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知识经济视野中的知识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分类入手 ,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进行界定和梳理 ,是知识经济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前提性的工作。当代经济学家和经济组织 (OCED)的知识分类具有启发意义。从知识经济中知识的性质、作用、状态、形式、过程和价值等标准出发 ,需要提出自己的关于知识分类的见解 :作为生产要素的知识和知识产业的知识 ;适用于劳动过程、管理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知识 ;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 ;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 ;处于生产和扩散阶段的知识 ;废弃的、通行的和创新的知识等  相似文献   

2.
一个产业之所以能够与其他产业区别开来,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拥有与众不同、独特的产业知识.根据知识的可转移性,即转移的难度、可用来转移的方式等,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用正式的语言,包括程序、数学表达并被计划书、手册等记录下来转移并分享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隐含在个人经验中的,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等无形因素.在不同的产业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当前研究都没有区分不同产业因自身知识特征不同造成的产业转移和知识转移模式的差异.为弥补这一缺憾,通过研究不同产业知识特征对其转移模式的选择及相应的知识转移模式带来的影响,给当前产业转移和知识转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知识的分类角度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进行了阐述,并对二语习得中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转化进行了探究,对于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解释语言习得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心理学支持,为语言学习提供更多启示和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在对知识经济概念的界定中,知识经济与知识、高科技产业与经济形态存在较为复杂的内在关系,同时在把知识简单纳入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相应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题。知识经济是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论地位;知识经济并不能简单化为高科技产业,更不与传统产业相对立;从社会的历史维度看,知识经济是一种在本质上有别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人类社会的新形态和新的发展阶段;在把知识纳入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真正的动态分析,并非简单地在静态范式内引入动态变量。  相似文献   

5.
胡方 《晋阳学刊》2001,(4):14-18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份在经济中的比重加大。知识的作用贯穿经济过程始终 ,并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循环。在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 ,也是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知识经济价值是知识的对象化、交换的表现 ,是具有一定历史条件的。哲学社会价值才是知识的永恒价值 ,它使人们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所以 ,今天的知识 ,就是明天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杨文 《天府新论》2004,(Z1):200-201
母语学科的本位目标是人文精神、民族情感和母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植、培养;知识可分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知识的性质观经历了由以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知识性质观到以文化性、境遇性、价值性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知识性质观的转变.此三者共同构成了思考母语学科本位知识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知识生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的大规模生产和不断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当代经济转型中最鲜明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学的研究和剖析中,要从知识生产的实际出发,细心地去揭示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价格、垄断价格、价值决定等范畴所拥有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孙红 《理论界》2000,(3):55-55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以信息科学为主体 ,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有别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经济模式———知识经济逐渐形成 ,这对于各行各业都是新的挑战和机遇 ,而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会计也必须与之适应和调整。在农业经济时代 ,人力和土地资源是重要的财富 ;在工业经济时代 ,能源和机器是重中之重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将成为经济的决定因素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就是说 ,在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物化于商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智力和创新为主导生产要素 ,而不再是…  相似文献   

9.
浅谈语境的特征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本文结合国内外知名学者关于语用学中语境的论述,分析了语境特征,比较详细地讨论了何兆熊先生提出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这一语境概念。语境的价值主要在于会话含义中,一个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能体现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0.
乡村知识需求与社会知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允璋 《东南学术》2007,(4):111-119
乡村生存条件、生产结构变化促使农民知识和信息需求进一步产生。乡村知识和信息需求存在区位地理、农户经济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的差异,体现着当今农民知识需求的现实性。农民知识和信息产品获取具有自在性、被动性、潜在性、逐利性、系列化、自主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在辨析乡村知识援助的机会、质量、成本关系中,强调机会的质量至关重要。实证提供知识产品的实用性,开展服务的主动性,营造公共知识空间,提高农民获取知识的自由度,培育农民利用公共知识资源的意识,是乡村知识援助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