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条桑引种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桑(也称地桑、桑墩、桑朴子),为直根性灌木,适应性强,特别宜于梯田埂、坝上栽植,能形成“桑坝”,起到“桑保坝,坝保田,田增产”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桑条又是很好的编织材料;树皮可用于造纸和制绳;桑叶可养蚕,也可做饲料;桑椹为上好水果,还可入药.条桑经一次栽植可多年受益,经济价值很高.1993年,敖汉旗从河北省迁安县引进条桑实生苗进行造林,30万株苗造林300亩,成活率达90%,当年高生长达1米,地径达0.9厘米.1994年和1995年又从迁安调进条桑种子进行育苗,共育苗50亩,亩产苗达10万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市小壁林区于1999年4月从遵化引种条桑。经过几年的栽植试验,条桑在试验地整体呈现耐旱、耐寒、耐热、耐荫等特性,在极限条件下表现较好。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同时,条桑还具有鲜明的景观特色和可观的经济价值,是值得推广的优质沙地适生植物。  相似文献   

3.
<正>冀东地区优良灌木品种——条桑,系条、叶、皮兼用桑,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综合效益高的特点,为保持此优良品种特性,经过实验,自体繁苗是最成功的方法,即在条桑基部埋土生根、成苗,具有成苗率高、保持品种特性、不占耕地、投资小、方法简便易行等特点,1991~1992年在滦县、迁安等县繁育优良桑苗400多万株,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为大面积繁育条桑良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植物篱桑和地埂桑的年片叶量(Y)、桑树的有效条数(NB)、平均有效条长(LB)、条粗(DB)、平均每m条着叶数(NL)等数据,研究了年片叶量与其它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篱桑的年片叶量与平均有效条长和条粗极显著相关;地埂桑的Y与有效条长、条粗极显著相关,与每m条着叶数显著相关;将两种种植模式下的桑树作为一个整体,则Y与NB、LB、DB、NL等因子相关极显著。建立了植物篱桑、地埂桑和整体的Y与显著相关DB、NL等因子相关极显著。建立了植物篱桑、地埂桑和整体的Y与显著相关因子之间的最优数学回归模型。文章同时指出,植物篱桑和地埂桑的树势间存在的极显著差异导致了桑叶产量之间的差异,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桑天牛卵啮小蜂对桑天牛卵寄生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桑天牛卵啮小蜂对桑天牛卵的寄生作用,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在室内测定桑天牛卵啮小蜂寄生后桑天牛卵内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桑天牛卵内的蛋白质图谱变化顺序被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寄生改变了,尤其是前3d的蛋白质条带变化比较显著,寄生1d的桑天牛卵内比未被寄生的卵内多出3条谱带,分别为200kD、170kD和150kD,到寄生2d时又一起消失了;与此同时又新出现1条小于43kD的蛋白质带,该带到第10天时仍然存在;这表明前3d是寄生作用的关键时期,出现一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阳信县属滨海盐碱地区,有些地片含盐量较高,不适宜种植小麦,只宜种植棉花和条桑。棉花亩收益200元。桑白条亩产1500斤,供编织,桑皮为高级造纸原料,桑  相似文献   

7.
桑杈由桑树培育加工而成。生长桑杈的林子称之为桑杈林。桑杈林是一种生长快、收益大,每年间伐永续生产的经济林。发展桑杈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对支援农业生产起着积极作用。培育桑杈的副产品桑皮是造纸和人造羊毛的原料。桑椹可食用和酿酒。桑叶可饲蚕、喂猪,还可以制药材。 现将桑树栽培、管理及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北省桑树品种分布及利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到河北省现有桑种10个,常用桑树品种约50余个,其中叶用桑20余个,材用桑6个,果用桑9个,条用桑17个。同时提出河北省桑树资源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1988年下半年,我院有以下4项科研成果以通讯评审的方式通过鉴定:1 条桑带培土繁苗技术研究 由我院承担,滦县、卢龙县林业局协作的省林业厅科技攻关课题《条桑带培土繁苗技术研究》,通过1987~1988年的工作,已完成预定的研究计划,于1988年11月通过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条发根率达90%以上,2年内小试和中试区共繁苗400余万株。专家认为,此项研究为加速繁育条桑优良品种的苗木,提供了一项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新技术,其成果已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桑褶翅尺蛾(Zamacra excavata)在内蒙古东部分布于通辽、赤峰两市,主要危害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灌木林。为预测桑褶翅尺蛾的发生(危害)程度,根据2012—2016年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山杏林内的调查结果,确定了在30a生山杏林内,以老熟幼虫虫口数量为测报指标的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38条/株以下为轻度,39~70条/株为中度,71条/株以上为重度。结合整型修剪,剪除卵块和翻树盘是阿鲁科尔沁旗两种常用营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1)在超短期(1年生)集约栽培条件下,湖桑-龄萌条材年均hm~2生物量30013kg,最高达40006kg;1—5年生桩龄与其上-龄萌条材生物量成正相关规律;(2)湖桑-龄萌条材木纤维平均长度803.6μm,平均宽度13.75μm,长宽比58.4;其树皮纤维平均长3630.1μm,平均宽度17.20μm,长宽比211.05;其萌条材规格与纤维长度和宽度无明显规律。是制造优质纸张品种的优质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杨树天牛类害虫主要是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等。其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天牛取食对象的改变与虫体酯酶变化的关系,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酯酶染色的方法,对取食不同树种的桑天牛幼虫酯酶同功酶进行了研究。PAGE分析表明,取食7个树种的桑天牛幼虫均有3条相同的酯酶同功酶谱带,其中取食毛白杨和苹果时则多出1条迁移率为0.67的谱带。  相似文献   

14.
桑天牛是丘陵山地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食性很杂,除严重危害桑树外,还可危害油桐、白杨、柳树等林木。桑天牛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成虫于6-7月间产卵于1年生枝条上,产卵时先将枝条咬成“U”形伤口,将树皮全部啃碎翻起,然后产一粒卵于其中,卵呈乳白色。幼虫孵化后蛀食枝干,并在枝条上和树干中向下蛀食,形成一条弯曲的隧道,在蛀道中每隔相当距离向外蛀一排泄孔,以排粪便,幼虫老熟后,在下端  相似文献   

15.
条桑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条桑优良品种红皮花桑一年生枝条做材料,插穗长度15~20厘米,用IBA500ppm+1‰多菌灵溶液浸蘸下切口15秒,直接在大田扦插并覆盖地膜,成苗率达63.5%。并证明,IBA500ppm和1000ppm均可明显提高成活率,NAA500ppm和1000ppm处理无效。  相似文献   

16.
将沙地桑从产业角度延伸开来,桑树可谓十业并举:(一)蚕桑业这是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工艺成熟,技术成熟。历史上南、北、东、西的丝绸之路皆赖于斯。一条蚕虫从卵孵化开始至成虫,吐丝,平均要25~26天,食用桑叶25~30克。体重增加12000倍,成茧后每条蚕吐丝的总长度在1200米以上。其蚕丝为丝绸业的基本原料;其蚕蛹为高蛋白营养食品,桑叶之营养由此可以联想;僵蚕可药用。蚕粪可药用,也可作饲料喂食鱼和畜禽。在科尔沁沙地的吉林白城地区已发展的6万亩沙地桑,每亩地养2张蚕种,产值1500元。(二)桑饲料产业沙地饲料桑长高至60~70厘米,就可采用…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广东省雷州市红树林内无瓣海桑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瓣海桑木材材质轻软、干缩性能和强度中等、冲击韧性较低,可用于普通家具、一般的建筑用材、普通包装材料、人造板,不适宜做地板、高档家具等。  相似文献   

18.
桑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在我省毛白杨上严重发生,为了控制其危害,作者以桑天牛为害特点为理论依据,探求各种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冬、春季修枝防治桑天牛卵及初孵幼虫,基本防止了桑天牛幼虫进入主干为害;利用林地周围桑树丛人工诱捕成虫,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可将桑天牛消灭在发生之前;在幼虫活动初期,干基打孔注射甲胺磷原油,或在幼虫活动盛期插磷化锌毒签或白僵菌菌签,均可有效防治木质部幼虫,防治效果分别为81.16%、98.37%、71.72%。  相似文献   

19.
在吉林省白城市对向海1号、冀桑2号等7个桑树品种进行了物候期和抗旱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向海1号桑抗旱能力最强,可在降雨量200 mm的年份正常生长而基本未出现旱象;冀桑2号、辽育8号、辽鲁11号次之,藤选1号、龙桑1号、桲椤桑的抗旱性相对较差,但均未出现干梢、枝条枯死现象。向海1号桑的物候期和物候相均早于其它品种,桲椤桑、龙桑1号、辽育8号、冀桑2号次之,对当地气候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江苏林业科技》2020,(1):I0001-I0001
生物习性: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属鞘翅目寄甲科昆虫,成虫是其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态,寿命可达3 a;幼虫期极短,为一周左右;蛹期为20-30 d。花绒寄甲幼虫可外寄生于如光肩星天牛、松墨天牛、栗山天牛、锈色粒肩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桑天牛等多种林木蛀干害虫的幼虫和蛹,寄生率达7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