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性人格对创造力起到构成、引导、调控的作用.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对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环境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所以需要从父母兴趣及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着手,实施儿童创造性人格培养,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4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好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陛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研究揭示,创造性人格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呈现出多维度、多特质的结构;不同创造性人格类型倾向的个体存在差异性的创造潜能,其发展特征和表现侧重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儿童人格、社会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本质和因果机制,同时也为其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文章从创造性人格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人格反映的是那些富有创造性个体的精神面貌,强调个体创造行为的人格因素所起的作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因其是在人的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幼儿教师创造性人格不仅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对其自身创造力的发展也非常有益。在了解国内外创造性人格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构想幼儿教师创造性人格特征是:富有探索精神,责任心强;和蔼可亲,有耐心,观察繁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富有才识;自信,独立,当机立断;适应性强;理想崇高,目标远大,好奇心强,求知俗旺盛,兴趣广泛;移情能力强,有正确的幼儿创新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是儿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其中的核心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借助下面的问卷,父母可以了解孩子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潜力。 什么是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指个体蕴含和表现创造性的一种能力。在不能直接做出解答的启发性问题中,个体凭借这种能力,就能够创造出新颖的作品。在创  相似文献   

6.
儿童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因素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家庭影响因素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观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共同养育、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儿童人格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对家长和保教机构帮助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养方式与民族大学生人格因素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教养方式与民族大学生人格因素的相关性初探冯涛,马丽华一、前言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诸多因素中,个体早年所受到的家庭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民族大学生的人格因素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对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形成兼具男女优势人格的双性化性别人格,在儿童双性化人格的形成中,父母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别双性化发展的关系的量的研究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性别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程度,从而推动儿童双性化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使用调查问卷测查5 8名工科大学生的创造力与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教师的态度和方式因素显著影响学生创造性人格中的怀疑性和开放性因素的养成;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创适性人格中的好奇心、怀疑性、开放性、自我接纳和坚持性的培养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人格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的场所,所以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父母教育观念、家庭经济地位、父母共同养育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四方面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个:家庭、同伴和学校.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25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相关显著,并且能有效预测个体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重要标准.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包括服从规则行为、诚实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温暖、引导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积极发展,而惩罚和过度控制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父母在教育儿童时应使用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造力倾向是创新的基础,为了寻找提高视障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的放矢,有必要对视障儿童创造力倾向情况进行分析。文章以广州市启明(盲人)学校107名视障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视障学生创造力倾向总体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教育建议,为保护视障学生创造力倾向,促进和提高视障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姝丽 《今日教育》2009,(12):12-13
创造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人格的结晶,是创造主体与创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创造力是作为创造活动的能力系统存在的。大多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的,人们解决问题也是以模式的方式进行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买质上就是一个模式耦合和匹配的过程。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有限,模仿能力远远低于成人,这就为学龄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如何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思维,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会引发隔代抚养家庭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行为及造成的对立违抗症状表现.方法:应用访谈法对29名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标准的独生儿童、儿童家长和儿童教师进行访谈.结果:从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行为、父母之间的教养行为这样一个家庭互动方式的角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祖辈的溺爱,父辈的低父母参与度、过度严苛、简单、粗暴的教养策略,不良的亲子沟通,自身教养行为的不一致,不同养育者(祖辈与父辈、父母)间不一致是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家庭教养行为.结论:在对立违抗儿童的干预中,应加大父辈在儿童教养中的参与度,减少祖父母与父母异辈之间、父母之间的不一致教养行为,还应把祖辈纳入到干预体系中,并为家庭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养技能.  相似文献   

17.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要素构成的,认知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性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造力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职生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等方法,对珠海市四所中职学校一至三年级580名中职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危险行为有一定影响,可以较好地预测中职生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在大连市三所小学选取574名小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共同养育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对小学生人格情绪稳定性维度有负向预测作用;(2)父母共同养育对立冲突维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与小学儿童人格情绪稳定性维度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则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更加注重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和儿童的相互作用,行为遗传学等大量研究都证明了儿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的存在。未来的研究将深入探讨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和儿童交互作用的具体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