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红 《天津药学》2012,24(3):76-78
血管性痴呆系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血管性痴呆预后较好,治疗前景广阔,在一定程度可以预防。通过广泛检索近几年的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医通过中药和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现将近年来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永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801-2802
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法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智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90.O%、MMSE评分(23.16±8.06)分和HDS评分(19.274-7.1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0.0%、(20.494±5.29)分、(15.28±4.27)分(X^2=3.475,t=5.121、5.790,均P〈0.05)。结论俞原配穴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与脑CT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030001)刘志英孙秀兰贾立明张建康随着世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引起各界的关注。在老年性痴呆中,血管性痴呆又占很大比例。CT是诊断血管性痴呆的重要佐证之一。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肝肾阴虚型、肝肾阳虚型、痰浊阻窍型和瘀血内阻型分为4组。根据不同类型配以不同的中药方施治,同时配合针刺治疗。施治3个月观察4组治疗效果。结果4组经过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对本病的防治,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里  冯黎明 《中国药业》2008,17(19):61-6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病灶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越多,体积越大,在短期内反复多次发生的脑梗死,更易引起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与脑萎缩关系密切。结论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预防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的发生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实验动物的影响。方法:建立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针刺穴位对实验动物行为学测试结果。结果:针刺组电击时间、电击次数和逃避潜伏时间几方面的行为学测试结果优于模型组。结论:针刺对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颖 《家庭用药》2010,(2):72-7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痴呆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根据病因,痴呆主要分为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等。在各种病因所致的痴呆中,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所占比例较大,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痴呆,两者容易相互混淆。  相似文献   

8.
对血管性痴呆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加深了对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认识,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有了新的见解,重新认识到混合性痴呆的重要性,并产生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这一新概念。本文就有关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识别血管性痴呆相对困难 血管性痴呆的识别比早老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难,首先是因为血管性痴呆没有统一的认知障碍模式。随着血管性病灶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丘脑梗死后痴呆与早老性痴呆类似,以近时记忆损害为主,额叶梗死后痴呆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其次是因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往往受到中风本身的“干扰”,比如,患者书写能力减退,既可以是中风后轻偏瘫引起,也可以是痴呆引起。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奥拉西坦是一种代表性的具有吡咯烷酮结构的促智药,临床上用于治疗健忘症、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近年来有关奥拉西坦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联合用药,通过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对奥拉西坦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柯干从气虚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呆证”、“善忘”、“癫证”等范畴。其病机有虚、火、风、痰、瘀之分,治疗有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养肝熄风、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别。柯干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血管性痴呆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脾肾气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瘀阻脑络是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2.
抗脑衰胶囊治疗46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跃  朱榆红 《云南医药》1998,19(3):200-200
抗脑衰胶囊治疗46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谈跃朱榆红殷梅严勇李燕我科应用唐山市龙山药业生产的抗脑衰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初步观察认为该药对大脑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6例血管性痴呆均为缺血性脑梗塞所...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以出血、缺血、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基础上,引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产生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VD是指由各种血管病变引起的老年痴呆,其分类包括缺血性痴呆,失血性痴呆,皮质血管性痴呆,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等。VD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局部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痴呆症状。目前VD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老年性痴呆系指发生在老年期的各种痴呆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又称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isease,VD)、混合性痴呆及其他痴呆。前两种为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占所有痴呆的90%以上。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脑的退行性病变,脑细胞萎缩为其病理基础的痴呆症候群。而血管性痴呆多由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两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因认知功能减退所致记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患者红细胞内微量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红细胞内微量元素锌、铜、铁、锰、硒、铅、铝、镉的变化。方法:测定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红细胞内上述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痴呆组与对照组相比、锌、锰、硒含量降低,铜、铁、铜、铝、镉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与多种微量元素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些微量元素的改变可作为血管性样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痴呆,多继发于中风后,神思迟钝、遇事善忘、不能定向、理解多误、计算力差等为主要特征的神志疾病。血管性痴呆主要为中风损害造成退化的结果,包括多发梗死性痴呆及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后痴呆等。近4年来笔者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血管性痴呆3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86例经确诊的脑血管老年患者进行血管性痴呆(VD)有关因素分析。结果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在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增长与脑梗死数目增加可加重痴呆的发生。结论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应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水蛭在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属于中医"痴呆"、"善忘"等范畴,中医认为瘀血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近年来笔者在血管性痴呆综合防治过程中广泛使用水蛭,收效显著,故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育臣  史伶兵 《河北医药》1995,17(5):283-284
国产脑复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050051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李育臣,史伶兵血管性痴呆(VascdarDementia,VD)在我国,尤其是城市患病率很高[1],积极寻找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应用国产脑复素注射液(山西长治康宝...  相似文献   

20.
王玺宁  陈真 《药学研究》2021,40(5):329-333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预防的,因为针对致病性脑血管疾病已建立了例如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等预防措施,然而目前尚无针对血管性痴呆的对症治疗方法。了解其基本机制及模型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简述了血管性痴呆的多种动物模型,并简要介绍了目前针对其发病机制的相关通路研究,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和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