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文章通过探索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工程素养为本位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训练平台,知识拓展平台及新型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示范应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业率及企业反馈度得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玮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1):119-122
英语教育专业"短学期"开放式实践教学对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4C"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作为一种新产生的教学模式它还存在着几点问题.部分师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旧观念;部分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以及实践教学内容未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并和理论教学不断协调.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引进外部力量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开展社会实践并精炼理论课程内容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以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产教融合、校企交替、双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平台+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形成"校内课堂+教学工场+企业生产一线"的教学形式;通过第二课堂延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产学研"平台助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探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紧紧把握时代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从专业内涵、知识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建设和改革。以"大工程理念"为引领,改革传统实践教学和工程教育,广开资源、延伸时空、拓展内涵,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五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建了全过程、全方位的大环境。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及竞赛活动,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方工科院校,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我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三重一高"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校企合作,以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中心,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企业综合工程应用教学中心,构建满足"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三重一高"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通过实施"工学结合、联合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好地实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和内涵的系统研究,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平台+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合作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卓越应用型工程师"为目标,以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点,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的培养,并按专业培养方向针对性进行改革实施。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进行校内流程工业综合实践平台、实习平台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按专业认知、系统认知、系统设计与调试、系统集成的思路螺旋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探索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轻化工程专业(纺织染整方向)以学科建设为平台、以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宗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本科生"讲座"导师团队制,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实施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城市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本课题组提出改革机械制造模块课程体系的思想。本三的机械制造模块以《机械制造工程学》、《数控技术》课程群为主线;以《生产实习》、《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课》作为实践平台,构建"课程教学+实践平台"的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在制造模块机械加工过程的整体知识,通过"课堂教学"拓宽知识,通过"实践平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及工厂调研加深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产品从设计、分析、制造、装配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工程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些工科院校忽视工程素质教育,即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结合材料学科的专业特点改革实验教学,构建了跨专业方向的渐进式工程素质教育体系.其中基础实践平台旨在增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专业实践平台培养专业综合技能,项目实践平台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提高能力为目标.该体系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善了实践环境和实践手段,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推进工程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职业》2005,(16):34-35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轻创新,重专业、轻素质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基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又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质量的关系,处理好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积极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经费不足、工程实践平台建设薄弱、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现阶段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四个训练"的新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课内外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为地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工科院校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就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为例,初步探讨了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本着"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明确软件工程专业移动互联网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移动开发方向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多维数字化平台建设课程,并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科研反哺教学,构建工程型师资队伍;有效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创新社团俱乐部模式,开展多层次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活动。通过以上方式构建符合软件工程专业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移动互联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强化工程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发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实践能力培养实行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线的教改思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比较完整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工程师素质的培养。通过搭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为满足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智能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岗位能力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更加需求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明确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内涵,调研分析了智能制造型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提出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专业基础知识、专项技术学习、综合实践模块强化、工程实践项目提升,构建了“核心技术技能+X”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数量逐年递增;相应技能证书被看好;研发、操作与维护岗位需求度较高;企业青睐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基于对人才需求的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贴近生产实际,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关注核心能力,考虑学生整体发展;准确定位目标,把握学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通过对目前自动化工程实践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经费和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少、教师实践能力与现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确定了自动化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方案,采取"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多样化、递进式的三段培养模式,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综合考虑,形成"4+2+3"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通过与卓越联盟企业联合提出通过将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位论文)一体化的校企"无缝对接"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理念。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积极并成功申请了四个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如何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工程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