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阿魏酸酯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木聚糖酶解产率为考察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小麦麸皮酶解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由选用的最佳数学模型可知,复合酶酶解制备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麸皮浓度60g/L,阿魏酸酯酶用量0.200%,木聚糖酶用量0.637%,漆酶用量0.163%,酶解pH5.6、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h.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下低聚木糖的产率可达到极大值67.2%.  相似文献   

2.
酶法制备麸皮中低聚木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聚糖酶酶解小麦麸皮中的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即酶添加量为800 IU/g,麸皮用量为12%,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4h,总糖得率为61.02%,DP值为3.01,低聚木糖的得率为28.67%。  相似文献   

3.
低聚木糖是水解木聚糖得到的一种功能性的木寡糖。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复合酶制剂酶解玉米芯制备低聚木糖,对复合酶制剂的组成配比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阿魏酸酯酶、漆酶和木聚糖酶最佳配方分别是0.2%、0.3%和0.6%。添加复合酶制剂至料液比为1∶20(g∶mL),在最适温度为50℃,酶解4 h后,低聚木糖的含量达到16.8 g/L。与单一酶制剂木聚糖酶的作用相比,低聚木糖的含量提高了64.7%。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对小麦麸皮去淀粉效果的影响;并研究酸种类、蒸煮温度对木聚糖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0.2%,酶解时间15 min时,小麦麸皮去淀粉效果最好;酸性条件蒸煮的最优工艺:去淀粉麸皮按料液比1∶6,加入0.012mol/L盐酸溶液,120℃蒸煮30 min。HPLC分析结果显示:得到的小麦麸皮低聚糖中,低聚木糖占到52.5%;单糖组分为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其含量之比1∶3∶0.75。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酶法制备低聚木糖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龙  王云  马晓建 《食品科学》2014,35(20):88-92
研究小麦秸秆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确定低聚木糖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酶解pH 6.0、木聚糖酶用量3 g/L、底物质量浓度70 g/L、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生的还原糖含量为9.5 g/L,可溶性总糖含量为26.3 g/L,平均聚合度为2.77。考察低聚木糖的抗氧化活性,发现其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利用自筛菌株酶法制备棉籽壳低聚木糖的基本工艺。低聚木糖是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棉籽壳是生产低聚木糖的良好来源。因此,如何有效的从棉籽壳中提取低聚木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中通过筛选鉴定(法国梅里埃生物自动识别系统)得到一株新的产内切型木聚糖酶的菌株-少动鞘氨醇单孢菌。通过酶解木聚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当酶解温度为30℃,酶解8 h,木聚糖酶的浓度15%,底木聚糖浓度为40 g/L时,低聚木糖的得率可达到53.20%,经HPLC分析,酶解野种木二糖和木三糖占低聚木糖总量的48.56%,低聚木糖占总糖的82%以上,以上研究可为工业生产低聚木糖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性蛋白酶去除小麦麸皮中蛋白的技术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生产低聚木糖,采用中性蛋白酶去除小麦麸皮中的蛋白。研究了酶解的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及加酶量对小麦麸皮中蛋白去除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作用条件为:料液比为1∶25,加酶量为800 IU/g,酶解温度为50℃,水解时间为1h,蛋白的残留量是8.47%。通过以木聚糖提取率和蛋白残留量为指标来观察去除效果,本试验去除蛋白效果较优,可以作为工业化生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双酶酶解制备黑小麦麸皮抗氧化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妍  路清宇 《食品工业》2021,(1):135-140
采用双酶法分步酶解黑小麦麸皮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水解度、肽得率及总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法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第一步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 9,时间2 h,温度50℃,酶添加量18000 U/g;黑小麦麸皮蛋白水解度为11.46%,肽得率为38.33%,总抗氧化活性为6.65μmol/g。第二步采用风味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 6,温度50℃,时间2 h,酶活添加量10000 U/g;此时水解度为22.74%,肽得率为52.36%,总抗氧化活性为8.47μmol/g。  相似文献   

9.
以大鲵肉和白酒为原料优化养殖大鲵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大鲵酒的稳定性。采用生物蛋白酶酶解大鲵肉制备酶解液,考察酶种类、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以及pH值对大鲵肉水解度和酶解液中肽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酶解工艺参数。将所得酶解液经冷冻干燥制成质量可控肽粉,加入到白酒中配制成粗大鲵酒,选用皂土、明胶、蛋清粉为澄清剂进行澄清处理得大鲵酒。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活力比为1∶1)进行复配,肽得率最高;正交试验优化得大鲵肉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复配蛋白酶加酶量6 000 U/g,温度50℃,pH7,酶解3 h,料液比1∶4(g/mL),此条件下肽得率达80.28%。大鲵酒澄清剂考察试验显示,添加质量浓度为0.2 g/L皂土的大鲵酒透光率近90%,大鲵酒处理前后肽含量分别为16.63 mg/mL和14.09 mg/mL;稳定性试验显示在常温25℃较稳定,感官分析大鲵酒风味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蛋白酶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可控酶解制备最适美拉德反应前体肽。以水解度和蛋白溶出率为指标,采用双酶分步水解法,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确定了小麦面筋蛋白肽的制备工艺为:复合蛋白酶Ⅰ添加量2 000U/g底物,酶解时间3h;氨肽酶添加量400U/g底物,酶解时间2h;料液质量比1∶12。酶解液主要成分为小分子肽,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5.59%,而肽结合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94.41%,相对分子质量1 000的组分占92.83%。以此酶解液和木糖为原料,制备小麦面筋蛋白肽—木糖美拉德反应中间体的条件为糖肽比10%,初始pH 7.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11.
赵红岩 《中国酿造》2014,(9):102-104
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水解作用生产大麦保健茶,并且对酶解参数进行研究.试验以大麦汁中还原糖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选取双酶比例,酶促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3个参数进行研究.得到最优的试验条件为α-淀粉酶为4 U/g,糖化酶为6 U/g,酶促反应温度为40℃,时间为40 min.双酶水解体系具有反应温度低、时间短、酶促反应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剥皮麸为原料,对其进行基本成分测定,并选取40~100目的剥皮麸,利用双酶分步法制备膳食纤维。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制取膳食纤维的最佳酶反应条件为:α-淀粉酶用量为25 U/g剥皮麸,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45 min;中性蛋白酶的用量为1 200 U/g剥皮麸,温度为50℃,时间为45 min。在此条件下,最终测得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89.28%。  相似文献   

13.
鲜食糯玉米酶法制汁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南花糯”鲜食玉米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时间3个因素的取值范围,并应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鲜食糯玉米汁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时间均对糯玉米浆液悬浮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5);在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7.5U/g、中性蛋白酶添加量83U/g、中性蛋白酶酶解时间43min最佳作用条件下,鲜食糯玉米汁悬浮稳定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OD660=1.832),回归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0.5%,与实测值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麦麸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麦麸中蛋白质、水不溶膳食纤维、水溶膳食纤维等功能成分的提取工艺。以麦麸为原料,采用醇碱提取-盐析的方法同时提取麦麸蛋白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利用α-淀粉酶去除淀粉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麦麸功能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270U/g、酶反应温度56℃、酶反应料液比1:12(g/mL)、醇碱比1:4、反应温度51℃、硫酸铵饱和度33%,在此条件下得到麦麸蛋白质的得率为5.23%,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88.76%,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3.08%。该数学模型对优化麦麸蛋白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α-淀粉酶对麦麸淀粉进行水解,以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以酶添加量、料液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0.6%,料液比1∶12,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0min。此时淀粉的水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黑曲霉固态发酵淀粉渣生产木聚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到一株能在淀粉渣上很好生长,具有较高木聚糖酶活性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A_7。在以淀粉渣为原料,初始含水量为65~70%的固体培养基上,28℃培养3天,其木聚糖酶活达2400U/g,且酶系组成齐全。少量的麸皮能提高木聚糖酶的活力。其粗酶液在45℃水解淀粉渣24小时,可得21.6%的还原糖。  相似文献   

17.
紫薯功能饮料双酶水解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岩 《中国酿造》2015,34(3):118-121
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水解作用生产紫薯功能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紫薯浆的双酶协同水解工艺为α-淀粉酶0.75 g/L,糖化酶1.25 g/L,酶解温度65 ℃,反应时间70 min,pH值为6.0。此工艺条件下的还原糖值为24.92%,生产的紫薯饮料稳定性好,色泽红艳、口感良好、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8.
孙蕾  沈群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3):220-223,227
本文主要对小米饮料的淀粉液化、糖化的最佳反应条件和稳定剂对小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米浸提液的液化最佳条件为:α-淀粉酶的加酶量6U/g淀粉,作用时间90min,作用温度70℃,pH6.5;糖化的最佳条件为:β-淀粉酶的加酶量100U/g淀粉,作用时间60min,作用温度60℃,pH5.5;稳定剂的最佳配比为:0.5%的阿拉伯胶、0.07%的瓜儿豆胶、0.07%的黄原胶、2.1%的蔗糖。  相似文献   

19.
李文  王陶  杨克 《食品科学》2011,32(22):105-108
采用放射型根瘤杆菌植酸酶粗酶液水解麸皮中的植酸,研究其脱磷的最适条件。依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脱磷的最优条件为加酶量750U/g、底物质量浓度40mg/mL、温度45℃、pH7、时间5h。最优条件下,麸皮中植酸的水解率在5h达最大,为81.50%。  相似文献   

20.
以木聚糖酶Shearzyme 500L水解蔗渣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用DNS法测定酶解液中的总糖和还原糖,HPLC法测定酶解产物组成,其适宜的水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3g/100mL、pH5.0、60℃、木聚糖中酶用量50U/g、水解时间24h。在此条件下底物水解率约为63.1%,水解产物的81.5% 为低聚木糖,其中木二糖占54.8%,木三糖占26.7%。Shearzyme 500L 不能将一分子木二糖水解为两个木糖单糖,但能水解木三糖并相应生成木二糖与木糖。副产物木糖能显著抑制Shearzyme 500L 活性,降低木聚糖的水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