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包覆炎药装药的原理,研究了火药包覆层厚度对火药燃烧和弹道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对包覆火药装药技术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不同包覆方式包覆火药的燃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药、侧面包覆火药、端面包覆火药以及全包覆火药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几种不同包覆方式包覆火药在定容燃烧状态下的p~t曲线、dp/dt~t曲线、L~B曲线及dψ/dt~p曲线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包覆火药发生作用的机理,并分析了不同包覆方式包覆火药的燃气生成规律。  相似文献   

3.
包覆火药装药技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军  王泽山 《兵工学报》1995,(1):23-27,14
从理论了分析了包覆火药的装药结构、弹道温度系数、弹丸的初速、膛内气体生成规律以及膛内应力波等问题,对包覆火药技术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硝胺包覆火药工艺及弹道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芮久后  黄辉  王泽山 《含能材料》2004,12(Z1):147-149
包覆火药具有显著降低装药弹道温度系数,提高弹丸初速的效果.本文首次对硝胺包覆火药的包覆工艺及其装药弹道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硝胺火药的全包覆工艺,分析了工艺条件对硝胺包覆火药性能的影响,解决了硝胺火药包覆工艺的关键技术问题,制备出了力学性能良好的硝胺包覆火药.通过中止燃烧试验和弹道试验,研究了硝胺包覆火药的力学性能、燃烧性能及其装药的弹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备的硝胺包覆火药力学性能、燃烧性能良好,其装药的低温度系数效果显著、弹道效率及弹道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表面包覆法,从材料选择、含量匹配、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研究黑火药的包覆技术,利用扫描电镜对包覆后药粒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就包覆前后黑火药的感度和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GZ-1型硅脂在黑火药表面形成均匀、完整的包覆层;包覆后点火药的吸湿性降低了58%,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静电感度分别降低了60%、57%和56%,而火焰感度、输出性能与包覆前的药剂相当.  相似文献   

6.
丁羟包覆层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履层是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力学行为影响着装药结构的完整性。为研究丁羟橡胶包覆层的拉伸力学性能,采用单轴拉伸实验方法拟合获取了Neo-Hookean、Yeoh、Mooney-Rivlin及Ogden超弹性本构模型的本构参数,对比分析了各模型对丁羟橡胶包覆层的适用性和精度。结果表明:丁羟橡胶包覆层具有显著的超弹特性,Neo-Hookean模型难以预示有限变形下丁羟包覆层的非线性特性,Yeoh模型可反映较大应变时的力学行为,而Mooney-Rivlin和Ogden模型可准确描述丁羟包覆层的力学特性,可应用于药柱/包覆层结构完整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增能钝感包覆火药的燃烧与弹道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高氮量单基火药进行吸收硝化甘油增能及钝感包覆,然后研究了这种增能钝感包覆火药的燃烧性能和弹道性能.结果表明:高氮量单基火药吸收硝化甘油14.2%时,火药力增加了5.4%,燃速系数降低,燃速压力指数增加,钝感包覆后的燃速系数和燃速压力指数都降低,老化以后,增能钝感包覆火药的燃速系数和燃速压力指数也都降低.弹道实验结果表明,增能钝感包覆火药能有效提高弹丸初速,降低弹道温度系数,并减小初速或然误差.  相似文献   

8.
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给低温感包覆火药的燃烧过程,推导了低温感包覆火药在不同燃烧阶段的燃气生成函数,建立了包覆火药装药的经典内弹道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低温感包覆火药装药的内弹道特征及其内弹道数值计算方法,运用内弹道势平衡理论,对制式装药和低温感包覆火药装药的势平衡点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低温感包覆火药装药势平衡点处燃去火药相对量ψE随装填密度变化的原因,并拟合了低温感包覆火药装药的实际燃气生成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势平衡方程对内弹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基本一致,应用内弹道势平衡理论描述低温感包覆火药装药的膛内燃烧规律可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闭爆发器试验、14.5mm机枪试验、加速老化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钝感剂分子量对新型的聚合物钝感包覆枪炮发射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BP钝感火药及未钝感火药相比,聚合物钝感包覆火药初始燃速较低,燃烧渐增性较强,内弹道效率较高,试验结果还显示聚合物钝感剂迁移比DBP小,且聚合物钝感剂迁移性随其分子量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陈国辉  常海 《含能材料》2005,13(3):200-203
介绍了近年来硅橡胶包覆层的力学性能、耐烧蚀性能、粘接性能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取得的进展。硅橡胶包覆层中填料的粒径对硅橡胶的补强效果十分重要;可从改变生胶结构、添加耐烧蚀填料两方面来改善硅橡胶包覆层的耐烧蚀性;在推进剂药柱表面上涂覆底涂液可以大幅提高硅橡胶包覆层与推进剂的粘接强度。建议今后对采用纳米填料改善硅橡胶包覆层补强效果及其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共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37孔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采用双层包覆工艺对37孔硝基胍发射药进行包覆。通过三维视频、扫描电镜、DSC及定容燃烧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包覆效果、包覆层与基药的相容性、不同包覆层质量含量及包覆层层数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包覆药厚度较为均匀;包覆层和基药相容性良好;在相同包覆层含量8%的条件下,双层包覆药的燃烧增面值较单层包覆药明显提高。双层包覆药的燃烧增面值ΔL随着外包覆层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内、外包覆层质量含量均为5%的条件下,燃烧渐增性最大,其ΔL值为0.1431 MPa~(-1)·s~(-1),相对于37孔基药,其燃烧增面值提高了43.53%。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单基药的燃烧性能,以聚叠氮基缩水甘油醚(GAP)基聚氨酯为包覆材料,采用"预混-喷涂-固化"工艺对4/7单基药进行包覆。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了包覆效果。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GAP基聚氨酯与单基药相容性。通过理论计算和密闭爆发器试验研究了包覆单基药能量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GAP基聚氨酯包覆层厚度较为均一,与单基药粘结良好,且二者相容。GAP基聚氨酯的加入使得发射药火药力和爆温均下降,但火药力降幅明显低于惰性高分子。GAP基聚氨酯包覆单基药具有显著的燃烧渐增性,随着包覆量的增大,渐增性逐渐增强。与单基药相比,包覆量为7.05%、9.67%和11.88%时,包覆单基药的燃烧分裂点相对压力值由0.151分别后移至0.453、0.480和0.489,燃烧渐增因子由0.090分别增大至0.293、0.340和0.358。  相似文献   

14.
氟橡胶包覆层对纳米铝粉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涛  任慧  马爱娥  焦清介  王慧心 《兵工学报》2019,40(8):1611-1617
氟橡胶包覆改性纳米铝粉是近年来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获得包覆层对纳米铝粉性能的影响规律,将电爆法制备的铝粉包覆5%、10%、15%3种不同含量的氟橡胶,并引入钝化纳米铝粉进行对比研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物理吸附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同步热分析仪表征改性前后纳米铝粉的表观形貌、包覆层厚度、比表面积、表面元素价态以及热响应行为,测定活性铝含量和燃烧热。结果表明:改性纳米铝粉形貌规整、粒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略高于钝化纳米铝粉;氟橡胶包覆层通过化学键吸附在铝粉表面,增强了纳米铝粉的热稳定性,阻止了纳米铝粉的进一步氧化,使其活性铝含量高于自然失活的纳米铝粉,最高达到85.85%;受氟橡胶包覆层的影响,改性纳米铝粉的燃烧热高于钝化纳米铝粉。  相似文献   

15.
印度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包覆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印度在近几年里对双基、改性双基和复合推进剂的包覆剂所进行的研究以及包覆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包覆材料的评价检测方法;结合印度当前对包覆层研究,展望了印度包覆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新的中心传火具,用高速摄影的方法研究了该传火具的传火过程,用炮膛模拟器研究了该传火具在点火时的膛内压力分布及其对药床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包覆火药装药结构,该传火具的点传火效果要明显优于制式点火具。  相似文献   

17.
包覆火药在内弹道计算中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浩 《弹道学报》1994,(2):19-23
介绍了包覆火药在内弹道计算中的一种处理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DP-1点火药柱尺寸小、表面包覆层厚度、均匀性及包覆层质量要求严格的特点,选用综合性能优越的YS-931硅橡胶作为包租胶,确定了包覆工艺,解决了包覆的关键技术,使包覆层达到了产品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包覆方法对 PBX-RDX撞击感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陆铭  孙杰  陈煜  罗运军  谭惠民 《含能材料》2004,12(6):333-337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DL-400、TMN-45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WPU)乳液,采用FTIR表征其结构;分别采用乳液聚合和加入10%明矾水溶液破乳的方法包覆了RDX。SEM观察包覆结果表明:破乳方法中,1%WPU乳液包覆RDX效果最好;1%WPU乳液聚合方法包覆效果稍差。测定了各样品的撞击感度,破乳法包覆的%为82.2cm,乳液聚合法包覆的H50为59.0cm,,实验证明采用水性聚氨酯破乳方法包覆RDX,能够显著降低RDX的感度,提高H50的值,效果优于乳液聚合法包覆。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良好磁性耦合和高磁能积的纳米复合永磁粉,系统研究了化学法包覆软磁相FeCo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制备纳米复合磁粉SmCo_5@FeCo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反应的加热方式、SmCo_5磁粉的预处理时间以及化学包覆反应的时间等对软磁相的形貌、尺寸、分布,以及对复合粉体的磁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表面活性剂分子量的调控和加热方式的改善可使相同量软磁相前躯物投入时形成更致密的高含量包覆层。经过酸洗预处理的SmCo_5粉更有利于软磁相包覆,酸洗时间0.5 h为佳。此结果对制备超高性能纳米复合永磁粉体及块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