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及超早期微创手术的实施,使许多以往不能救治的患者获得了新生。我科自2002年8月-2004年1月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4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依 《浙江临床医学》2002,4(4):315-315
脑出血传统外科开颅手术 ,创伤大 ,止血困难 ,高龄病人难以承受。而微创清除术 ,创伤小 ,疗效显著且安全 ,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及病残率。其基本原理是应用穿刺针穿刺血肿代替开颅手术吸取血肿 ,并将针留在血肿中 ,将血肿溶化成流体后 ,经穿刺针排出颅外 ,达到治疗目的。我院神经内科自1998年12月~2001年1月 ,应用YZ -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 ,女11例。年龄46~76岁 ,平均58.6岁。19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 ,入院时…  相似文献   

3.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抢救成活率,方法: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即CT定位,经皮颅内血肿穿针穿刺,射流冲碎血肿,血肿人注入液化剂技术清除血肿术)治疗脑出血。结果 本组治愈25例,好转4例,死亡种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况化,加强引流管的护理,重视基础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加强早期昨护理第一系列护理措施,提高了患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79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心理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引流管护理、高热护理等.认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黄秋芳 《家庭护士》2009,7(12):1051-105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临床资料.[结果]自动出院3例,死亡3例,余54例经引流、积极救治及早期采取预见性护理加功能锻炼后病情稳定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减轻病人致残率、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90例HICH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45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3.3%vs 77.7%)、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12.0±4.8 vs 18.5±5.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4.4%vs 1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208例)和开颅组(18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及术后1个月GOS评分。结果:微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手术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术后1周GCS评分及术后1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既可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身心负担,也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陶波  余秋根  黄敏胜  王林国 《临床荟萃》2000,15(17):809-810
近年来 ,各种穿刺治疗脑内血肿的研究有了广泛的开展。我院自 1998年 12月起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7例。年龄 2 6~ 78岁 ,平均 5 6岁。原有高血压史 2 5例 ,高血压史不详 5例。1.2 入院时情况 深昏迷 8例 ,中度昏迷 9例 ,浅昏迷 6例 ,嗜睡或清醒 7例 ,偏瘫 2 5例 ,四肢强直或抽搐 5例 ,瞳孔一侧散大10例 ,双侧瞳孔缩小 6例 ,光反射消失 8例 ,呼吸异常 1例。血压 >180 /10 5 mm Hg(1mm Hg=0 . 133k Pa) 12例 ,>15 0 /10 5 mm Hg15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及SAS、SDS评分状况,评定分析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寻找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12 6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超早期 (发病 6 h内 ,6 9例 )、早期 (发病 6~ 2 4 h,5 7例 )分成两组 ,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 ESS)、Bartherl指数 ( 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 ESS评分 ,伴发病、既往史评分及两组不同部位 (壳核、丘脑、脑叶 )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发病后 1个月 (排除已死亡者 ) ,超早期组 ESS评分 ( 6 4 .76± 7.12 )分和 BI平均值 ( 6 6 .39± 7.2 3)均明显高于早期组〔分别为 ( 5 9.2 1± 8.6 3)分和 6 1.91± 8.31( P均 <0 .0 1)〕;发病后 3个月时超早期组 BI平均值 ( 79.4 6± 13.2 9)也明显高于早期组 ( 72 .32± 11.86 ) ,P<0 .0 1。超早期组比早期组疗效好 ,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 ,应尽可能在 6 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3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和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统计,使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血压水平和性别不是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在预后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因素很多,术前应积极干预。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术后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恶化、死亡率、干预前后疾病与康复相关评分、相关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3 d血肿清除率与总体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痉挛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GCS评分与A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SSS评分、FM评分与ADL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总体相关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家属满意度,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总结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在CT引导下使用微创穿刺术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8-2012-08期间使用的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过程,进一步总结出微创穿刺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病例中,患者以偏瘫(76例)、意识障碍(64例)、偏身感觉障碍(55例)、语言障碍(47例)、发热(42例)为主要症状。根据CT影像学表现分型:Ⅰa型12例,Ⅰb型例20例,Ⅱa型17例,Ⅱb型25例,Ⅲ型8例。结合CT计算出血量10ml≤V〈30ml45例,V≥30ml37例。全部病例均在CT引导下行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其中死亡10例(12.2%),存活者术后三月内复查随访,经ADL(Activity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Ⅰ级(恢复社会活动)12例(14.6%)、Ⅱ级(恢复家庭活动)21例(25.6%)、Ⅲ级(生活需照顾,辅助行走)30例(36.6%)、Ⅳ级(长期卧床)9例(11.0%)。结论:CT引导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微创、快速,临床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引流术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后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在治疗1个月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对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对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引流组与小骨窗组血肿残留发生率分别为11.1%和8.3%,明显低于常规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组与小骨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再出血发生率5.6%明显低于引流组的16.7%和常规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别为(11.9±2.7)分和(12.3±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术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9%、16.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患者的NIHSS和SDS评分进行分析可知,治疗后NIHSS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91、0.857,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均能较好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术后卒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风险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经颞叶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的标准和影像学检查已确诊。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的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治疗4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脑出血量、偏瘫恢复时间情况、病死率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脑出血量、偏瘫恢复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仅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定位精确和疗效确切等优点,而且能够突出临床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手术的时机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和早期微侵袭手术病例,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Test)比较其术后生存质量的差别.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恢复程度较高,ADL能力恢复较好,生存质量高于早期手术组.结论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7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局麻加基础麻醉下早期行小骨窗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残余血凝块数日后穿刺进一步清除。结果 本组73例患者按GOS(愈后)转归标准:恢复良好35例;中度病残24例;重度病残4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10例。死亡患者均属GCS3-5分者,病死率明显降低,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技术被广泛应用,较传统开颅手术人为脑组织损伤较少,有较好的疗效,有取代开颅手术的趋势。此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比较,能迅速缓解颅内压,早期减轻血肿造成的占位效应及脑缺血,且减少血肿在凝结及液化分解过程产生的继发性脑损伤,病程明显缩短,疗效满意,使治疗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