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晓岩  李净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96+98-96,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泌尿系梗阻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经B超证实有泌尿系梗阻患者行CT平扫、肾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将所有扫描原始数据用MPR、MIP、CPR和VR方法处理并重建。结果96例患者中,肾盂、输尿管结石52例;肾盂输尿管癌19例;膀胱癌11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8例,腹膜后病变导致输尿管狭窄2例;多囊肾2例。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0例经临床证实。结论MSCTU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泌尿系梗阻病因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理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泌尿系疾病患者183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获得平扫、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延迟期图像,并把所有信息传送至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 MPR)及曲面重组(CPR),获得完整的尿路影像结果,回顾性分析其各自特点.结果 肾盂、输尿管结石122例,膀胱结石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5例,马蹄肾1例,巨输尿管征2例,肾盂癌7例,输尿管癌5例,膀胱癌累及输尿管出口2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13例,输尿管子宫瘘2例,肾盂腹腔瘘1例,外压性病变1例.结论 MSCTU对泌尿系疾病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U对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分析。方法回顾分析56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SCTU检查结果,并与B超、IVU、RGP进行对照。结果 56例患者罹患输尿管结石者2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12例,肾输尿管畸形10例,腹膜后肿瘤侵及、压迫输尿管6例,输尿管癌3例。MSCTU对于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B超的诊断准确率为67.85%,IVU为76.00%,RGP为66.67%。MSCTU检测准确率与B超、IVU和RGP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U可有效诊断和明确定位输尿管梗阻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肾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2个,行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12个癌灶中平扫7个等密度,其中1个稍高密度伴点片状钙化,5个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5个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7个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6个癌灶邻近肾实质显影模糊或中断;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癌灶境界显示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嘉江 《河北医药》2012,34(20):3062-306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对肾盂旁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螺旋CT平扫、增强多期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肾盂旁囊肿表现为肾窦内无强化的囊性病灶,延迟期扫描无对比剂进入,而周围受压变形的肾盏及肾盂内可见对比剂进入。MPR图像对肾盂、肾盏及部分输尿管受压变形情况显示良好,可以不同方位显示病变本身及周围情况,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结论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对肾盂旁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MRI(及MRU)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病变部位,形态和范围。结果肾盂癌5例,其中男3例,女2例;病灶位于右肾3例,位于左肾2例,肾盂积水3例,体积增大4例。3例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可有轻度分叶,信号大致均匀,2例表现为肾盂及肾实质内浸润型肿块,边缘模糊。输尿管11例,其中病变位于上段的1例,中段的2例,下段的8例,11例均有输尿管梗阻,梗阻上段输尿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和肾盂积水;5例病变呈结节状,分叶状,不规则充盈缺损,4例病变沿输尿管壁呈浸润性生长。2例呈管腔内圆柱形软组织,未突破肌层及输尿管周围脂肪,境界尚清。MRI对肾盂、输尿管癌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15/15)和86.7%(13/15)。结论 MRI能明确肾盂、输尿管癌的病变部位,形态和范围,但是定性诊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呋塞米和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在MSCTU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CTU检查患者48例,均采用呋塞米和山莨菪碱联合应用方法。扫描包括常规平扫、肾皮质期(或动脉期)、肾髓质期和排泄期,所有数据薄层(0.625mm)重建后传至ADW4.5工作站,采用VR、MIP、CPR、及MPR后处理成像。结果所有患者在各期图像上均清晰显示出泌尿系统各部的形态结构、病变局部的情况,造影效果良好,肾盂、输尿管全程显示清晰(除3例一侧肾盂、输尿管重度积水未见显影外)。结论呋塞米和山莨菪碱联合应用CTU检查,不仅造影剂能更加清晰显示泌尿系全程的解剖结构,而且还能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造影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超声或IVP诊断为尿路梗阻的50例患者均行尿路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所获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处理,重建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曲面重建(CPR)。结果50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38例,炎性狭窄4例,输尿管结核3例,输尿管肿瘤1例,膀胱肿瘤阻塞输尿管口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同时合并巨输尿管,输尿管下端囊肿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临床资料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重复肾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并有产后随诊结果的12例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2例胎儿重复肾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3例,均位于上肾段。胎儿重复肾声像图表现为:(1)上肾盂扩张伴下肾盂扩张,可见上、下排列不相连的双肾盂,扩张输尿管与扩张上肾盂相连,部分可见扩张输尿管与扩张下肾盂亦相连;(2)上肾盂扩张无伴下肾盂扩张,可见扩张输尿管与扩张上肾盂相连;(3)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4)输尿管囊肿。结论超声对伴积水胎儿重复肾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和MRU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常规MRI和MRU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段输尿管癌3例,中段3例,下段6例。7例病变管腔内呈团块样的不规则充盈缺损,4例管壁不规则增厚,沿输尿管壁浸润性生长,1例伴有腹主动脉旁和肾门旁淋巴结增大。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MRU示梗阻端的输尿管截断、规则或不规则鼠尾装狭窄,梗阻以上输尿管、肾盂肾盏扩张积水。结论 MRI联合MRU对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诊断很有帮助,是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输尿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疑有输尿管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后均采用三维成像技术观察。结果57例中,正常10例,结石25例,狭窄3例,输尿管末端囊肿5例,结核3例,输尿管重复畸形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5例,卵巢癌累及输尿管1例,输尿管癌2例。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可直观显示病变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与三维成像技术结合在输尿管病变中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39例行KUB及IVP或B超检查后,因需要明确诊断或了解泌尿系的功能及组织关系而进行MSCTU检查的病例。行CT平扫、肾脏增强双期扫描尿路造影。扫描完成后,经过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全尿路影像,对感兴趣区进行旋转以得到显示病变及全尿路图像;采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方法得到尿路立体影像,泌尿系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的图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完成全尿路扫描。本组243例泌尿系结石,MSCTU平扫显示241例(99.1%),包括37例单纯输尿管结石,52例单纯肾脏结石及152例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多发结石;CT平扫未见而造影所见的2例结石病例中有2例因为发现梗阻部位重新阅读图像资料而发现。结论:MSCTU利用MSCT超高速、全腹部扫描,经过图像薄层重建和多项后处理技术,较好显示泌尿系全貌,其丰富的图像资料为临床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信息,可作为临床一种极佳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综合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螺旋CT尿路造影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肾盂结石22例,输尿管结石18例,膀胱结石3例,输尿管阴性结石3例,肾脏先天畸形2例。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可以清晰、准确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形态和其他继发性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是一种全面和有效的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行保肾手术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结果:12例输尿管末段肿瘤患者经开放手术,10例经输尿管镜手术,2例于电灼前钳取病灶组织,手术后进行病理诊断,其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1例(G14例、G25例、G32例)。鳞癌1例。分期为T16例、T24例、T31例、T41例。对本组12例输尿管末段肿瘤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5年,有9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患者失访;9例中术后3个月~3年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6例;术后2年同侧输尿管复发1例;术后1年发现对侧上尿路肿瘤1例。术后5个月发现肺部转移1例鳞癌(T4期),于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影像学联合输尿管镜组织活检是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最佳诊断途径,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保肾手术有复发风险,需进行随访,但对早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沈纪芳  朱玉春  王建良 《江苏医药》2012,38(3):318-320,2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行CT尿路成像检查,通过常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成像法(VR)进行三维重组,对影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输尿管走行和周围组织的关系。80例中,泌尿系统结石46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癌1例,先天性发育畸形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9例,输尿管瘘1例,输尿管息肉1例,盆腔内恶性肿瘤累及或术后侵犯7例,正常6例。MSCT尿路成像诊断特异性为100%(80/80),诊断准确率为95%(76/80);1例输尿管息肉和3例炎性狭窄误诊为输尿管癌,误诊率为5%(4/80)。结论 MSCT尿路成像图像清晰直观,可以作为早期确诊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效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MR常规扫描及磁共振尿路造影术(MRU)的形态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收集的4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的MR常规扫捕及MRU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无积水型25例、积水型18例。重复输尿管囊状扩张(或巨输尿管)15例,重复输尿管开口异位14例。结论泌尿系的MR常规检查结合MRU对积水型重复肾输尿管的显示更直观、更全面,对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判断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病变上方输尿管及肾盂不同程度扩张、积水,其中11例探及输尿管内实质性肿块.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可探及点状、条状及树枝状动脉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为0.58~0.67.尿路梗阻定位率100%(15/15例),病灶检出率80%,误漏诊4例,诊断符合率73.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输尿管癌有重要筛选诊断价值,可提高术前确诊率,并可为临床分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子林  汪大武  殷文兵 《安徽医药》2011,15(10):1275-127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检查,将图像传输至东芝Vivrea2后处理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31例患者均取得输尿管全程曲面重建图像,单侧输尿管结石29例,双侧结石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1月期间成都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47例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13例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13例中,输尿管损伤8例(包括输尿管撕脱1例,输尿管断裂1例,输尿管穿孔3例,输尿管粘膜下隧道3例),输尿管结石移位3例,术后感染2例,发生率8.8%,并发症的发生与输尿管开口方向异常、输尿管口水肿、走行迂曲、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息肉阻塞输尿管腔、术者经验缺乏等有关,也与导管或导丝误刺入输尿管壁,激光损伤,甚至击穿输尿管壁等有关。均得到及时处理,最终治愈。结论输尿管损伤和结石移位是手术主要并发症,开展该手术早期经验欠缺,操作不规范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对其原因正确认识并合理处理,积极改进,规范操作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