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全球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异彩纷呈的边缘意识形态。在我国,边缘意识形态的存在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既有积极推动的正效应,也有消解削弱的负效应。国家软实力的打造离不开边缘意识形态的多样与争鸣,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整合,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整合边缘意识形态,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其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面临"边缘化"的危机,迫切需要从现实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亲和性,加强其对各种意识形态的兼容、扬弃,扩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经济全球化冲击带来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严峻挑战。在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交织和碰撞中,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面临着被动摇、被弱化的挑战。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切实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阵地的占领地位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作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法律、政治、宗教、文化和哲学等意识表现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阐释中,特别讲述了马克思从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角度对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解释,阐述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础,并从中得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包括政治导向、政治维护、政治批判、政治教化、政治整合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思想是拉克劳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克劳在其早期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中,整合、继承和发展了普兰查斯的意识形态要素学说、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从而形成了自己以"接合"为核心的非还原论的意识形态思想。拉克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质疑阶级还原论。他的意识形态思想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当代现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颖而极具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为其添入了新的科学成分和指导革命实践的积极内容。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航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包含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创建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需要搞清楚意识形态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只有唯物史观才能正确把握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防止各种片面性;马克思着重批判意识形态的"虚幻"性,针对的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能将其普泛到马克思主义;列宁批判伯恩施坦制造的"意识形态与科学分界",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这是一个重要贡献;西方某些学者制造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是别有用心的当代神话;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现时代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姜华 《北方论丛》2010,(1):129-132
意识形态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主题,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与关注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围绕对文化的关注,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对文化的关注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其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争夺文化领导权,到法兰克福学派以文化批判为中心建立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再到阿尔都塞把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来分析的理论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关系,从静态的、立体的角度来分析,是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对现实的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认识结果之间的关系.文化与意识形态相比,边缘更宽泛、外延更开阔;但在现实中两者也有交叉和背离的方面.从线性上讲,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从非线性上讲,文化与意识形态相互交叉.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社会转型的崭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准确判断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在集中精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认真谋划和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坚守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12.
朱志萍 《理论界》2014,(1):24-27
晚清商人在由旧趋新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社会地位上升,主体意识得以强化,逐步实现了对传统"在商言商"的突破,在拒俄和抵制美货等运动中萌发了爱国民族主义思想,并兴起地方自治和参与拟订商法等活动正式参与社会政治。晚清商人这一政治意识及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历程对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化的思想来源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动力 ,在思想来源方面 ,主要有两个学派 :一个是1 8世纪晚期的“江户经世学派” ,另一个是 1 9世纪前期的“兰学启蒙学派” ,他们的作用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吴君 《兰州学刊》2007,4(5):67-70
优化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进我国意识形态现代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意识形态建设要主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体现科学性、包容性、适众性,增强创新力、吸纳力、亲合力,以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社会化,充分发挥其政治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重大的影响。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规范和治术,突出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孔子所表达的政治理想是美好的,但提出的规范和治术均不切合实际,无实用价值。其要害在于孔子对人的行为规律缺乏基本的认识,其政治学说遂成为无的之矢。  相似文献   

16.
莫雷 《晋阳学刊》2009,(1):68-70
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都借鉴了拉康的思想,所以他们的思想存在着共同之处。区别在于阿尔都塞主要运用了拉康早期的镜像阶段的思想,齐泽克则主要运用了拉康晚期关于真实界的思想,由此出发,齐泽克认为阿尔都塞的质询理论并不彻底,他进一步发展了意识形态幻象理论。但是两者存在的问题也是共同的,一旦把意识形态的概念过度膨胀化,那么这个词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戈 《晋阳学刊》2006,(4):90-96
意识形态与思想之间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关联域。意识形态具有五个基本要素:形式上的理论化,内容上的世俗化,形态上的权力化,价值上的绝对化,功能上的实践化。作为本质化的意识形态,皇权意识形态的意图有二:第一,把皇帝观念塑造为一种全民信仰和普世价值;第二,在皇帝与民众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性的对应关系,使皇帝成为民众利益的唯一合法代言人和保护者。意识形态的普遍紧张化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长期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单向度的人》是其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批判的一篇力作。认真梳理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以及消费异化的观点,重温其内涵的批判精神,对于我们克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不同程度存在着的重科学、轻人文,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抵制物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盛行,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和实践活动来看,马克思主义具有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派性,彻底的实践和批判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审美、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又是其中最具有问题性的论题之一。本文简要梳理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史,分析了该理论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了它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意义和建设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