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保肛手术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保肛手术的护理干预。[方法]自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31例直肠癌病人,按设计要求进行了术前放疗、化疗(即新辅助治疗)和保肛术治疗,针对其新的治疗方法、主要副反应等给予了全面、连续、有效的护理。[结果]31例病人均完成了新辅助治疗及保肛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97%(30/31),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年生存率100%。[结论]全面、连续、有效的护理,是保证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保肛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莹嘉  郭素萍  冯惠霞 《全科护理》2012,(20):1887-1888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急性毒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直肠癌病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急性反应及护理措施。本组主要急性毒副反应有: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皮炎、手足综合征,对不同时期毒副反应的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52例不同毒副反应病人均顺利完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进行手术。[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放化疗急性期毒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直肠癌病人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及保肛率。  相似文献   

3.
低位直肠癌是指发生于距肛缘3-6cm的直肠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低位前切除或超低位前切除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简称保肛)手术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术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吻合器的应用及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前放化疗)的应用,保肛手术成功率显著增高。2003年1月-2006年3月我院对287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辅助化放疗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直肠癌是大肠癌中最好发、最难治、疗效最差的一类。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的发展,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比例不断提高。但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保留肌门括约肌的手术仍是目前外科治疗的难点,施行新辅助化、放疗(术前放疗)后再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是保肛手术的最有效措施。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4月对21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先行新辅助化放疗后再行经腹直肌癌切除和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的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手术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78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直接根据患者的TME分级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术后常规进行化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新辅助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阴中瘤边缘阴性率(RO切除率)、肿瘤切除率、保肛率及术中输血率]及术后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RO切除率、肿瘤切除率、保肛率均高于对照组,术中输血率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治疗对提高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肿瘤切除率及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有着明显的效果,是直肠癌患者很好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可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54例,分为辅助化疗组2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治疗,辅助化疗组术前行3周期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对照组不行任何放化疗.结果 辅助化疗组41.6%的病例肿瘤体积缩小、变软,肿瘤距肛缘距离增加,保肛率为75.0%;对照组保肛率为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直肠前切除术比例、淋巴结转移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显著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根治率及保肛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双吻合器技术低位保肛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60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双吻合器技术后的护理,即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营养支持、卧位及活动指导、吻合口瘘观察及预防、吻合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6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愈合均一次成功.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双吻合器技术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梅静华 《全科护理》2013,11(15):1384-1385
[目的]探讨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采用APPEA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24例病人,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24例低位结肠癌病人均按照预期完成保肛术,术后发生直肠阴道瘘3例,会阴伤口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治愈。4例行造口还纳后于还纳初期出现轻度肛门不完全性失禁,经训练后控便能力有显著改善。[结论]APPEAR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创造了重要条件,加强对该手术的术后护理及对并发症的预防,可提高手术疗效及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护理模式在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术后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将43例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MDT模式进行护理,统计分析两组病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L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DT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后LARS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73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护理体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护理部(200001)郑文雅高淳在我国直肠癌病例中,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下边距肛缘≤11cm)约占87%。[1]随着对直肠肛管解剖和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不断深入、手术器械的改进及辅助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在根治条件下保肛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 7例低位直肠癌采用新辅助化疗后7-10d行器械辅助的直肠癌Dixon's根治术,观察手术操作的成功率。病人的恢复情况和病理报告。结果 7例病人在新辅助化疗后均按时完成Dixon'术,病理提示下切缘阴性,未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新辅助化疗加器械辅助治疗低位直肠癌有助于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可能 性,是否保肛应在手术中完成肿瘤及肿瘤以下直肠的分离。精神测量下切缘后决定,吻合前彻底止血,仔细处理吻合面及避免吻合口张力是减少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下段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保肛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下段部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AR)进行保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2004年手术的20例直肠癌的病人,病变部位均位于中下段直肠,距肛缘的距离在10cm以内。均一期行低位前切术,利用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治疗。结果本组20例病人均一期保肛成功,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术后常规行化疗。随访3—5年,5年生存率为65.0%,3年生存率为75.0%(2例并发肝转移死亡)。结论中下段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保肛,预后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基层医院,尤其是普通患者,经济压力大的,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倪红霞 《护理研究》2014,(4):1375-1376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中的普遍应用,加上吻合器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了保肛手术,既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又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对于部分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在低位前切除术经腹吻合时仍存在闭合器放入困难、无法直视下操作等问题。2008年,英国外科医生提出一种新的保肛术式--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anterior perineal plane for ultra low anteri-or resection of the rectum,APPEAR)[1,2]。2012年4月-2012年8月,我院外科应用 APPEAR 术治疗低位直肠癌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及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的选择标准。[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治疗的5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化疗方案:吡柔比星50 mg/m2,紫杉醇150 mg/m2,21 d为1周期,共3~4周期,符合保乳条件者新辅助化疗完成后行保乳手术。术后常规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92.3%(48/52),新辅助化疗完成后,13例(25%)临床完全缓解(cC R ),6例(11.5%)病理完全缓解(pC R ),35(67.3%)例临床部分缓解,无进展病例。经过36个月中位随访(18~78个月),局部复发率11.5%(6/52);5例术后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率9.6%(5/52),其中2例已死亡。保乳综合治疗后满1年进行乳腺外形评估,外形优17.3%(9/52),良40.4%(21/52),差42.3%(22/52)。[结论]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严格把握新辅助化疗后的保乳指征,规范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5年间85例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下段直肠癌保肛率78.8%(67/85),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率4.7%(4/85),吻合口痿复发率1.1%(1/85),肝转移率2.3%(2/85),盆腔复发率3.5%(3/85)。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5年47例,5年生存率55.2%(47/85),术后排便及排尿功能优良。结论中下段直肠癌掌握好手术原则和适应证,可有效提高保肛率,预防术后局部复发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秦云霞  南菁  赵颖娜  陈萌  刘维 《护理研究》2008,22(9):2402-2403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75%发生于直肠的中段或下段。传统的Miles手术由于要进行永久性腹壁造瘘,给病人带来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极大痛苦。随着人们对直肠癌术后病人生存质量的日益关注,保留肛门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的提倡。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概念的提出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低位直肠癌在保肛治疗的同时手术的费用有所增加。为了找到一种既安全可靠又比较经济的手术方式进行初步的探索,2006年2月2007年9月.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外翻式直肠癌切除术治疗距肛缘5cm~8cm的早期、中期直肠癌5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就诊的结直肠癌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病人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治疗后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实行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自我效能评分和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人术后自我效能评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病人院外随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排便功能、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大便失禁综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症状及反应、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自我评价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病人术后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改善病人排便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美珍 《护理研究》2002,16(9):537-537
随着对直肠癌病理组织学研究的深入及手术方式的改进 ,使原来适用于直肠上中段癌的保肛手术 ,在不影响癌肿彻底切除的原则下 ,实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此类手术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接受 ,但术后易发生吻合口瘘[1 ] 。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自 1 987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共施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2 76例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45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5例 ,男 31例 ,女 1 4例 ,年龄 2 3岁~ 82岁。其中 50岁以上者占 64 .2 8%。根治性切除 38例 ,姑息性切除 7例。手术方…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Miles手术的新技术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低位直肠癌,临床常用术式为经腹会阴联合切口直肠癌根治、人工肛门再造(即Miles术)。由于吻合器的改进和推广使用,使盆腔中低位的吻合易于进行,故保肛手术有增加趋势,但随之而来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已明显增加,有报告高达25%~37%[1]。因此,Miles手术虽操作繁琐,但因切除癌肿较彻底,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加之近年来术中抗癌防瘤新技术的应用和提高,使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生存率。现就直肠癌Miles术中抗菌防癌新技术的特殊配合和围手术期护理要点阐述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1988年10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