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通过分析钢水在结晶器内凝固的不均匀性及对钢水结晶的热量平衡计算,讨论连铸中间包钢水温度、结晶器冷却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对拉坯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汉洲  元俊辉 《炼钢》1997,13(3):42-45
通过分析钢水在结晶器内凝固的不均匀性及对钢水结晶的热量平衡计算,讨论连铸中间包钢水温度结晶器冷却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对拉坯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钢水在结晶器内凝固的不均匀性及对钢水结晶的热量平衡计算,讨论了连铸中间包钢水温度,结晶器冷却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对工作拉坯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智  张家泉 《炼钢》2012,28(1):15-19
基于大方坯连铸生产中的大量实测数据,分析了结晶器冷却水温差与拉速、钢水过热度和结晶器水流量等工艺参数的变化关系,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定量规律;明确了冷却水温差在连铸监控中的功能,并用于指导连铸冷却工艺的制定与优化;使用均值滤波法对水温差的数据进行实时滤波,用以保证连铸坯在线动态热跟踪模块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实践表明该方法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确定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与浇铸拉速的配合、钢水保护浇铸的要求、结晶器振动参数的选择、二次冷却制度与铸坯矫直温度的匹配、结晶器用保护渣等连铸工艺参数,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微合金化钢生产的连铸工序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到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张霞 《中国冶金》2009,19(8):30-30
通过对连铸过程生产实践的总结以及现场数据分析,研究了太钢在生产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时连铸过程中间包钢水增碳、二次氧化、钢水吸氮以及在冷轧过程中钢板表面重皮、夹杂缺陷等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专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中间包覆盖剂和结晶器保护渣、加强钢水从大包至中间包保护浇注、稳定连铸过程拉速和液面自动检测控制等措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结晶器钢液凝固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连铸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钢水含碳量、拉坯速度、结晶器冷却水流速等因素对铸坯凝固的影响,并对凝固壳厚度进行了实测,掌握了厚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规律,为制订连铸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薄板坯连铸生产高表面质量冷轧钢板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新华 《钢铁》2004,39(12):18-25
薄板坯连铸由于拉速高,结晶器容量小,结晶器钢水液面波动高度和表面流速显著高于传统连铸,因此容易造成保护渣卷渣,这是薄板坯连铸生产高表面质量冷轧钢板钢种的主要困难所在。NUCOR、蒂森一克鲁伯等企业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冷轧钢板的实践也表明,在表面质量方面与传统工艺产品尚有较大的差距。采用薄板坯连铸工艺生产优质冷轧钢种,应适当增加铸坯厚度,以降低拉速和增加结晶器对钢水流的缓冲作用,可采用120mm厚铸坯(结晶器出口),3m/min左右拉速。为了减少结晶器保护渣卷渣,应对中等厚度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水流动控制(SEN结构参数、SEN浸入深度、拉速等)、电磁制动、保护渣等开展深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涟钢一炼钢厂连铸生产中钢水温度控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了连铸过程中钢水温降的主要环节在大包钢水温降和中间包钢水温降。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减少连铸过程中钢水温降的措施,以及优化钢水温度控制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景财良  罗伯钢  田志红 《钢铁》2014,49(3):46-50
 为了实现首钢京唐3号铸机拉速达到2.5m/min的目标,在现有连铸参数的基础上分别对结晶器冷却水量、保护渣成分和浸入式水口结构进行了优化。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拉速可稳定保持在2.3m/min;结晶器液面波动得到明显改善,宽窄面平均热流稳定,铜板温度场合理,液渣层厚度适宜,保护渣消耗量有所增加,为拉速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极低过热度连铸技术及水冷水口设计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啸  苗信成 《炼钢》1998,14(4):26-30
在分析连铸过程中钢水过热度对连铸坯的内部质量和连铸机产量影响的基础上,以不改变现有连铸设备为前提,将原结晶结昌器长水口改造为水冷长水口,降低钢水进入结晶器对时过热度,改善铸坯的中心偏析和内部质量,提高铸坯出结晶器时的厚度,以提高连铸机的拉速,从而提高连铸内部质量和连铸机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射钉试验、红外测温等方法研究了40Cr钢中150mm管坯水平连铸时拉速和中间包钢水过热度对坯壳厚度和铸坯中间裂纹的影响,以及结晶器冷却水参数对铸坯中间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拉速1.99m/min,浇铸温度1544℃,中间包钢水过热度45℃时,结晶器进水温度29.3℃,出水温度63.4℃,铸坯液芯长17.47m,铸坯的中间裂纹≤0.1级,中心疏松和中心裂纹≤1.5级,满足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凝固理论和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凝固传热有限差分数学模型,对连铸凝固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拉速越大,铸坯中心及表面温度越高,出结晶器坯壳厚度越薄;过热度增大,铸坯中心及表面温度均上升,出结晶器坯壳厚度减薄;冷却水量相对增大时,铸坯出结晶器坯壳厚度增大,二冷区温度下降较快。连铸坯凝固模型可用来确定常规拉速范围及不同拉速下的凝固壳厚度、凝固末端位置以及铸坯表面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中间包温度合格率,减少连铸机拉速波动,根据首秦现有工装设备条件,分析了中间包温度合格率较低的原因,研究了精炼周期、浇铸断面、工艺路线以及钢包状况对钢水温降的影响,同时总结出连铸中间包烘烤、开浇钢水温度变化以及浇钢过程钢水温度变化规律。通过提高优质钢包的周转数量、规范操作并精确控制精炼吊包温度、保持连铸中间包钢水温降稳定,使钢水中间包温度合格率达到92%以上,铸坯内部质量也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钢连铸机生产管线钢数据的统计分析,查找影响管线钢X70表面裂纹的因素。结果表明铸坯断面、拉速、过热度、钢水成分、结晶器冷却强度均对X70管线钢的表面裂纹产生影响,而设备的精准却是被忽视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X70表面裂纹发生率的措施,即规范拉速、改进保护渣、调整结晶器冷却水流量、稳定过热度、控制钢水成分以及优化水口及提升设备精准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连铸中间包钢水温度控制的影响因素,通过采取优化钢水罐分类、制定合理的精炼钢水温度控制标准、优化生产组织节奏、改善中间包的保温效果及校正测温系统等措施后,中间包钢水温降在0.5~0.9℃/min的过程能力指数C_(pk)由0.46提高至0.85,因中间包钢水温度不达标造成连铸机拉速波动的频率由73罐/月降至12罐/月。  相似文献   

17.
杨武  薛正良  李正邦  张家雯 《钢铁》2002,37(4):21-23
为生产质量优良的弹簧钢连铸小方坯,淮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如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强化二次精炼操作,改进脱氧工艺和调整连铸坯拉速,在保证钢液纯净度的前提下不断降低中间包钢水过热度,连铸坯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依据提钒炼钢二厂1~#、2~#板坯连铸机生产Q235B、Q345B钢板坯表面纵裂的实际,分析了钢中C含量、Mn/S比、连铸保护渣的性能、浇注过程钢水过热度、拉速、结晶器冷却以及结晶器参数等对板坯表面纵裂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某厂板坯连铸结晶器为原型,采用1:1的水模型进行试验,以瞬时波高为判断依据,研究了拉速、浸入式水口出口角度、水口浸入深度、水口底面结构等工艺参数对板坯结晶器内流场和液面波动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结晶器流场的工艺参数,为在实际生产中减少结晶器内卷渣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拉速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液面波动的影响最大,水口倾角...  相似文献   

20.
 采用1[∶]1水模型和工业插钉法研究了吹氩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水流态,并讨论了通钢量、吹氩量、水口浸入深度与水口结构对结晶器流态的影响。水模型结果发现,结晶器内宏观流态主要包括双股流和单股流,钢水通量和吹氩量是影响结晶器内钢水流态的决定性因素。为得到双股流,应采用高通钢量和低吹氩量,缩小断面、增大浸入深度和使用凸底水口有利于双股流形成。基于水模型结果,为维持结晶器内双股流态,在实际浇铸中提出减少连铸过程吹氩量低于临界吹氩量,在宽断面和低拉速下使用凸底水口等措施。工业插钉试验结果与水模型吻合较好,这表明水模型结果可指导现场浇铸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