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阿Q问世,众界哗然,论者蜂起,评说纷纭,历时60余年而未衰。为什么说阿Q是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典型?断言阿Q兼有狼羊二重性格,而唯独缺乏真正的人性,根据何在?阿Q何时显羊性?何时显狼性?阿Q病毒的要害是什么?本文从人格学、文化学以及社会学诸角度作了较为深入的透视。文中所论及的形形色色的阿Q相,也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阿Q正传》许多人都读过。鲁迅不止一次地讲《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是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这里,他所认为需要改革的“国民性”,即“国民的弱点”,主要是指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种自欺、自慰、盲目自尊、自我欣赏、自我超脱、怯弱、虚伪的心理。阿Q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典型,是鲁迅笔下“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的体现者。作为阿Q这样一个典型化的社会人物及其所生存的社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阿Q精神胜利法是不会很快消失的,它毕竞是国民的典型,是长期社会化的产物,阿Q是许多国民的化身,是许多人  相似文献   

3.
阿吉是贾平凹的同名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其性格特征与鲁迅笔下的阿Q颇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是一个阿Q式的人物.贾平凹创造这个人物时,正是想把他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阿Q来刻画的.但是,阿吉毕竟与阿Q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时代、社会和人生等思考的侧重点不同.另外,在形象刻画方法上,两位作家也有他们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4.
阿Q精神是集中封建文化、封建传统思想之大成的产物。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最初不过是由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所形成的民族心理原型,在特定历史时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和具体的条件下(在流浪雇农阿Q身上)再被激活时,便呈现为极为病态的精神胜利法;阿Q心理结构中的理性结构与感性存在的矛盾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即由未庄社会这个文化生态圈所特有的语义环境、意识氛围、心理气候中吸取元素来形成他的理性结构,他的见解和意识,不过是未庄社会和文化灌输给他的见解和意识,并以此作为自已的规范和准则,他的社会观不过是未庄文化生态圈中广泛流行的现存封建等级秩序合理性在其心理结构中的内在化而已;阿Q精神深深牵动着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脐带,因此鲁迅所刻画的阿Q的心理结构和他对阿Q精神的批判,实质上就具备了对整个封建制度和整个封建意识形态批判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晓霞 《社科纵横》2005,20(5):170-171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受到了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影响,而其中的人物形象阿Q与堂吉诃德被认为具有精神上的相通性。本文拟从作者创作、人物形象内涵等方面入手,对目前评论界关于二者比较研究存在的误区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阿Q正传》的经典地位可以从思想性、文体学和艺术性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无论从解剖社会和国民心理的思想深度,还是对现代中篇小说的开创性的文体实践,及融通中外、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上来看,《阿Q正传》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其文学经典地位不是一般的小说能够轻易取代的.  相似文献   

7.
翟传增 《社科纵横》2004,19(2):85-88
阿Q的性格核心不是精神胜利法 ,而是基于低下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而来的深深的自卑 ,以及为超越自卑、赢得自尊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但遗憾的是阿Q追求自尊却不知自尊为何物、渴望生存又不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鲁迅最感痛心的国民劣根性 ,也是他所要致力改良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罗广荣 《浙江学刊》2000,(1):99-102
对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成因及其哲理心理内涵,人们论述已多。但对于精神胜利法之所以能成为“法”的问题,则尚无人探讨过。本文认为作品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象描绘中,包含着一种大体一致的生成模式,即“置换”。本文通过细读作品,对此模式的要义及其四种类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与鲁迅的国民性关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保昌 《求是学刊》2005,32(4):103-108
被视为中国国民性具象的阿Q,其“精神胜利法”究竟是受到了道家文化的消极影响还是受到了民间道教的熏化?这个问题需要辩证。道家思想影响了鲁迅的国民性关切及其写作。  相似文献   

10.
一六十多年来,阿Q戴着那顶破毡帽,带着他耶滑稽可鄙的笑容,走出未庄的土谷祠,走进千家万户、走到了大洋彼岸。他那古怪行为撼人魂魄地揭示出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11.
冯庆堂 《社科纵横》2009,24(2):104-106,111
《阿Q正传》作为世界文学名著,除了体现在高超的艺术水准和深刻的思想性之外,其独特魅力还在于突出的原创性。具体说,这篇小说的原创性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体例创新;笔法创新;思想创新;词汇创新。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75年6月发现了鲁迅为山上正义《阿Q正传》日译本亲笔写的85条注释,两年以来,日本学术界搜集有关鲁迅文献资料的工作,更加热乎起来,这是值得感谢的事情.鲁迅和日本的关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两部当代日本电影,寅次郎是第一部电影中的主角,安次是第二部电影中的主角。用现代文艺的说法来表达,这两个人与其说是“主角”(hero,原意“英雄”),倒不如说是反主角(antihero,反英雄)。因为在传统电影中担任主角的,几乎都是十全十美的伟人、奇侠、才子佳人或侦探之类,所以“英雄”和“主角”两词在英语中竟是合一的。显然寅次郎和安次不是这样的英雄,也不是这个意义上的主角,他们是普通人,他们所作所为毫无“英雄”气息,他们的生活情景就如发生在我们这样一些普通人的中间;然而,他们又是夸张的,就象阿Q一样。他们也如同阿Q一样,身上洋溢着一种广义的英雄气息,正是这种气息,使他们当之无愧地担当文学电影乃至绘画的主角(英雄);也如同阿Q一样,我们在许多人身上,在我们自己的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影子。安次:一个以“无主体性”来求生的人安次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跑龙套角色,从纯  相似文献   

14.
王学谦 《求是学刊》2020,47(1):137-146
莫言新作《锦衣》《故乡人事》是其创作固有的对传统的创造性发挥,既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之中,又融入了莫言个人的创造性。《锦衣》是对传统戏曲美学趣味的亲和,同时又加入了莫言个性的点睛之笔,融入了现代体验。丑角王婆、王豹的充分表演是对传统戏曲的改造。王豹的性格塑造则是对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承续。王豹的性格具有阿Q性格的一面:卑怯。王豹的革命类似阿Q革命。《故乡人事》是莫言的"笔记体"小说,有传统"笔记体"的意味,近似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奇人异事的记录,也在神韵上沟通了魔幻现实主义;同时融合了鲁迅短篇小说的笔法和神韵,注重白描,更注重人物内心状态,直抵人物内心深处,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最受西方重视的作家之一.自《阿Q正传》问世以来,西方各国的作家和评论家从未间断过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评介.他们对中国近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研究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20世纪文学进程中,鲁迅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充满争议的存在,其中焦点之一就是鲁迅的时代精神及其历史意义,鲁迅会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失去其价值和意义,阿Q时代是否已经死去,再一次在新世纪引起关注,这无疑为如何评价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基本状况及其走向提供了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讽刺,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法,现行中学教材中,约有十分之一课文应用了这一技法,老师在分析这些课文时,一般也都讲到它,但教学效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最近,我将教材中的讽刺实例拣了几个,试着从讽刺技法这个角度,粗浅地予以分类排列,想让学生对部分讽刺技法有个大概的了解,明白讽刺是有种种方法的,以便在阅读文章遇到类似例子时,基本上能够独立辨认,为以后进一步培养这方面的欣赏与表达能力打下基础。一,通过“夸张”来讽刺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将丑陋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夸大变形到荒谬的程度,使其丑陋点更醒目,于是那令人生厌的部分便会清清楚楚地暴露于读者面前,从而取得了讽刺效果。鲁迅《阿 Q 正传》是讽刺作品的典范,夸张的运用就很突出,阿 Q 不理解辛亥革命,由最初的“深恶  相似文献   

18.
吴洁菲 《学术交流》2007,4(3):146-148
鲁迅、赵树理小说中具有传承性的农民形象,主要有5个系列:阿Q——陈小元系列,闰土——老秦系列,九斤老太——李成娘系列,祥林嫂——孟祥英系列以及二黑、小芹系列。两位作家笔下的农民形象的传承性既有一脉相承的一面,但也有发展革新的一面,是同与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鲁迅笔下的阿Q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是精神胜利法,有人打了他,他说是儿子打老子,用此法来麻痹安慰自己;再一个观点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当众伸手去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的……",他便是这样理直气壮地回答的,并赢得了掌声.  相似文献   

20.
阿Q是个非常复杂而奇特的艺术典型。他穷到一无所有,难以生存,却妄以先前的“阔”自尊;具有农民的质朴,又沾染了些游手好闲之徒的狡滑;实际上多是吃亏,而精神上“永远得意”;受尽欺压和凌辱,却又去欺侮更弱者;麻木、健忘,对革命却相当敏感;想“造反”,要革命,却又胡里胡涂,极其愚蠢。他象个喜剧人物,他身上无价值的东西,性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