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批判学派在中国:以传播符号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新闻大学》2007,(3):68-73
本文回顾了2000年前批判学派在以美国式经验主义传统为主体的我国传播研究中的崛起与发展,并对2000年后批判学派尤其是传播符号学研究在我国的学术成果进行了论列和归纳。在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传播符号学的研究在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基本形成两种取向:本体论取向与方法论取向。作者提出,传播符号学总体上属于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它具有社会学所谓中观理论的特征,从而有别于经验传播学的微观考究和批判传播学的宏观叙事。最后,作者就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传播符号学研究课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号学方法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运用 ,将可能对大众传播研究的松散状态起学科整合作用 ;同时弥补我国目前传播学研究中过于技术化的偏向 ,为传播学增添人文学科的底蕴。由于符号学是一个十分繁复的复合的知识系统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切入大众传播研究 ,是目前可以选择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播学、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尝试着将虚假广告界定为欺骗性广告、失真性广告、误导性广告三类,并针对各自不同情况提出了三种抑制对策:法律他律、行业自律、消费者自觉。  相似文献   

4.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作者李彬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全书近28万字。 关于符号学的研究,国外学术界较热。将符号学引入传播学领域,既有逻辑顺畅之势,又有理论突破之劲。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传播学角度研究传播符号的专著,内容丰富,包罗广泛,既  相似文献   

5.
李涛 《当代传播》2011,(6):37-39
本论文的研究在于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探索一种可持续的、深度的研究路径,促进中国当前的动漫学术研究摆脱资料列举和数据堆积,同时,运用“动漫传播”的小小探针,试探传播学学科的内在机理,丰富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论文在传播符号学视阈中,建立动漫传播的符号学基本假设,确定动漫传播的关键概念,探查动漫符号的传播规律并探讨了动漫...  相似文献   

6.
本辑文章集中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与批判指向。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学科危机、理论困境、反思批判。从传播学本身来说,尽管传播学理论融符号学、控制论、现象学、社会心理学、文化研究、批判理论和修辞学等于一炉,经典的传播学理论著作也称得上是洋洋大观,从  相似文献   

7.
黄伟 《新闻界》2008,(3):23-25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博客空间具有其自身特有的传播学价值。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传播和生存样态,一种独特的看待和对待世界的方式。与传统传播媒介形式相比,博客空间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性"特征。而在其空间结构方面,它又具有"Tags"的指涉链条的符号学特性。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博客空间都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符号:广告传播的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进  白丽梅 《现代传播》2006,(4):164-166
索绪尔指出符号学是“关于符号及人类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研究”。①符号学作为一种新的人文社科的方法论,主要是运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整个社会文化现象作符号意义的研究。符号学的思想之所以成为新的人文科学的方法论,核心在于它用有意义的符号为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提供了一套新的媒介系统和分析方式。广告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和由符号构成的文本,符号对于理解和研究广告传播,开辟了一条柳暗花明之路。一、传播中的符号分类基于不同的标准,对符号有着不同的分类。传播学里最常见的划分方式,就是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9.
祝东  张殷婷 《传媒观察》2024,(2):92-100
自发运用符号进行交流建构社会性意义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然而自发运用符号并不等同于符号自觉,关注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才能把人类带入符号学的自觉阶段。就中国符号学思想史的演变而言,礼学的发展对其影响巨大。“礼”可以被视为一套表意符号系统,它制约着人的表意行为。先秦礼学经过礼的起源、兴礼作乐、礼崩乐坏及礼学形成等不同阶段。但只有在秩序失范的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思考礼乐仪式与文化象征等意义关系,这才意味着中国先民开始进入符号学自觉的时代。“礼制颓而礼学兴”,礼学兴而始有符号传播的自觉。本文从符号学视角进行溯源和分析,揭示了先秦儒家礼学发展的传播符号转向,为华夏礼乐传播及符号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传播学研究方法》一书,对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传播学源流与研究方法的形成、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前瞻性问题、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策略,特别是对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均作了清晰的叙论。关于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讲得简明透彻,是该书精华之所在。作者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合理地区分为实证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自然观察法、控制实验法)、解释研究方法(推理预测法、个案研究法、解释描述法、符号学研究法、模式法)、批判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思辨比较法、反馈批判法)、移植科学方法(模糊数学法、耗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