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变化与其自然杀伤细胞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肝病科收集的乙肝病毒(HBV)感染后不同转归者外周血,选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分泌的IFN-γ受体水平,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B正常组在ALT、T-B(I)(L)和自然杀伤细胞分泌IFN-γ水平表达均显著高于ALT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ALT正常组自然杀伤细胞分泌IFN-γ水平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同样差异明显(P<0.05),而升高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H)B与自然杀伤细胞中的IFN-γ高表达存在关联,CHB患者慢性化或是IFN-γ受体水平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OME)外周血及中耳积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观察组)和45例同时期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流式微球分析法检测OME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外周血及中耳积液之间IL-4和IFN-γ表达水平及比值变化。结果:观察组IL-4、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OEM患者IL-4、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分别高于慢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与中耳积液IL-4、IFN-γ表达水平和IFN-γ/IL-4比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和中耳积液中IL-4和IFN-γ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OME情况有着积极的作用,IFN-γ/IL-4平衡失衡,可能是OME发病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 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在活动性肺结核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7月期间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6例,结核潜伏感染患者40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结核潜伏感染患者及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FN-γ和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单因素ANOVA检验、LSD-t检验、配对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浆IFN-γ和IL-10表达水平高于结核潜伏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FN-γ和IL-10鉴别活动性肺结核和结核潜伏感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040(95%CI: 0.801~0.956)和0.925±0.034(95%CI: 0.859~0.991);治疗后患者血浆IFN-γ和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4.751、3.762, P=0.002、0.007)。结论:IFN-γ和IL-10可作为活动性肺结核和结核潜伏感染较好的鉴别诊断标志物;动态监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IFN-γ和IL-10表达水平,对患者疗效判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25例纳入进展组,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25例为非进展组。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PPARγ基因C161T的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PPAR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PPARγ C161T基因多态性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时、入院后72h以及发病后4周,携带C等位基因脑梗死患者的PPARγ表达量均低于携带T基因的脑梗死患者(P〈0.01),并且在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中进展组PPARγ表达量低于非进展组(P〈0.01)。与入院时比较,入院后72h以及发病后4周各基因型的PPARγ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可能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感染科住院诊断为肺结核的全部患者58例,其中痰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或肺穿刺活检组织学确诊为肺结核患者41例,痰涂阴性而临床诊断为肺结核(且经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的肺结核患者17例。同时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同期健康体检的自愿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全血IGRA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结果   IGRA检查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6.2%(50 / 58),特异度为95.8%(46 /48),漏诊率为13.8%(8 / 58),误诊率为4.2%(2/ 48),ROC曲线下面积AUC = 0.816(P = 0.001)。治疗前肺结核组患者CD3(+)、CD4(+)及CD4(+)/CD8(+)较正常组明显下降,CD8(+)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GRA检查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为96.6%(56/ 58),特异度为91.7%(44/ 48),漏诊率为3.4%(2/ 58),误诊率为8.3%(4/48),IGRA实验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 = 0.911(P < 0.001)。  结论   IGRA检查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漏诊率较单一IGRA检测明显降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干扰素-γ(IFN-γ)的基因多态性和血清水平,探讨IFN-γ+874位点不同基因型对UC血清水平的影响,探讨IFN-γ基因多态性与UC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的分析方法,检测了56例明确诊断的UC患者和44例健康人IFN-γ+874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应血清水平。结果UC患者IFN-γ+874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IFN-γ+874各基因型在UC组不同发病部位之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期UC患者IFN-γ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C组各基因型组对应的血清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FN-γ+87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UC发病的易感性无关。基因型不是UC患者IFN-γ血清含量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简称Elispot)检测技术对不同的人群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290例结核病人(结核组),其中肺结核221例中痰抗酸染色(AFB)阳性者89例,AFB阴性者132例;同时选取133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采用自行建立的Elispot技术对2组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进行检测;对11例结核病人和10例健康者同时采用T-SPOT.TB试剂盒进行平行检测。结果Elispot反应阳性率结核组为83.79%,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6.54%(P〈0.001);AFB(+)肺结核病人阳性率为89.89%,AFB(—)肺结核病人阳性率为81.0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SPOT.TB与Elispot平行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结核菌特异性IFN-γElispot检测技术在结核诊断中显示出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临床结核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桂西老年脑梗死患者PPARγmRNA及血液流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变化及其血液流变特性。方法 采用R80血液流变仪及RT-PCR法分别检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64例及60例同期健康人血液流变各指标及其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组PPARγ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脑梗死患者组血液流变多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患者PPARγmRNA表达与血液流变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脑梗死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下调,血液流变多项指标显著增高,且PPARγmRNA表达与血液流变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方明  陈海庚  李阿敏 《安徽医学》2016,37(10):1282-1283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以及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42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患者的外周血进行TB-IGRA检测,并同时检测上述患者的胸水ADA值,并检测20例经过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的外周血IGRA及胸水ADA值进行比较,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对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组中同时IGRA阳性及胸水ADA值升高的患者给予标准方案抗痨治疗(2HREZ/4HR),并观察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 42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患者的外周血IGRA阳性36例,胸水ADA值升高30例,两者同时阳性26例;2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外周血IGRA阳性4例,胸水ADA值升高1例,两者同时阳性0例;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26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组中同时IGRA阳性及胸水ADA值升高的患者给予四联标准方案抗痨治疗,并配合胸水引流后,均取得了临床症状渐消失,随访半年以上胸水未再复发的良好治疗效果。结论 IGRA联合胸水ADA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L患者体内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及相互间关系。方法选择去除合并心、肝、肾疾病、感染的AL病例,分初治或复发AL组、缓解AL组,每组15例,并与健康组(16例)进行对照,分别检测每例血清IFN-γ(ELISA法)及LDH水平,AL患者同时检测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对各指标行t检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初治复发AL组与缓解AL组相比其白血病细胞数及LDH高,而IFN-γ水平低;初治复发AL组LDH与IFN-γ无相关,与白血病细胞数呈正相关;缓解AL组LDH与IFN-γ正相关,与白血病细胞数呈无相关。结论血清LDH水平可判断AL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高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AL患者IFN-γ表达使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缓解AL患者体内残留病灶与其体内IFN-γ表达有关,AL患者体内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表达与患者的正常造血水平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 Th1/Th2是否存在失衡状况。方法收集 SLE 患者(SLE 组)、SLE 合并冠心病患者(合并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real-time PCR 法检测外周血 Th1/Th2细胞转录因子 T-bet/GATA-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Th2细胞内 IFN-γ及 IL-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 IFN-γ及 IL-4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LE 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2细胞转录因子 GATA-3表达水平、CD4+ T 细胞胞内 IL-4分泌水平及血清 IL-4水平均明显低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 P <0.05)。结论 SLE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 Th1优势活化的 Th1/Th2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性C反应蛋白及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常规生化分析仪测量LDL-C,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85例CHD患者的hs—CRP和PPARγ,并与3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CHD组血清LDL-C、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PARγ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LDL-C、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P〈0.01),PPARγ水平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3)LDL—C、hs—CRP与PPARγ负相关(P〈0.01)。结论LDL-C、hs—CRP和PPAR1可能参与CHD的发病讨程。且与病变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患者中PPARγ基因变化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明确PPARγ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6月—2018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5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9例健康人群的脂质代谢水平,对2组患者的脂质代谢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2017年7月—2018年5月83例结直肠癌患者,对51例结直肠癌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和32例结直肠癌不伴有高脂血症患者采用PCR检测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患者的PPARγ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应用PCR检测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35例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患者和48例结直肠癌不伴有肝转移患者的PPARγ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在回顾性调查中显示,结直肠癌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多于健康人群(P<0.05)。在PCR检测和ELISA测定中显示,与结直肠癌不伴有高脂血症组相比,结直肠癌伴有高脂血症组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PPARγ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与结直肠癌不伴有肝转移患者相比,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患者的PPARγ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更低(P<0.05)。 结论 结直肠癌伴有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更高,结直肠癌伴有肝转移患者的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更低。PPARγ基因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患者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在不同类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2016年于我院及重庆市人民医院1 449例住院患者,分析和比较IGRA在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陈旧性肺结核、特殊人群肺结核、其他肺病中的灵敏度.结果 IGRA对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4.4%,与其他肺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活动性肺结核灵敏度(85.6%)与陈旧性肺结核(7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85.1%、8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涂片阳性但IGRA阴性者25例,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20例(80%),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20%);4例孕妇合并肺结核IGRA均阳性(100%).结论 ①单用IGRA不能鉴别陈旧性肺结核与活动性肺结核,应联合其他检测手段;②若菌阳但IGRA阴性的肺疾病患者要考虑病原菌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可能,应进一步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③既往无结核病史的特殊人群(如孕妇)IGRA阳性有利于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IFN-γ)检测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脊柱结核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中IL-1β和IFN-γ的水平。结果脊柱结核组血清中IL-1β和IFN-γ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β和IFN-γ检测有助于脊柱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IL-13与IFN-γ的水平,探讨其在异位性皮炎中的发病机制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异位性皮炎患者35例及同期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正常人。取两组的清晨外周血,采用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外周血IL-13和IFN-γ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异位性皮炎组外周血中的IL-13水平比健康组显著增高(P〈0.05),异位性皮炎组外周血中IFN-γ水平比健康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位性皮炎患者的Th1/Th2水平与健康人群不同,Th1/Th2水平变化很可能是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感染带状疱疹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取含硼替佐米方案致MM感染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MM感染带状疱疹组,单纯MM患者60例作为MM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3组IFN-γ、IL-6、IL-4水平。分析IFN-γ、IL-6、IL-4在MM感染带状疱疹中的表达与MM感染带状疱疹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 MM组、MM感染带状疱疹组IFN-γ水平低于健康组,IL-6、IL-4水平高于健康组,MM感染带状疱疹组IFN-γ水平较低于MM组,IL-6、IL-4水平高于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中度感染带状疱疹患者IFN-γ水平低于轻度感染带状疱疹患者,IL-6、IL-4水平高于轻度感染带状疱疹患者;MM重度感染带状疱疹患者IFN-γ水平低于中度感染带状疱疹患者,IL-6、IL-4水平高于中度感染带状疱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FN-γ与MM感染带状疱疹严重程度呈负相关,IL-6、IL-4与MM感染带状疱疹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FN-γ、IL-6、IL-4是MM感染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IFN-γ与IL-6呈负相关,IFN-γ与IL-4呈负相关,IL-6与IL-4呈正相关(P<0.05)。三项联合对MM感染带状疱疹的诊断价值高于与IFN-γ、IL-6、IL-4单项诊断(P<0.05)。 结论 IFN-γ表达降低、IL-6、IL-4表达升高可加重MM感染带状疱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及炎症反应,临床可根据IFN-γ、IL-6、IL-4水平变化对MM感染带状疱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在结核和肿瘤患者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的变化以及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36例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和30例恶性肿瘤并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IFN-γ的含量;应用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和外周血中ADA的活性,同时检测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FN-γ的含量和ADA的活性作为对照。结果结核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肿瘤组(P〈0.001);两组患者与对照者外周血中IFN-γ的含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核组患者胸腔积液中ADA(PADA)的活性明显高于肿瘤组(P〈0.05),也高于自身外周血中ADA(SADA)的活性(P〈0.001),而且PADA/SADA〉1;肿瘤组患者胸腔积液和自身外周血中ADA活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ADA/SADA〈1;结核组患者外周血中ADA的活性高于肿瘤组和对照组(P〈0.01);肿瘤组患者与对照者外周血中ADA的活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300pg/L为临界值,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和94%,约登指数为91%;以胸腔积液中ADA的活性40U/L为临界值,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和98%,约登指数为95%。结论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和ADA的活性可以作为鉴别结核性和肿瘤性胸腔积液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磊  薛剑  杜君晓  王瑜玲  王伟 《重庆医学》2015,(11):1484-1486
目的:评价4种诊断方法对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TB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未感染HIV的TB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结核抗体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进行诊断。结果对照组患者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RA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RA阳性明显高于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IGRA阴性发生率明显高于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A是诊断HIV感染合并TB的敏感方法,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7、IFN7的影响及意义。方法60例活动期UC患者为UC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取肘静脉血3mL,送实验室进行PBMCs分离与培养。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经或未经LPS刺激)中IL-23含量;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经或未经IL-23刺激)中IL-17、IFN-γ含量。结果UC组上清液中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LPS刺激后,两组上清液中IL-2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LPS刺激前(P〈0.01)。未经IL-23刺激的两组间IL-17、IFN-γ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IL-23刺激后两组间IL-17、IFN-γ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经IL-23刺激后,IL-17、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L-23刺激前(P〈0.05或P〈0.01)。结论IL-23是UC发病的重要启动因素,IL-17(IL-23诱导)在UC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