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魏征  王妮 《染整科技》2004,(2):58-60,47
植物性染料是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一类天然染料,主要包括栎黄素、花色素/花青素、奎宁/金鸡纳碱和叶红素。应用植物性染料来进行纺织品染色处理时通常需要媒染剂来加强染料和被染物之间的联结力。而媒染剂的应用,尤其是金属离子会  相似文献   

2.
天然染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于绿色安全的纺织品,关注纺织品染料的安全性.文章主要介绍了天然染料的种类及染色方法,指出了其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天然染料的研究现状做了概述.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天然染料染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如茶叶、姜黄、叶绿素等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栀子、高梁红、桑葚等用于丝绸(蛋白质纤维)的染色,茜草、紫草、紫胶等用于合成纤维的染色等]以及用于天然染料染色的一些新型染色技术(如对溶解性小的染料采用乳化分散的方法,使不溶解的染料处于稳定的分散体系,达到好的染色效果;通过超声波的高压搅拌作用,使染料颗粒解聚,分散得细而均匀,也可使纤维表面的动力边界层变薄,提高染料的上染速率和上染量,染色均匀性较好),并概述了天然染料抗菌和防紫外线等功能性的研究开发状况:很多天然染料都具有很好的抗菌或防紫外线等功能.运用天然染料的这些性能,可以考虑开发既具有天然染料特殊色彩,又有防紫外或抗菌性能的绿色生态纺织品.  相似文献   

4.
天然染料在纺织品加工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如茶叶、姜黄、叶绿素等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栀子、高梁红、桑葚等用于丝绸(蛋白质纤维)的染色,茜草、紫草、紫胶等用于合成纤维的染色等]以及用于天然染料染色的一些新型染色技术(如对溶解性小的染料采用乳化分散的方法,使不溶解的染料处于稳定的分散体系,达到好的染色效果;通过超声波的高压搅拌作用,使染料颗粒解聚,分散得细而均匀,也可便纤维表面的动力边界层变薄,提高染料的上染速率和上染量,染色均匀性较好)'并概述了天然染料抗菌和防紫外线等功能性的研究开发状况:很多天然染料都具有很好的抗菌或防紫外线等功能.运用天然染料的这些性能,可以考虑开发既具有天然染料特殊色彩,又有防紫外或抗菌性能的绿色生态纺织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环保意识的提升,环保型绿色生态纺织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而天然染料由于其抗菌、抗氧化等独特的性能,因此成为了纺织印染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本文中,使用绿原酸作为天然染料对于真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并且从染料用量,染液PH值、温度和染色时间4个方面对其染色工艺做了系统深入的优化,得到了其最佳染色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古代纺织品的染料进行有效鉴定,可以为相关纺织文物的保存和修复提供最佳方案,为天然染料应用及新型染料和染色工艺开发提供参考。文章针对古代纺织品的染料鉴定技术,从染料提取方法和染料成分检测分析技术两个方面展开综述。基于染料提取方法对纺织品的损伤程度以及检测手段的技术特点,对提取方法和检测分析技术进行了梳理分类,介绍了各种提取方法和检测分析技术的原理,总结了各种提取方法和检测分析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最后指出,古代纺织品的染料鉴定技术正朝着无损、快速、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开发有效的非侵入式取样方法、建立丰富的染料谱图数据库以及开发新型无损鉴定技术等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然纺织品是指用传统染色方法将天然纤维与天然染料结合得到的产品,探讨了自然纺织品的三个构成要素,即天然纤维、天然染料和传统染色方法(扎染、蜡染、夹染),并对自然纺织品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由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丹东市科委1997年科研项目“柞丝绸天然染料染色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于1998年10月28日,在丹东市科委主持下,经专家鉴定委员会评审通过技术鉴定。近年来,不断有合成染料致癌或引起皮肤病的报导,人们要求纺织品穿着安全,对健康无害,因此,回归自然的愿望日趋强烈,天然染料染色重新受到青睐。辽宁柞蚕丝绸研究院用近30种植物染料对柞蚕丝绸产品进行了较系统染色试验及工艺研究,已开发了天然染料染色柞丝绸的黄色系、红色系、绿色系、棕色系及黑色系五个系列的颜色,并用5004和5023柞绸及柞蚕编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天然染料的概念、历史和染色方法,综述了天然染料用于纺织品染色印花的研究和产业化现状,展望了天然染料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天然染料染色的纺织品性能检验及测试内容,对市售的天然染料染色女长裙及丝巾多款产品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其是否符合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对其检验结果进行了评定,为天然染料染色纺织品质量监督与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天然染料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天然染料,包括天然染料的分类,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以及天然染料的开发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科普园地     
绿色纺织品绿色纺织品也称环保纺织品、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即从纤维生产、纺织生产、印染、后整理加工、成品包装等一系列过程中,采用先进设备技术、工艺、浆料、染化料、助剂等,以起到消除或不产生对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的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对人体无害,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纺织品。为了生产绿色纺织品,科学家们致力于培植彩色棉花、无公害棉花;培育彩色动物,生产彩色动物纤维,以达到无需染色的目的。摒弃含致癌物质的偶氮染料,发掘利用植物染料、矿物染料等天然染料;研究成功无水染色新技术;利用废旧衣料…  相似文献   

13.
印度楝树皮作为染料在羊毛染色中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合成染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环境友好性能的天然染料,尤其是植物性染料在纺织品染色方面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兴趣。Gulmoher和Tessue的花、柚木树和指甲花的叶子、Chir和栎树、金合欢树、橡树、Manjeet以及Ain的树皮,黄连素、胭脂树、Ratanjot、紫胶等都已经应用于毛  相似文献   

14.
徐锡环 《国外丝绸》2006,21(5):18-19,27
在发明合成染料以前的所有印花均采用天然染料。从靛蓝和茜草提取的染料曾被广泛用于印花。由于化学染料的危害性,近年来开始回归天然染料。目前天然染料染色应用较普遍,而天然染料印花尚未充分开发。本文试对几种经选择的天然染料印花法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印花方法可开发包括真丝绸、棉织物、纺织日用品和时装在内的各类产品。市场尤其是外销市场对天然染料印染产品的需求增长明显,而且采用天然染料可增加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合成染料染色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生态平衡,传统的天然染料染色更具环保优势。介绍了天然染料的定义和分类,天然染料主要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物中获得的染料。详述了染料发展的历史,天然染料的特点和推广意义及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举例说明了天然染色的机理和方法,并提出了新技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染苑精萃     
《印染》2006,32(1):55-55
大豆纤维的活性和酸性染料染色性能,用Putlnus persica染料染羊毛,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助剂,再生纤维素织物的液氨处理,半耐久阻燃整理,棉织物漂白用阳离子活化剂,羊毛低温染色助剂CTC-433的应用研究,天然染料紫苏在大豆蛋白织物中的染色性能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抗皱性,有机释酸剂及其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唐代军事设施遗址,遗址出土的纺织品作为该时期丝路沿线的代表,反映了该时期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染料是纺织品文物色彩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古代天然染料具有化学组分多样、原料来源广泛、染色工艺复杂等特点,给出土纺织品的染料分析带来巨大挑战。借助精确分子量,基于银纳米颗粒建立的MALDI-FTICR-MS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化学结构相似染料分子、多种类染料组分的同时鉴定,在复杂染料的定性分析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天然染料的分类、染色方法和染色机理,综述了天然染料在羊毛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中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天然染料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并对天然染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天然等同体染料、仿生染色助剂,将会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保概念的深入人心,重新认识与开发天然染料已成为皮革染料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天然染料的染色机理及其研究与应用现状,介绍了当前制革常用的天然染料,并对天然染料在皮革染色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胜男 《国外丝绸》2007,22(5):9-11
随着抗菌纺织品的日益流行,天然染料是否对纺织品具有抗菌性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探索性的研究和测试了5种天然染料:儿茶、紫胶虫、没食子、茜草和长刺酸模对织物的抗菌性。实验测试了它们对常见病菌如: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克雷伯氏肺炎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性。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染料没食子的抗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最大,对实验所选的全部菌种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在5~40μg之间变化。然而,因为这些染料在纺织品上的吸附量低于MIC,故用上述天然染料处理过的纺织品抗菌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