩散池法测定巴布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透皮累积渗透量。结果:吴茱萸水包油微乳巴布剂中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24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常规巴布剂的1.86,1.40倍。结论:采用微乳工艺制备的巴布剂中吴茱萸脂溶性成分的释放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巴布剂,适合中药水难溶性成分巴布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13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复发性13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左旋咪唑45mg/次·d-1,服2d停5 d;维生素C100mg/d.治疗组除采用上述治疗外口服黄连解毒汤并局部外用双黄散.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3.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良效.  相似文献   

13.
郭卫  张唐颂 《中医药学刊》2010,(10):2150-2151
目的:考察双黄热敷散结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3例,对照组61例。治疗组用双黄热敷散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仅用抗生素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2.6%,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分别为27.9%、75.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双黄热敷散加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盆腔炎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骨折挫伤巴布剂并对其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了研究。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骨折挫伤巴布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骨折挫伤巴布剂中当归、大黄和红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血竭素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当归、大黄和红花的特征斑点,骨折挫伤巴布剂中血竭素的含量稳定,血竭素在(3.02~37.7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3),精密度实验RSD为0.98%,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8.79%,RSD为1.2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黄升白颗粒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组织EGFR信号通路主要成员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裸鼠80只,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组(6 d、8 d)、模型组(6 d、8 d)、厄洛替尼组(6 d、8 d)、厄+双组(6 d、8 d)、双黄组(6 d、8 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建立化疗骨髓抑制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给药6 d、8 d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GF表达,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髓组织中EGFR信号通路主要成员EGF、EGFR、K-ras的变化,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 PCR)检测骨髓组织中EGF mRNA、EGFR mRNA、K-ras mRNA的表达。结果给药第8 d时,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均有一定回升(P0.01),双黄组化疗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各组(P0.01);除厄洛替尼组血清EGF表达稍高外(P0.05,P0.01),其余各组别间血清EGF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双黄组小鼠骨髓组织EGF、EGFR及K-ras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厄洛替尼组及厄+双组(P0.01),而厄+双组表达明显低于双黄组,高于厄洛替尼组(P0.01)。给药6 d和给药8 d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升白颗粒可明显缓解小鼠化疗后骨髓抑制,其作用机制与EGFR信号通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双黄升白颗粒剂对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双黄升白颗粒剂对环磷酰胺(CTX)及Se-137放射源照射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方法:CTX腹腔注射或Se-137放射源照射造成小鼠白细胞(WBC)减少症模型,用双黄升白颗粒剂进行治疗,对模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脾脏指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脾结节数(CFU-s)进行检测,并进行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和骨髓病理观察。结果:双黄升白颗粒剂可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WBC,BMNC,CFU-S,使骨髓细胞粒红比值恢复正常,并有保护骨髓造血微环境作用。结论:双黄升白颗粒剂具有明显升高白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研究清热解毒中药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氯喹组及立普妥组。干预后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外弹性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和斑块负荷(PB);计算斑块的不稳定性指数(Ⅵ)。结果IVUS检测EEMA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A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及氯喹组增加(P<0.05),而氯喹组较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有所下降(P<0.05);PA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较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PB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低于模型组(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在LA、PA、PB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与立普妥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减小PA及PB,增加LA及降低Ⅵ,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稳斑效果越好,其效果与立普妥相当。  相似文献   

18.
黄连阿胶胶囊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黄连阿胶汤加减作成的胶囊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而且具有较尼尔雌醇疗程短、副作用少和远期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连乌梅汤联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将7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用黄连乌梅汤联合云南白药灌肠,每日1次,4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32例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及强的松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乌梅汤并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